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忠
(雄安新区容城县人民医院,河北 保定 071700)
子宫内膜癌为临床常见妇科肿瘤疾病,其肿瘤恶化程度较高,分化程度较低,为女性恶性肿瘤疾病前三位,具有极高的死亡率,严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1]。子宫内膜癌临床症状早期表现特异性较低,早期疾病表现与多种妇科疾病相似性较高,早期筛查难度较大,临床确诊时多为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随着临床医学不断发展,临床针对女性生殖肿瘤关注度不断提高,开展疾病早期筛查为临床医学发展主要方向[2]。子宫内膜癌发病多以绝经后女性为主,随着临床病理研究深入,临床为了探究子宫内膜癌症病理特征,分析绝经后女性高发子宫内膜癌相关机制,特将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比对,执行如下。
课题共收集2011年12月~2018年12月82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客观分析对象,依据患者月经情况进行小组划分,其中绝经女42例,病程3个月~1.5年,平均(8.01±0.12)月,平均体质量(58.62±1.24)kg;其中未绝经女40例,病程2个月~1.7年,平均病程(8.05±0.15)月,平均体质量(58.17±1.19)kg;统计校验2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后文比对价值。
纳入原则:(1)82例客观分析对象均符合《妇科肿瘤疾病诊治指南》[3]中对子宫内膜癌的评估依据,患者入院后经病理穿刺活检确诊;(2)患者具备完整的病理资料,均对课题知情,均为本市居住,可开展随访追踪;(3)本研究经安全管理伦理会伦理批准开展。
借助综合检查手段,对2组患者宫颈受累情况、病理类型、癌周内膜分型等特征进行分析;依据临床病理诊断开展综合治疗干预;符合手术指征的开展手术治疗,不符合手术指征患者,开展放射治疗,治疗均由相同医务人员开展,治疗期间辅助护理由相同护理人员开展,督促患者定期进行复查;预留患者联系方式,采用线上管理与线下随访的方式,开展为期1年的随访追踪,统计比对2组患者预计生命时长。
课题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假设校验,计数资料分布用(%)表达,x2假设校验,P<0.05设为统计学差异基础表达。
比对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FIGO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等指标,将表1。
表1 2组患者病理特征分析[n(%)]
通过随访患者1年生存情况,绝经组14例患者死亡,存活率为66.67%,未绝经组3例患者死亡,存活率92.50%,经假设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随访1年存活情况分析[n(%)]
基于临床医学发展限制,临床针对子宫内膜癌发病机制尚处于探究阶段,临床学者针对疾病病机及病因存在较大争议,较为公认的病机与机体雌激素水平具有一定关联[4]。子宫内膜癌发病年龄多以绝经后为主,其早期病理表现不突出,疾病早期筛查难度较大,是导致疾病存活率低的主要因素[5]。本研究为了分析绝经后女性病理特征,特与非绝经女性进行比对,通过比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与未绝经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分级、FIGO分期、病理类型、肌层浸润深度等指标,提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通过随访2组患者1年生存情况,绝经组14例患者死亡,存活率为66.67%,未绝经组3例患者死亡,存活率92.50%,经假设校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与绝经女性年龄偏高,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几率较高,且绝经之后激素水平出现较大波动,女性绝经期间激发不良情绪几率较高,诸多因素相互介导,导致癌症预后情况差。
综上,子宫内膜癌临床病理特征与绝经因素无直接关联,临床需深入病理分析,延长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预计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