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草牧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创新性发展对策

2020-08-24 06:55唐川江李杰付建勇鲁岩何光武
四川畜牧兽医 2020年8期
关键词:草食草业牧业

唐川江,李杰,付建勇,鲁岩,何光武

(1.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草原牧业处,四川 成都 610041)

为掌握全省草牧业发展现状,探索草牧业发展机制,系统谋划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草牧业发展,2019 年4~7 月,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畜牧兽医局草原牧业处、四川省草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等有关单位技术人员深入康定、叙永、南江等16个市区县,采取问卷调查、实地查看、走访农牧民、专家案头研究、与基层干部座谈等方式,对全省草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积极探索草牧业创新性发展机制模式。

1 草牧业发展现状

四川是饲草资源大省,属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共有天然饲草地面积3.13 亿亩(1 亩≈667 平方米,下同),占全省幅员面积的43%。在全国基本上排名第三位,仅次于内蒙、新疆,天然草原饲草亩产量在五大牧区居第一位。

据统计,全省具有草种经营许可证企业45家,有草种生产许可证企业17 家,尚无形成规模的草业龙头企业。

1.2 四川省近年来推动草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2.1 编制了《四川省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和《四川牧区草原生态畜牧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 年)》,引导全省牛羊等草食牲畜发展。

1.2.2 2014~2018 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8 000 万元用于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建设,2019年省级财政安排了4 000 万元用于推进牛羊兔鹅等“川字号”优势特色畜牧产业发展。

1.2.3 在牧区依托草原生态保护补奖绩效奖励资金开展人工种草、两棚一圈(暖棚、贮草棚、巷道圈)建设、草种基地建设和现代家庭牧场培育,打造了一批种草大户、专业合作社和集牧草种植、收割、加工、贮存一体化的社会化服务机构。

1.2.4 创新了一系列养殖模式。如小金县的“农牧区耦合牦牛全年均衡出栏4218”的标准化养殖模式、若尔盖县的“放牧+圈养+补饲”三结合养殖模式、江安县的“三方合作、四方联动”发展模式等。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草牧业基础薄弱

2.1.1 缺乏优良草畜品种,难以适应生产需求 长期以来,全省缺少优质、高产、抗逆、耐刈割的新型饲用作物,适宜四川当地的优良饲草品种严重不足,现有品种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即使适应的草品种也尚未建立规模化种子生产基地,优良牧草种子供应能力严重不足,全省优良牛羊品种供种能力差,基础能繁母畜数量逐年下降,牧区牦牛、绵羊退化严重,“蜀宣花牛”、“南江黄羊”等优良品种远不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

2.1.2 饲草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比例低 省规模化优质人工饲草基地面积小,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草业生产经营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数量少、实力弱、带动产业发展能力不足,全省没有一家有影响力的草产业龙头企业。土地经营管理创新不够,种植牧草的土地流转经营成本高,适合四川山区的中小型牧草机械研发应用不够,制约了饲草产业的集约化经营,草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远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草牧业的需要。

2.1.3 草食牲畜整体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 草肉转化效率低。全省肉牛、肉羊规模化生产比重仅为24%和17%,标准化良种化水平远低于其他畜禽品种。草食牲畜产品深加工率低,在品牌创建方面,缺少名、特、优、新的畜产品品牌,经济效益低。草牧业科技推广应用不足,科技贡献率不足50%。草畜结合不紧密,存在“草、畜两张皮”现象,种养结合模式不完善,草肉转化效率低。

2.2 传统农耕思想根深蒂固,主观上对种草养畜重视不够 以粮食生产为主体的农耕意识,一直是制约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观念障碍。调查问卷显示,98%以上的调查者不知道什么是草牧业,均简单地认为草牧业就是养殖草食牲畜。许多地方对草食牲畜发展必须“草业先行”认识不到位,重畜轻草、重粮轻草的思想普遍存在,部分群众担心种草会破坏土壤肥力影响农作物生长,反对流转土地种植饲草,导致草畜脱节,种草养畜发展缓慢,许多牛羊养殖场有畜无草、有畜缺草,大多数需要从外地大量购买饲草。

2.3 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扶持优惠政策 对于草牧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草牧业的基础设施、示范推广平台、人员培训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更显不足。同时,缺乏发展草牧业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基本没有优质草种、能繁母畜、土地整理等补贴,许多适用于南方地区草牧业发展的机械设备也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等。导致难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种草养畜产业,即使有少量投资,也主要集中于产后阶段和营销领域,草牧业全产业链发展难以有效推动。

2.4 对草牧业发展前瞻性研究不够,科技支撑体系不健全 长期以来,农区畜牧业的重点是生猪养殖,对事关草牧业发展的前瞻性研究重视不够,种草养畜科学规划、生产经营模式、运行机制等理论积累不够,草牧业发展中的突破性新型饲用品种、农业机械、收储加工、全产业链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储备不足。

省级仅有一个草业技术研究推广机构(原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各市(州)、县基本没有专门的草牧业的管理机构和技术推广队伍,科技人员严重缺乏。缺少涵盖种质创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栽培模式、收储加工和机械化应用等综合科技创新研发平台,难以形成具有产业化推广潜力的综合集成技术体系,草牧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不到位,草牧业依靠科技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不能满足高质量发展草牧业的要求。

3 发展对策

3.1 创新草牧业发展机制

3.1.1 开展全产业链监测预警,完善市场机制。深入开展畜禽、饲草产品国际国内市场调研分析,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开展畜禽、饲草品种资源、良种繁育、疫病诊断、饲料、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交流。建立生产和市场监测体系,完善国内产品生产成本收益监测、市场信息监测、市场风险预警和信息发布制度,编制全省草食畜产品、草产品价格与质量指数,定期发布价格、质量和交易等市场信息和草牧业发展报告,科学引导消费,确保经营主体合理安排生产。加快引导草牧业走出去,推动企业间投资合作,积极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饲草种植、饲草种质资源开发、草食畜禽养殖、动物疫苗与兽药研发生产、饲料生产、畜产品加工与贸易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鼓励企业在重点区域建设科技示范园。充分利用互联网+、云共享、大数据等技术,建立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的四川省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地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为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和广大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

3.1.2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完善新型经营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发展家庭牧场(养殖大户)、集体牧场、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等服务主体,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公司+基地+农户”等模式,构建以企业为龙头,合作社为纽带,农牧户为主体的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生产经营体系。积极引导牧区草原“三权分置”改革,推进经营权流转,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按照建基地、搞加工、创品牌、促流通的思路,以草业为支撑,立足各地的优势资源,规划建设优势特色草食畜牧业基地,发展畜产品加工,深层次、多元化、多品种开发。走园区建设的路子,推动一批草产业和草食畜产品加工企业进农业园区。同时,充分发挥草原文化,盘活牧区物质与非物质资源,推进草牧业与旅游、扶贫、文化、康养等深度融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3.1.3 拓展草牧业社会化服务形式,创新服务机制 健全草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形式,促进社会化服务从草牧业生产单个环节向全程生产服务转变,从小规模分散服务向大规模整建制服务转变,从资源消耗型生产方式向集约型现代草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推进草牧业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积极探索研究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鼓励引导广大农民和各类组织积极参与草牧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加强试点政策实施的业务指导、绩效评价和监督管理,确保试点工作的执行落实。积极探索草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有效模式,大力营造推进草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的良好环境。

3.1.4 加强草牧业政策支持,建立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省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向草产业及草食畜牧业适当倾斜。二是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时适当向草产业及草食畜牧业倾斜,对其建设用地优先供应。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对从事草产业、草食畜牧业的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组织及种草大户给予项目建设贷款支持。四是建立完善草牧业保险体系,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3.2 创建高质量发展草牧业的区域布局与发展模式

3.2.1 川西北高原牧区 根据省委实施意见提出“加快特色农牧业发展,建设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大力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的要求,重点推进传统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主打高原绿色生态草畜产品。主要发展模式:暖牧冷饲模式、牧繁农育模式、“草牧游”三产融合模式。

3.2.2 攀西地区 即安宁河流域,包括凉山州大部分地区、攀枝花市主要区县。主要发展模式:饲草集约化生产基地模式、牧繁农育模式、“草牧+康养”三产融合模式。

3.2.3 川东北深丘区 包括达州、巴中、广安、广元。主要发展模式:草牧一体化绿色循环模式、饲用资源种养加综合利用模式、山繁川育模式。

3.2.4 川南山地区 包括宜宾、泸州、乐山、雅安。主要发展模式:人工草场高效划区轮牧模式、山繁川育模式、草牧一体化绿色循环模式。

3.2.5 成都平原及盆周中浅丘区 包括成都、绵阳、德阳、资阳、眉山、内江、遂宁、南充、资阳、自贡。主要发展模式:饲草集约化生产基地模式、饲草产加销一体化模式、山繁川育模式。

3.3 立草为业,构建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把发展草产业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位置。摸清全省饲草资源情况,挖掘饲草资源潜力,规划草产业发展空间布局。统筹开发利用天然牧草、人工种草、退耕还草、秸秆等多种资源,加快形成现代饲草料产业体系。

3.3.1 大力发展人工种草,提高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 根据四川盆地自然气候有利于以营养体为主的饲用作物生产的优势,充分利用撂荒地、轮闲地、草山草坡以及耕地,推广应用推广“粮-草”、“经-草”、“果-草”等种植模式,实施轮作、间套作等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粮改饲”政策在四川实施,依托国家进一步促进奶业振兴等政策和项目,集中连片种植青贮玉米、黑麦草、杂交狼尾草等优质牧草和饲用作物,建植高效优质的饲草料基地,大力推广青贮技术。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减少土地经营成本。支持龙头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和广大农民大力发展优质饲草料生产,促进饲草料适度规模生产,加快草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高优质饲草供给能力。

3.3.2 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建立三级饲草供给体系 对天然草原继续实行以草定畜,推行草畜平衡制度,合理利用天然草场。发展种草大户和种草专业合作社,引导农牧民种草和贮草,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商品草产业,构建以户营割草地为主体、种草大户为依托、国家打贮草基地为保障的三级饲草供给体系。并加快研发推广秸秆青贮、黄贮、微贮等技术,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效率,促进秸秆等农副资源综合利用。

3.3.3 延伸产业链,健全草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体系 以市场需求和产业扶贫为导向,加大对饲草丰产栽培、收贮加工、运输营销各个环节的扶持力度。大力支持牧区与牲畜棚圈相配套的一家一户贮草棚和种草大户、种草企业的贮草房、青贮池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播种机、收割机、打捆机等牧业机具,提高草业的机械化水平。开展草产品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草产业附加值。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草产品流通方式。

3.3.4 强化草种良繁体系,加快保育扩繁推广一体化 收集保存草种质资源,建立省级草种质资源库。积极开展抗病性、抗虫性、再生性强、适应各区域生态特点的牧草新品种的引进和选育。依托现代种业创新工程,加强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着力扶持一批育种能力强、生产加工技术先进、技术服务到位的草种企业。创新饲草良种繁育推广模式,加大饲草新品种的成果转化力度。

3.4 草畜结合,努力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3.4.1 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一是加大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项目,加强养殖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设施化装备水平。二是深入开展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突出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监管常态化。建立健全标准生产体系,推进高效适用生产技术的集成创新与推广,切实发挥示范场的辐射带动作用。三是发挥大型一体化企业的引领作用,依托龙头企业科技、人才、信息、资金等优势,带动规模养殖场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草食牲畜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推动牛羊由散养向适度规模转变,使适度规模养殖成为我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主体。

3.4.2 提高物质装备水平 加大对饲草料种植、畜禽养殖、草畜产品加工、废弃物处理等草牧产业农机具购置的补贴力度。推广丘陵山地饲草种植的中小型农机具,加快推广使用天然草原区改良复壮机械、人工草场生态种植及精密播种机械、高质饲料收获干燥及制备机械,提高饲草料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研发推广专业大户、家庭牧场使用的标准化设施养殖工程技术与配套装备,在大型标准化规模养殖企业推广智能化环境调控、精准化饲喂、资源化粪污利用、无害化病死动物处理等设施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

3.4.3 强化牧区基础设施建设 在发展草产业的同时,针对高寒牧区实际情况,继续加强牲畜棚圈建设,既减轻冬春掉膘和死亡损失,又可为标准化养殖提供条件。针对牧区生产效率低的实际,聚焦整地、割草、挤奶等繁重的生产环节。针对高寒牧区的实际,做好牲畜越冬渡春的防灾减灾工作。

3.5 依靠科技,着力提升草业技术支撑服务能力

3.5.1 建立草业科技研发推广体系,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建立各级草业科技研发推广机构,健全草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快培养草业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人员深入生产一线从事科技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3.5.2 强化科技攻关,推广种草养畜实用技术 集聚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科研院所和创新型企业力量,加强良种繁育、区域试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饲草料种植与加工、全产业链监测等核心技术、设施装备的联合攻关研发,突破关键领域的技术瓶颈。加大技术培训,培养、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推广饲草丰产栽培、收贮利用、牛羊育肥等种草养畜先进适用技术。

3.5.3 推进草牧业标准化数字化生产 组织开展饲草生产加工、草食畜禽生产加工和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和推广应用。实施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建设饲草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和养殖场(小区),提高全省草牧业标准化生产能力和水平。加快数字草牧业建设。摸清全省饲草生产和草食畜禽养殖的空间分布家底,构建草牧业“数字底图”。推进饲草产品和草食畜禽产品大数据建设,科学调控草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建设数字牧场,实现草牧业精细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

猜你喜欢
草食草业牧业
新时期草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青海草业
宁南山区草业机械化推广应用策略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粮改饲与草食畜牧业发展初探
草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现状及其发展建议
辽宁绒山羊春季放牧植物中毒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