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课堂“追问”提高数学思考能力

2020-08-24 11:20吕金吉
教师·下 2020年6期
关键词:技巧小学数学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追问与反思是不可或缺的。教师一个恰当的追问能够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积极的探索与思考,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突出小学数学的学习重点,以便学生有侧重地进行学习。文章主要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追问,先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出发,分析在课堂中进行追问的必要性;然后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总结课堂追问的技巧。文章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文章的总结给予广大教师以教学上的帮助和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07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59-02

一、引言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开发阶段,因此小学数学的学习对小学生来说相对较难,这也增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知识的传递,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整个小学数学课堂处于“乏味”的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不到培养,个性化发展受到了抑制,对数学课堂的期待值也会不断降低。所以,教师应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和丰富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追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明确学生探究的方向,从而优化小学数学教学效果。

二、追问:抓“错误”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会出现错误,而教师可以对这些错误的回答进行追问,让学生明白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在以后的解题过程中避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这能够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与讨论,帮助学生发现错误、找到正确的答案,让知识在小学生脑海中留下更深的印象。此外,当错误的回答变成正确的时候,学生也会增强自信心,知道自己是有能力学好数学知识的。

例如,在教学“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知识时,教师先让学生试着计算2.34+3.3这个式子的结果;在学生计算的时候,教师看到很多学生列的竖式,即将3.3中的十分位与2.34中的百分位对齐,得出的结果为2.67。接着,教师问学生:“2.34的整数部分是几?”学生回答说:“2。”教师又问:“3.3的整数部分是几?”学生回答说:“3。”教师提问:“为什么2点多和3点多加在一起得到的结果还是2点多呢?”学生也产生了困惑,但是不知道正确的算法应该是怎样的。随后,教师就引入了本节课“小数的加减法”的知识,学生也都带着好奇心认真听讲。由此可见,教师要善用学生的错误,将其变成一种教学资源,设计课堂追问,进而促使学生探究和学习。

三、追问:抓“重点”

每一节小学数学课都有教学重点,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明确一节课的数学重点知识,然后才能够在课堂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教学。那么如何才能够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和掌握数学重点知识呢?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在教学重点处设计一个问题,在课堂中利用追问来引导学生探究,进而使学生通过探究和思考,自主地获取数学重点知识。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印象,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知识时,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知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然后利用这个公式求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在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问题:求出长4cm、宽3cm、高5cm的长方体的表面积。很多学生在计算表面积的时候会先将每一个面的面积都求出来,然后将六个面的面积相加,从而得到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教师问学生:“有没有更加简单的计算方法呢?”这时有的学生发现,相对的两个面的面积是相同的,所以只要求出一个面的面积然后乘以2就可以了,顺势就推导出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重点的地方设计有效的追问,正确引导学生的探究,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追问:抓“意外”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课堂上可能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意外情况时不知道如何处理,殊不知,意外的发生正是追问的好时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或者不同寻常的想法来设计课堂追问,进而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

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一道题:1000-356=?很多学生会直接选择常规的加法或者减法进行计算,得出答案为644。此时一个学生说:“你们这样算太麻烦了,我有更加简单的算法。”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予这个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阐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学生说道:“先让999减去356,然后再加上1。”教师继续问学生:“能告诉我们为什么你要用999吗?”学生回答说:“如果用999,就不用再借一位了,而且比较简单可以直接口算,只要最后加上1就可以了。”大家听完该学生的回答之后,纷纷表示认同。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意外情况,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在学习中会有很多不同的想法,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在课堂的意外之处有效地追问,从而提升学生对小学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和学习成就感,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追问:挖“深度”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尚处于开发阶段,抽象邏辑思维不够成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教师提出问题而学生不知所云的现象,这表明学生依旧停留在某一个比较浅的层面,对问题的思考不够深入。此时便是教师进行追问的好时机。追问既能够拓展小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又能够让小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增强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究能力。

例如,在讲解“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教师让学生计算一些练习题,如:

11÷3=?18÷3=?

27÷5=?35÷5=?

51÷7=?63÷7=?

对这些练习题,倘若教师不进行相应的指导,仅让学生依靠自身的知识进行计算,这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结果。比如:11÷3=3……2;18÷3=5……3。根据计算结果,很容易看出前一组为正确答案,后一组是错误的。一般情况下,在教师告诉学生正确答案之后,学生便不会再继续探索该知识,此时教师便应该向学生追问:“后一组的答案同样符合我们今天所学的条件,但是为什么是错的呢?”通过对该问题的探究,学生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深化对该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和能力,了解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深层次思考能力和意识。

六、追问:抓“实践”

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学习来获取数学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来获取数学知识。新课程改革强调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局限于讲授知识,还应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或者课外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同时,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操作状况以及实践状况设计有效的追问,让学生在自己追问的引领下完成实践操作,进而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这部分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认识长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动手制作长方体,给学生布置一个实践任务:制作一个长10cm、宽6cm、高8cm的长方体。之后,学生都动手操作了起来,教师在观察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一部分学生裁剪出一个个小的长方形,分别为两个长10cm、宽6cm的长方形,两个长8cm、宽6cm的长方形,两个长10cm、宽8cm的长方形;然后将这六个小长方形按照长方体的形状拼接起来。看到这个实践情况之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这样制作长方体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有没有更加简单的方法呢?”一个学生站起来说:“可以先在一张纸上按照长宽高的尺寸画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然后裁剪表面展开图,之后进行拼接。这样就不用拼接每一条边了,就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也可以减小误差,两种方法我都已经试过了。”听到学生的这个回答之后,教师表扬道:“这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他通过自己的实践探索出通过画长方体表面展开图的形式来制作长方体的方法。可见,他经过了反复的实践和思考,这种学习和探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发现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设计有效的追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实践探究,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此可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并有效地利用学生实践中的现象和问题,开展有效的追问,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七、结语

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追问式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增强,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升。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追问,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互动氛围,并充分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贺 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追问”的策略[J].辽宁教育,2017(19):44-47.

[2]唐仁华.例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追问艺术[J].教書育人,2016(23):71.

[3]张紫屏. 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吕金吉(1977—),男,福建晋江人,福建省晋江市磁灶镇大宅小学教师,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技巧小学数学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网上点外卖的7个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
4个技巧快速消除头上的飞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