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盈琳,李艮平,孟徳静,曾婉婷,吴晓平,蒋建国,钱 宇,陈继川*
(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庆 400042)
突发性聋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病情重,伴随症状多,预后较差,对患者生活产生影响极大。内耳血栓形成或血管栓塞被认为是全聋型发病原因,治疗建议方法为:激素+改善微循环药物+降低纤维蛋白原药物(如巴曲酶)[1]。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保证高浓度药量作用于内耳,对于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有文献报道,早期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可以取得更好,更稳定的疗效[2]。本文选取了142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进行研究,探究早期鼓室注射地塞米松磷酸钠治疗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疗效。
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月~2020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全聋型突发性聋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病至就诊时间1~14天,其中男68例,女74例,年龄16~68岁,左耳75例,右耳67例,所有患者诊断均严格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2015年制定的突发性聋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经纯音听阈测定,声导抗,耳声发射,ABR,头颅CT,内听道MRI,耳镜检查排除内听道占位,畸形及中耳炎等器质性疾病。
患者入院后我科均建议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考虑行耳内镜下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用药前均告之患者鼓室注射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部分患者考虑鼓室注射存在风险,拒绝行鼓室注射治疗。将142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对照组在完善血常规,凝血,肝肾功能等检查后均采用常规药物:糖皮质激素(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钠,10 mg,静脉滴注,1次/日,1~7 d),营养神经药物(胞磷胆碱钠片,0.2 g,口服,3次/日)及银杏叶提取物(金钠多,52.5 mg,静脉滴注,2次/日),巴曲酶注射液(首次用药量为1.0 mL,隔日复查凝血功能检查, 若纤维蛋白原含量(FIB)]1.0 g/L,则用药巴曲酶0.5 mL;若FIB≤1.0 g/L,则次日再复查凝血象,直至FIB]1.0 g/L,则继续用药)。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耳内镜下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治疗第1天即开始,隔日1次,连续5次(10天为1个疗程),注射后嘱患者1周内注意耳道卫生, 预防异物及脏水进入耳道,尽量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少做擤鼻、捏鼻、喷嚏、捏鼻鼓气等不利于鼓膜注射处愈合的动作, 疗程结束后行听力检查,评估患者疗效,疗程结束2周后我科门诊行耳内镜检查观察鼓膜愈合情况。
痊愈:受损频率听力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30 dB以上;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力提高15 dB以下。
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年龄,性别,病程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发现,1疗程结束后,行纯音听阈测定,与患者入院听力检查进行比较。对照组有效率为63.2%,研究组有效率7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5,P=0.029)。见表2。观察组患者在鼓室注射期间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疗程结束2周后复查耳内镜,仅有1位患者穿刺部位鼓膜尚未愈合,1月后再次门诊复查,鼓膜穿刺部位已痊愈。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s)
表1 研究组和对照组临床资料比较(±s)
组别 研究组(74例) 对照组(68例) P年龄(岁) 44.74±12.84 45.28±12.60 0.577病程(发病至就诊时间) 6.05±3.24 6.41+3.10 0.649性别男36 32 0.697女38 36
表2 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n,%)
全聋型突发性聋发病机制多为蜗轴螺旋动脉或耳蜗总动脉发生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3],因该型患者听力下降严重,显著影响其生活质量,且治疗效果亦较差[4]。1996年Silverstein等首次报道以鼓室内注射激素方案治疗突发性聋。与全身使用糖皮质激素比较,鼓室内注射后药物能迅速地通过圆窗膜,血药浓度在外淋巴中明显升高,靶位定向更好,并能避开血-迷路屏障[5]。早期联合鼓室注射糖皮质激素可及时有效抑制内耳炎症反应,减轻组织缺血缺氧,促进内耳内环境稳定与离子平衡恢复,避免或减少内耳毛细胞不可逆病变的发生,利于听力的早期恢复[6]。而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鼓室注射与全身激素连用可取得最佳治疗效果[7],两种方式取长补短,共同发挥作用,从而效果更好[8]。 且联合用药越早,患者的预后越好[9]。
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对于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的开始时间仍存在争议,而2019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突发性聋治疗指南中再次肯定了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对突发性聋治疗的有效性。针对此治疗争议,为探讨突发性耳聋的分型治疗,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3年来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42例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本研究纳入标准严格,病例数较以往研究大,鼓室注射严格采用耳内镜下注射,鼓膜损伤小,操作精准,每次注射均可保持在同一位置进针并保证每次鼓室注射药物均能全部注射至鼓室内,减少鼓膜损伤并保证了高浓度的药物作用于内耳中。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全聋型患者,早期开始鼓室注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仅使用常规治疗。这可能与早期常规治疗联合鼓室注射可以使外淋巴中更高浓度的糖皮质激素作用于受损的内耳,从而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研究组中74例患者疗程结束后两周返院复查耳镜,仅有1名患者鼓室注射部位尚未愈合,并于1月后再次复诊见鼓室注射部位已愈合,其余73名患者2周内鼓室注射部位均痊愈,由此可见鼓室注射地塞米松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给药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证实早期联合耳内镜下鼓室注射能提高全聋型突发性聋治疗的有效率,对全聋型患者的治疗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从而进一步实现突发性聋的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全聋型突发性聋自愈可能性小,治疗效果亦较差,更应早期采取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联合常规药物进行治疗。本研究建议对于全聋型突发性聋患者,如无鼓室注射禁忌症,有配合治疗主观愿望,应尽早规范使用常规药物联合鼓室注射治疗,联合治疗可以使糖皮质激素在内耳以最短时间达到更高浓度,与更多激素受体结合,从而改善因内耳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引起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障碍及微循环障碍,更好的控制耳内外炎症,达到更有效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