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玲,董亚辉,李继珊
(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54)
儿童健康状况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为掌握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地区0~6岁散居儿童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更好提供儿童保健服务,现对白纸坊地区2015—2019年散居儿童保健年报报表进行整理分析。
采用北京市西城区白纸坊地区2015—2019年散居儿童保健年报报表。
回顾性分析2015—2019年散居儿童保健年报报表。
1.3.1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 H O)推荐的儿童体重和(身长)身高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儿童的体重/年龄小于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儿童的(身长)身高/年龄小于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生长迟缓;儿童的体重/(身长)身高小于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消瘦。
1.3.2 肥胖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体重和身高(身长)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肥胖为儿童的体重/年龄大于等于同性别参考人群值的中位数加2个标准差。
1.3.3 贫血
根据北京市儿童保健工作常规关于贫血的诊断标准,6月龄至6岁血红蛋白(Hb)<110 g/L为贫血。
运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组间患病情况差异,采用趋势x2检验分析儿童健康状况随时间变化情况,检验水准a=0.05,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015—2019年白纸坊地区0~6岁散居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各年份间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5),见表1。
表1 2015—2019年0~6岁散居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n(%)]
2015—2019年白纸坊地区0~6岁儿童贫血患病率基本持平,介于2.03%~3.24%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年内0~2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均明显高于3~6岁组儿童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015—2019年0~6岁散居儿童贫血患病情况[n(%)]
2015—2019年白纸坊地区0~6岁散居儿童肥胖患病率变化不大,介于1.20%~2.31%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6年与2018年0~2岁组儿童肥胖患病率高于3~6岁组儿童(P<0.05),其余年份两组儿童肥胖患病率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5—2019年0~6岁散居儿童肥胖患病情况[n(%)]
(1)白纸坊地区0~6岁散居儿童营养不良患病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患病率与西城区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均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2]。定期进行健康体检,通过监测评估儿童生长发育、喂养指导及专案管理等保健措施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使儿童身长/身高、体重的增长处于一个良好态势[3]。
(2)5年来本地区0~6岁散居儿童贫血患病率变化趋势不大,介于2.03%~3.24%之间,略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2岁组儿童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3~6岁组儿童(P值<0.05),与国内其他研究结果一致[4-5]。发生贫血主要原因在于0~2岁阶段的生长发育较为迅速,即造血细胞十分活跃,需要大量的铁元素,但是由于儿童自身所存储的铁元素已耗尽,加上6个月以后的母乳不能给予足够的铁以及婴幼儿期食物转换不成功,因此,加强对儿童母乳喂养、食物转换、合理膳食、常见病预防等方面宣教与指导以及贫血儿童管理,从而提高儿童健康水平[6]。
(3)本地区5年来0~6岁散居儿童肥胖患病率变化趋势不明显,介于1.20%~2.31%之间,低于北京市平均水平[2]。对肥胖儿童应进行专案管理,控制肥胖婴儿的体重增长速度,监测体重、身长的增长和发育状况,强调合理膳食,避免过度喂养及低出生体重儿过度追赶生长。在儿童定期健康检查中,继续加强健康教育,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从而达到早期预防肥胖的发生,进一步改善儿童健康水平[7]。
综上所述,白纸坊地区近年来在市、区妇幼保健院的指导下,积极落实推进各项儿童保健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