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绘山河,画卷展眼前

2020-08-23 02:05何子芳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0年9期
关键词:所感壶口瀑布壶口

何子芳

导言

游记是以描绘山川自然、风景名胜、风土人情为主要内容,以清新明快、生动优美的文笔,记述和描绘旅途所至、所见和所感的一种美文。《壶口瀑布》作为其中的一篇,在立意、构思和语言等方面,都是我们仿写的典范。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篇文章的写法,跟梁衡先生学写游记。

课文品读

《壶口瀑布》是统编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以独特的视角,描绘黄河壶口瀑布的奇景,既有整体关照,也有细节刻画,描写景物,表达情感,写法都比较典型。请看——

春寒刚过,山还未青,谷底显得异常开阔。我们从从容容地下到沟底,这时的黄河像是一张极大的石床,上面铺了一层软软的细沙,踏上去坚实而又松软。我一直走到河心,原来河心还有一条河,是突然凹下去的一条深沟,当地人叫“龙槽”,槽头入水处深不可测,这便是“壶口”。我依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上游看去,这龙槽顶着宽宽的河面,正好形成一个丁字。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当河水正这般畅畅快快地驰骋着时,突然脚下出现一条四十多米宽的深沟,它们还来不及想一下,便一齐跌了进去,更闹,更挤,更急。沟底飛转着一个个旋涡,当地人说,曾有一头黑猪掉进去,再漂上来时,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我听了不觉打了一个寒噤。

……

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旋。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看罢水,我再细观察脚下的石。……

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挟而不服,压而不弯;不平则呼,遇强则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个人,经了许多磨难便有了自己的个性;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这伟大只在冲过壶口的一刹那才闪现出来被我们看见。

思路分析

选文选取的是作者描绘枯水季的壶口瀑布,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立足点是“河心”,先写水,后写石,视角反复转换。作者先俯视龙槽,明“壶口”之来历;再仰观河面,看巨瀑之源头;然后视线随河水由上至下,“跌入”龙槽;接下来平视龙槽两边,细写千姿百态的河水;最后,视角转换,收回脚下,描写长年被黄河冲刷侵蚀的河底巨石。

随着视角的变换,作者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俯视龙槽,河中有河,重在“奇”;仰观河面,浊浪奔涌,“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重在“雄”;看河水冲跌而下,把猪“浑身的毛竟被拔得一根不剩”,重在“险”。最后给巨石一个特写,景物由“多样”返归“单一”,巨石“静”的形态蕴含着河水“动”的力量,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美。

作者除了写“所见”,还写了“所感”。作者写所感不是泛泛地赞美壶口瀑布展现出的壮美画卷,而是紧扣河水在壶口展现出的多种形态,展开联想,认识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进而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这样的感受与思考,既没有偏离黄河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的文化语境,又带有较强的个性色彩和独特的人生体验。

整个作品,作者写所至、所见和所感。“所至”条理清楚;“所见”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表现出多重意境;“所感”根据壶口瀑布的特点,自然生发出感想与思考,引发读者情感的共鸣,成为游记散文中的经典之作。

教法讲解

一般而言,游记包括3个要素,即“所至”(游踪)、“所见”(风貌)和“所感”(感想),写作中创意性地落实这3个要素,要注意以下几点:

1.“所至”要条理,确定好立足点。以游踪作为全文的线索,遵循时间先后的顺序,按照立足点的变化组织文章内容,是游记最常见也最标准的模式。这样的写法结构简单清晰,便于展开见闻,也比较容易安排文章的详略。如上文,作者写所至,下到沟底,走近河心,立足点不断变化,视角也反复转换。先俯视,后仰视,接下来平视,再到脚下,立足点不同,所见景物不同,视角不同,笔下景物的意境也有所不同。这样写景才条理清楚,有条不紊。

2.“所见”要独到,安排好详略点。游记写作中“所见”可以是自然景物、人文景观,也可以是风土人情、社会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作者游踪所及的人、事、景、物都可以成为游记的内容。但这些内容,并不是眼见即所写,而应该选择最能触动自己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写出所见之景的独特之处。《壶口瀑布》之所以成为游记中的经典,就是因为作者抓住了枯水季节的壶口瀑布的雄、奇、险的特点,让读者认识到了这一景点的阳刚之美、力量之美。另外,巧妙地穿插一些与景点有关的典故、传说、史料等,不仅会丰厚游记的内涵,也能给景物带上一层诱人的人文色彩。

3.“所感”要精要,强调真情实感。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游记,并不是单纯地描写景物,为写景而写景,而是要通过景物的描绘,展露作者内心激越的情怀,把作者在游历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传达给读者,并使之产生身临其境、心驰神往的感觉。《壶口瀑布》一文作者不仅描绘了壶口瀑布的奇、雄、险,还由此联系到人生,认识到黄河“博大宽厚,柔中有刚”的个性,进而引申到“历经磨难,方显个性”的哲理,符合黄河作为母亲河的文化象征意义,给人一种雄浑沧桑、力与美的感受。写作中,我们也要学习把情感寄予不同景物,通过景物反映心情的技巧,让景色附着写作者的情感色彩,这样,游记散文才会有灵魂。

佳作工坊

春游五莲山

一考生

虽然近在咫尺,也虽然早在网上百度了景区美图,欣赏了纸上美景,但纸上得来终觉浅。什么时候,我也能亲自到家乡神奇俊秀的五莲山去看个究竟。

机会终于来了,攀登五莲山,我是在山花烂漫的五月——

汽车在蜿蜒的山路上奔驰着,阳光洒在身上暖洋洋的,层层叠叠的梯田,恰如一摞摞推斜了的烙饼,高低连绵的山一晃而过。工夫不长,五座酷似莲花的山峰,便扑入了我的视野。远远望去,五莲山山势挺拔,峰峦奇秀,掩映在绿树苍松之间,平添了几份神秘色彩,也越发激起我征服的欲望。

穿过牌坊,踏着一级级古朴的石阶,顺着蜿蜒的山道,我一边慢慢地攀登着,一边欣赏着周围的景色。石阶两旁是青翠茂密的树林,路边峭壁上,执着的爬山虎,深深地抓住石壁,顽强地生长在石缝中;多情的藤萝,勾搭缠绵,把山与山、树与树团结成一家;映山红遍布山间,正值盛开时节,满山姹紫嫣红,似云锦,似流霞,与山光石景相映生辉,恰似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苏轼的“奇秀不减雁荡”实非过誉之词,其夺人魂魄的自然景观确实集泰山之雄伟、黄山之怪异、华山之险峻、峨眉之清凉于一身也。

山半腰处,一座壮丽宏大的庙宇突兀于眼前,上书“光明寺”3个遒劲的大字。光明寺始建于唐代,中兴于明朝。相传万历皇帝之母李太后患眼疾,多方医治无效。寺中庞氏子自报能治此病,并为太后去除眼疾,万历皇帝召其上殿封官赐金,皆婉拒,禀明立志于五朵山削发为僧。万历当即应允,敕命五朵山为五莲山,派专人督建寺院,还亲赐“万寿护国光明寺”的匾额。

转入寺后,是一座高达28米的大佛,号称江北第一佛。佛像依托山体自然形貌雕刻,面貌丰腴,神态安详,俯视世间万物,好像一切都在他的庇护之下,保佑着所有子民幸福安康。虔诚的信徒们不断地在佛前磕头许愿。笃笃的木鱼声与僧人们吟诵经文的声音,为大佛增添了肃穆与庄严氛围。全寺依山而建,曲径通幽,奇峰异石众星捧月地环立在寺之周围,梵宇山光交相辉映,置身其中顿生超尘脱世之感。

出了光明寺,脚步也变得轻盈,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了峰顶——望海峰。望海峰上有一清代建筑,名曰望海楼,青砖黑瓦,亭亭玉立。登楼极目远眺,朦胧雾气中东海飘渺,若隐若现;山腰间,光明寺被轻纱般的薄雾笼着,大有“仙山琼阁”之感;近处,奇岩怪石遍布,如石笋、试剑石、蛤蟆石、鹦鹉石、清凉榻等,无一不状如其名,形貌逼真。伫立山巅,我仰天高歌,闭目遐思,悠悠乎与颢气俱,洋洋乎与造物者游,一种征服困难的成就感油然升起,不得不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受是多么的真切。

下山路上,换一个视角看风景,又是另一种心情,有一种千帆过尽的感觉。一路上我走走停停看看,静听新绿绽放的声音,细看鸟儿在枝头鸣叫嬉戏……不觉已是下午六点,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不得不与五莲山作别。隔着车窗,我又一次回望那嵬巍的五莲山。在暮色中,缭绕的薄雾笼罩着群山,整个山峰更觉神秘。车渐行渐远,我心中腾起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真想化作一块山石,永远与五莲山在一起,永远守望着她,永遠做大山的孩子。

什么时候我能再次重游五莲山呢?

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游记佳作。小作者以游踪为线,展现所见之景,重点描绘光明寺和望海楼两处景点,不仅介绍自然风光,还穿插了传说,增添了山的灵气,也增强了文章的底蕴。在手法上,文章借景抒情,通过妙笔描绘五莲山秀美风光,表达对家乡山河的热爱,情动于衷,很能惹人心驰神往。

责编:胡蕊

猜你喜欢
所感壶口瀑布壶口
壶口瀑布的美
在壶口
作文什么时候写“所感”
我想去壶口瀑布
咏寺中井
忆秦娥·临壶口
青年教师参加“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企业实践所感
观舞剧《徽班》有感
我去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