袁文伟
张天社教授的新作《近现代史学流派简析》由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历史学的基本理论为牵引,以历史的观念与变迁为着眼点,将西方近现代史学流派和中国近现代史学流派融为一体,进行分析和论述,使人易于掌握其核心要义,分辨其中的联系与不同,从而认识近现代史学流派的价值、影响和作用,读后令人深受启发。
探讨:关于历史学的一般问题
作者首先对历史学一般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剖析了历史、历史学的概念以及历史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为论述中外史学流派廓清思想认识。
通过中外学者在不同时代的理解、诠释和观点,作者说明“历史”具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过去自然界和人类发生的一切,第二层含义是指被人们记录下来的活动和过程,第三层含义是指对历史的研究和解释。第三层含义实际上已经到了历史學的范畴。当代法国结构主义大师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就概括了“历史”的三层含义:“第一,指人不知不觉地创造的历史;第二,指历史学家所创作的人的历史;第三,指哲学家对人的历史或历史学家的历史的解释。”[1]而历史学家是以历史为学术研究对象的人群,一般是卓有成就、颇有威望的人士,通常包括历史记录的编撰者、历史材料的研究者和历史理论的创建者。
从14世纪开始,欧洲先后爆发了影响深远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打破了中世纪基督教“定于一”的神学思想,使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广泛传播,形成了人类思想的大解放。人们开始用新的思想和眼光解释和研究历史问题,形成新的历史观,这就是近代史学的开端。西方和中国近现代史学流派的发展,都是从这一时期的历史学发展演变而来。
作者认为,在一定的时代和环境条件下,由于相同的观念和方法,或相同的学术志趣和目的,或因师承关系和地域关系而形成的历史研究派别,就是历史学派。每一个历史学派都具有独立的观点、方法和风格,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历史学派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出静态、单一的样态,但把这种学派置于史学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就具有动态、众多的景象,也就形成了史学流派。
各个时期的史学流派都是在历史本体论、历史认识论和历史方法论上具有独到的和不同他人的见解和认识。历史本体论是对人类本身活动的认识,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存在的看法和观点,其核心的问题就是历史观,它要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历史认识论是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是人们认识历史的观点和理论,它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历史方法论就是编纂、认识、研究历史的程序、路径、方法和手段的理论,为获得正确的历史认识提供技术指导,它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当然,有些学者把历史本体论称为历史理论,把历史认识论和方法论称为历史学理论或史学理论,这也是对“历史”三层含义理解的结果。
梳理:关于西方近现代史学流派
作者指出,在近现代的西方世界,由于科技的突飞猛进和社会的急剧变动,人类的思想大为解放,各国学者也从不同方面对历史问题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对历史的研究也是一浪高过一浪,出现了缤纷的史学话语,形成了众多的史学流派,主要表现为法德的浪漫主义史学、德国的兰克学派、法国的年鉴学派、德国和英国的文化形态学派、美国的边疆学派以及史学的新领域和新方法。作者对西方近现代史学流派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作出简明而条理性的论述,使西方史学流派的发展变化一目了然。
大家知道,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是文艺创作的两种方法。一提到浪漫主义,人们总会想到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和雨果的《悲惨世界》,这种文艺创作的方法与法国大革命后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潮也息息相关。
浪漫主义史学流派可以追溯到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但以德国哲学家赫尔德为代表。赫尔德反对理性主义直线上升的历史进步观,但坚信历史是不断发展的。他用“发展”的观念取代了“进步”的观念,并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即“诗歌时代”(人类的童年)、“散文时代”(人类的壮年)和“哲学时代”(人类的成熟时期)。赫尔德对人类历史的划分本身就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作者分析到,浪漫主义反对理性主义图解历史的范式,反对将不同历史时代和民族文化解释为人类共有的本性和共同的发展规律,主张历史发展的个体性和独特性,将感情移入历史,重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战争气氛和时代精神。虽然这种移情感悟的方法在18世纪后期被广泛运用,创造了新的理解历史的方式方法,但后来却成为虚构历史的借口和手段,成为兰克学派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对兰克学派着墨较多。兰克学派指以德国历史学家兰克为代表的史学派别,倡导秉笔直书,要求通过史料考证客观如实地再现历史,因而又称为实证主义史学或客观主义史学,兰克也被称为西方近代史学之父。
兰克学派认为,客观上存在着真实的历史,研究历史要秉笔直书,史学家在研究历史时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历史学家的任务“只不过是要弄清历史事实发生的真相,按照历史的本来面目来写历史罢了”,这句话揭示了实证主义史学“据事直书”的宗旨。作者强调,兰克主张用实证的方法检验史料,去伪存真,重现历史,使历史学科摆脱哲学或神学的控制,并和文学艺术分道扬镳,成为一门严肃的学问,才使历史学被纳入科学之列,所以兰克学派也被称为历史研究的科学学派,在19世纪形成了一统天下的局面。英国史学家卡尔评价说:“19世纪是尊重事实的伟大时代……兰克那句并不怎么深刻的格言(据事直书)却得到惊人的成功。德国、英国,甚至法国的三代历史家在走入战斗行列时,就是这样像念咒文似地高唱这个有魔力的短句。”[2]
但是,兰克史学偏爱特殊事实,过分关注政治史和历史中的具体现象,看不到事件之间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对未来的影响,否认历史共性和规律,认为整个历史只不过是上帝“神意”的体现,造成了“历史主义的危机”,成为后来学者批判的对象。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法国的年鉴学派异军突起,此后又出现了美国的新史学派、文化形态学派、分析的历史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学派,以及许多新领域和新方法,使西方史学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