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坤
家族文化在扶贫工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从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家庭家族文化以及村民之间的亲情关系可以发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在促进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中,家庭家族文化对于广大农村建立彻底摆脱贫困的长效机制有着重要意义。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由家庭组成的家族及其家族文化是中国乡村社会重要的特色,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基础和载体。家族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最小社会群体,并形成自然的聚落,是后来村落的基础构成。由此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家族文化,家业、家训、家风、宗族、祠堂、家庙、祖坟、嫡庶、排字辈、续家谱、长幼、男女、内外等种种风俗文化。而在家族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宗法文化,也是其中的一种,曾经在中国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以神权、君权、族权和父权为核心内容的宗法文化受到了空前的批判,宗法文化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家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严重影响。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土地承包制度的推行,家族及其家族文化在农村社会中还具有一定的影响。家族文化与过去的宗法文化是有区别的。家族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树大分叉,家大分业。由家庭分化发展成家族,由于大部分家族成员家庭还居住在同一个村,同样的家风、家训和家规等还代代遗传。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精准扶贫的基础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等政策,使广大农村迎来了发展、建设的新机遇。如何顺利完成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任务、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前提。在这个过程中,本报告作者通过参与扶贫工作、通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认为,发挥家族文化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是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瓦铺村家族文化现状
现在的中国农村村落,以家庭为单位、同姓家庭聚族而居的现状没有改变多少,很多村庄主要是由几大姓氏家族组成,而较大的姓氏家族往往是村名,如李家村、王家村、刘家村等。随着宗法制度的没落,家族文化也没有过去那样被人们提倡。宗法文化在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应当说,在一定时期,对社会的管理、稳定、和平以及多数人接受教育等方面是有进步意义的。但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宗法文化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障碍,甚至成为毒瘤。但是,宗法文化与家族文化在概念上是有区别的,宗法文化仅仅是家族文化的一种形式。而家族文化数千年来发展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風貌。如不同的家族有不同的家风,中国古代著名的孔子家族、孟子家族、颜氏家族①等,都曾在中国历史不同时期产生过深远影响。其中《颜氏家训》已超出了一个家庭、家族的范围,而对无数个家庭、家族产生了影响,此后很多家训、家规、以及由此而来的乡规民约,在广大农村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许多家族还有家族世袭传承的技艺、行业等,更是不可胜数,至今还在民间广泛流传。这说明家族文化蕴含着积极的、进步的诸多因素,关键在如何正确的认识、引导,使家族文化在推进乡风文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安康市汉滨区茨沟镇瓦铺村,位于安康市北部深山区,地处偏远,和周围的小山村也没有明显的区别。在瓦铺村扶贫一年时间里,几乎走访了每一户村民,村里的基本情况了解较多。全村共计275户1010人,分为15个村民小组,2018年底建档立卡贫困户129户438人。现在正在按计划逐年脱贫,并预计在2020年底全部脱贫。据我们了解,该村有十几个大姓,如胡姓、惠姓、唐姓、曹姓、朱姓、李姓、王姓、兰姓、沈姓、年姓、苏姓、罗姓、赵姓、吴姓、张姓、党姓、邓姓、夏姓、刘姓、黎姓等,村民之间多数都能拉上亲戚关系,比如李家娶了王家的女子,兰家女子嫁到唐家,唐家女子嫁到曹家,胡家娶了惠家的女子,惠家又娶了王家的女子,张家的女子嫁入年家等等。各家各辈都有交叉亲戚关系;比如唐氏家族,现在有几十家,几代人,老一代为“章”字辈,中间一代为“国”字辈、第三代为“德”字辈等,每一字辈都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叔伯兄弟、十几个堂姊妹等,通过婚姻关系就和本村多个家族联系起来。由于山区偏远、交通不便、信息不通,过去村子里男婚女嫁多数在本村内完成。所以,家族和婚姻将全体村民紧紧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庭,这也是中国特色的农村现实。正确认识家族文化、正确引导家族文化是农村工作的重要着力点。
瓦铺村外出打工与留守人员情况
瓦铺村目前的常住人口约为400人,有少数家庭已搬迁至外地,比如在安康、西安、甚至南方等地买房安家等,而户籍还保留在村里。其余多数常年在外务工,有的是短期务工,有的长期务工,还有的数年不回村里。常住400人中多数是老弱病残,女性居多,正常劳动力不足百人,且年龄多在40岁以上。全村的土地3200亩,其中含水田165亩。留守人员有的是照顾小孩上学、或照顾老人,有的在当地做生意,有的种地、有的养猪养鸡,有的在村上做工,极少数人因为身体条件而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还需要家人照顾。留守人员多数经济上比较拮据,没有条件出外务工。而外出务工者因为工作的要求,很难照顾到家里,常年在外务工,情况差异很大。一部分收入较高,多数也是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而已。
在扶贫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难处。就像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妮娜》小说中所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瓦铺村部分家庭还有一些病人、残疾人和老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生活较为艰难。但是,在考察中,发现这些家庭在村上也不是孤立无缘的,而是和其他家庭、家族沾亲带故,并没有游离于村民亲戚体系之外。所以,对待这一部分村民。单独靠政府救济、或者社会力量帮扶,只能解决经济来源,解决冬夏衣服被褥,解决医疗救助等,而难以照顾其日常生活。其饮食起居还需要家人子女晚辈邻居等来照顾。还有个别精神残疾者,需要全方位的照顾。这些方面政府和社会力量难以介入。
对那些常年在外务工的人员来说,并不是挣到了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外出务工,收入并不是都很高,孩子要留在本地上学,老人也要留在老家,需要有人来照顾。山区种地的劳动也很艰辛,老人小孩难以完成。外出务工,耽误了种地,土地荒芜,住房也因为常年空闲而损坏严重。这都是现实存在的、无法回避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