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微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存在学生浅层化、随意化阅读的问题。因而开展有效教学推动学生深度阅读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文章提出借助四个“抓手”来开展语文深度阅读教学。
关键词:深度阅读;教学;关键词句;矛盾处;反常处;细节处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2-04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8-0021-02
深度阅读(Deep Reading)是由复旦大学GDM实验室首次提出的全新阅读模式,它以知识图谱、集成知识源为基础,使阅读具备全面、关联、智能的特点。目前,我国高中深度阅读吸收了GDM實验室提出的深度阅读的核心内容,也具有全面、关联、智能的特点。有关深度阅读,最早的研究来自叶圣陶、朱自清等人,他们主张阅读要细读文本,不能只“在文本的表面滑行”。叶圣陶先生反对让学生暗自摸索阅读之法,主张教师对文本进行讲解。朱自清先生反对无读法,提倡咬文嚼字阅读法。之后,福建省的孙绍振、陈日亮等语文教育大家认为,语文课要引导学生寻找言语背后的意蕴和价值,语文教学不能流于表面,走向肤浅。这些语文教育大家的阅读教学观与深度阅读理念都强调对文本的深层挖掘和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认为,阅读要感受作品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品的创作意图,根据不同的文体形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可见,深度阅读非常契合课程标准的精神。跟浅阅读相比,它更注重读者与文本展开不同层次的对话,从横向上看是品味赏析文章的意蕴和艺术手法,从纵向上看是探究作者的精神密码以及作品的人文精神和时代价值。
微时代背景下,人们相对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在此社会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阅读停留在浅层化、随意化的层面。正如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中所说:“从前,我带着潜水呼吸器在文字的海洋里缓缓前进,现在,我就像一个摩托车快艇手,贴着水面呼啸而过。”深度阅读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它是为了获得丰富的知识与学养、深度的感情体验和明晰的逻辑思维品质而采用的阅读方式。深度阅读倡导的正是这种“在文字海洋里缓缓前进”的浸透式阅读,而不是“于文本表面滑行”的浅层次阅读。具体来说,阅读要从文本表层逐步深入,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当中的关键字、关键句、关键段落,挖掘文本当中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用独特的视角和个性化的解读方式进行细致而深入的领悟;并让其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对阅读内容与形式进行评价,抓住文本核心和审美价值,涵泳文本的弦外之音、韵外之旨。那么,如何开展有效教学,才能推动学生深度阅读?
一、抓关键词句
语言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也是读者理解文本的媒介。优秀作品的语言,往往具有“丰富含义”,能激发出读者丰富的联想,让其进行深层次解读,进而捕捉作者的创作意图。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关键句进行大胆的设问,并联系上下文或时代背景分析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和文本的深层意蕴。
例如,教学姜夔《扬州慢》这首词时,我们可以抓住“空”字,撬动整首词的分析,通过设置几个有梯度的问题,引导学生由浅阅读走向深层次阅读。所谓“关键词句”,是诗文中可以缘此词句撬开文章奥秘或创作主旨的词句。姜夔《扬州慢》全词如下: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词中,“空”联“空城”,上可应眼前兵灾,下可起昔日繁荣。哀荣之间,表达词人深沉的悲悯之情与反战思想。“空”字可谓关键,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在词的肯綮处,便也成了本首词的关键词语。因此,笔者就从这关键处着手,引导学生开展深度阅读。于是,教学就由此入手,连设几问,层层深入,促进学生思维不断深入文本内核。倪文锦教授认为,“思维发展与提升”对语文学科的意义在于,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直接现实体现,语言的训练即思维的训练。采用这种抓关键句并层层追问的方式,从文本表层入手,深入文本内核,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抓矛盾处
文学经典中的矛盾,只是我们为行文方便而使用的说法,是指文学作品中看似前后不一、表里不一或有悖常情之处。而实际上,往往是作家匠心独运处、作品出彩处。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教学,最应该抓住这些矛盾处。一般而言,所谓作品矛盾,可分为两类,一是内容的逻辑矛盾,比如文本在写景叙事或表达情感看法时的自相矛盾;二是文学形象与生活的原生状态的矛盾。矛盾之所以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艺术原型在作者的情感作用下发生变异,产生了一种陌生感。抓住矛盾处,就是将陌生感合理化,通过抽丝剥茧,层层深入地阅读,探究矛盾背后的作者价值取向,并阐发所感知的情感。
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能干、貌美、孝顺与被休、殉情,这是文学形象与生活的原生状态的“矛盾”。对这样的“矛盾”的叙写与安排,很多教师给学生分析文章背后蕴含的作者价值取向,认为这是对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批判。其实,这种分析存在窄化和片面化。笔者认为,文章铺叙刘兰芝的能干、貌美、孝顺与其悲惨的人生境遇的矛盾,蕴含了文章的第一层价值取向,意在凸显文章的悲剧性。正如鲁迅所言,“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文学人物越优秀,其结局越悲惨,越能强化文章的悲剧性。文章第二层次价值取向是批判封建家长制。因为主人公的悲剧是由刘兰芝的婆婆独断专行、说一不二造成的。在这篇文章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大胆设问:刘兰芝的悲剧是否与她自身也有关系?文章有写到年幼的小姑子,却没有出现对刘兰芝和焦仲卿两人孩子的描写。焦仲卿与刘兰芝结婚那么多年竟然没有孩子,内含刘兰芝不能生育的嫌疑,“不生育”可是与古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礼教观念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也可能是刘兰芝的人生悲剧的深层原因。从这个角度分析来看,文章的第三层次价值取向才是批判封建礼教。总之,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不仅要指导学生剖析浅层次的矛盾,更要将设问指向更深层次的矛盾,才能获得全面的、深刻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理解。
三、抓反常处
深阅读就是一个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阅读过程。所谓抓反常处其实就是抓住文本中一些貌似不合常理的地方,并以此作为阅读的切入点,由果溯因,透过反常的地方看到文本背后的原因、道理、意义,进而生成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见解。比如,在《荆轲刺秦王》这篇文章中有个反常的地方:荆轲以献宝图为借口,把刀藏在图画下面,秦王在翻看宝图的时候,是荆轲最好的下手机会,因为此时他是离秦王最近的。如果他是个好杀手,便不会失手,但最后刺杀却失败了。对这个反常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就这个原因作多样分析。学生立足文本,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经过阅读分析,或可得出以下六种个性化理解:
体重超标,不够灵活;
养尊处优,技艺下降;
准备不足,仓促前行;
悲壮出征,预兆不好;
猪样队友,缺失助攻;
误解燕王,优柔寡断 ……
可以發现,学生对荆轲刺杀失败的原因分析更多指向个人因素,而忽视了秦国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历史必然性,这就需要做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认识到荆轲刺杀失败是偶然中的必然。阅读指向反常背后的种种必然,实质上是“看山仍然是山,看水仍然是水”的阅读体验的再提升,它可以引领学生从作品所表现的信息中扩展,得到审美的体验。
四、抓细节处
所谓细节处,指文本中出现的一些传神或令人费解的细节。细节描写是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手法,有些细节描写看似闲笔或赘笔,信手拈来,无关紧要,可有可无,但都是作者精心设计的,通过分析这些细节可以探析甚至深度审视文章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比如,曹雪芹在《林黛玉进贾府》中写迎春、探春、惜春三姊妹的出场情景和王熙凤的出场情景,就是通过细节的处理来表现人物不同的性格以及在贾府中不同的地位。作者对前者是这样描述的,“只见三个奶嬷嬷并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来了”,使用了“簇拥”这个词;对后者的描述则是“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样的一句话,用的是“围拥”一词。这是动作细节上的变化,看似平常,其实有深刻的用意,“簇拥”指人多挤在一起,给读者传达了迎春、探春、惜春三人在贾府中的地位,又表现出三姊妹与奶嬷嬷及丫鬟相处融洽的信息。而“围拥”重在“围”,有围绕或护卫的意思,生动表现了王熙凤作为贾府主要管家的威严凛然,以及高高在上的地位,从而揭示出贾府内部的人物关系生态链。
课堂教学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教学,是一种对课堂教学内在秩序的发现与重构的教学。而且艺术表现形式是一切思想和情感的载体,人们想要了解作者完整的内心世界,必须深度审视作品的形式。只要语文教学利用好这四个“抓手”,遵循语文学科特点,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就一定能纠正“微时代”阅读随意化、表层化甚至娱乐化的倾向,让我们的阅读教学向深处漫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温刘佳.深度阅读教学法的基本策略[J].北方文学(中旬刊),2019(6):208-210.
[3]张 庆.高中语文深度阅读策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6.
课题项目:本论文系福建省规划办课题“‘微时代高中语文深度阅读课堂教学研究”(FJJKXB18-597)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谢亮超(1975—),福建龙岩人,福建省龙岩市永定第一中学教科室副主任,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阅读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