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晶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300)
在对ICU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过程中,深静脉置管是一种非常常用的方式。通过在短时间构建出快速安全且持续时间较长的通路,可以为各种不同患者降低治疗期间的痛苦和费用[1]。在深静脉置管期间,各种并发症和不良事件一直是医护人员重点关注的问题,为此,不断对患者的换药方式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深静脉置管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用双贴膜换药法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具体如下。
选择我院于2017年4月~2018年10月收治的深静脉置管患者来开展研究,患者共计124例。在对患者进行分组的过程中,应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在观察组中,男34例,女28例,患者年龄46~88岁,平均(65.7±2.8)岁;在对照组中,男35例,女27例,患者的年龄46~89岁,平均(66.2±2.6)岁,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有明显的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本研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均采用双腔7Fr-20 cm的中心静脉导管,采用锁骨下静脉置管法,将置入深度控制在13~18 cm,敷料均选用3M透明薄膜敷贴,尺寸为10*11.5 cm。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3M透明薄膜单贴法换药,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皮肤消毒,晾干,然后直接采用3M透明薄膜进行敷料,将导管妥善固定,防止出现松动、卷曲。观察组则应用3M透明薄膜双贴法,具体措施如下:需要对患者穿刺点周围15 cm的皮肤进行细致的消毒,并及时将导管和穿刺点周围的污垢和血迹进行清理,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进行换药,选择2张3M透明薄膜敷贴,对折后留下中间的印记,撕开一面薄膜并对将其对应在深静脉置管中点的上方,以此来对患者皮肤以及深静脉导管进行连接,在此基础上,去除另一张3M薄膜,将其对应在深静脉置管中点的下方,需要注意两张薄膜应对其,以此来保证导管固定的稳定性。对照组患与观察组患者均将换药频率控制在3 d,一旦在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敷料脱落问题,则应及时进行更换,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情况进行全面的观察,并对应做好记录,以此来更好的对患者是否存在皮肤红肿、渗液、渗血或者薄膜松脱等问题进行良好的把控。
①对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导管滑脱、薄膜松动以及局部不良反映等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与对比;②对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共出现导管滑落17例,薄膜松脱47例,局部不良反应48例;观察组患者共出现导管滑落2例,薄膜松脱6例,局部不良反应13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n)
在对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对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中,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的患者共计27例,为满意的患者共计26例,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85.48%;观察组中,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的患者共计36例,为满意的患者共计25例,患者的总体满意度为98.39%。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满意度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n(%)]
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深静脉置管凭借其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丰富以及避免反复穿刺等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由于患者会出现各种动作和活动,因此导管脱落、薄膜松脱等问题常常发生[2]。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为了更好的避免这类问题,经常需要采用反复更换薄膜和增加换药次数等方法,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的可能。在本次研究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换药方法,在护理过程中发现,观察组患者共出现导管滑落2例,薄膜松脱6例,局部不良反应13例,其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明显较观察组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达到了98.39%,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5.48%,两组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通过给予深静脉置管患者双贴膜换药的方法,更好的保证患者深静脉置管的稳定性,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导管滑落、薄膜松脱以及其他不良事件的发生。除此之外,双贴膜换药法对于提升患者满意度也有较大的帮助,因此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