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博
摘 要 专题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专题内容并能举一反三地去学习其他专题,让学生拥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变成学习的主体。如果能合理地利用生本资源,盘活专题教学,就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
关键词 生本资源;专题教学;主体地位;人力;思想;情感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4-0177-02
高中阶段语文必修、选修教材内容很多,这些教材其实都是按照各种专题进行编排的,方便教师整合资料后串联讲读。但在实际教学中,受制于考试,许多教师还是将这些课文拆解开来讲解,进行单篇课文的碎片化解读,违背了教材编写的初衷。
教育最终的一个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一个会思考的、有独立思想、有实践能力的人。专题教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问题为核心组合学习材料,运用发现学习和随机介入的教学,训练学生辐射聚合的思维方式,形成教与学双生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在这过程中,教师不再是掌控者,只能是引导者,而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常常被忽略。教师应该把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理念带进课堂,让课堂呈现出积极向上的一面。所以如果能合理地利用生本资源,盘活专题教学,就可以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目标。
一、专题由谁确定
初期学生能力不足,专题由老师来确定。教师以“学习问题”“学生需要”“课题研究”“专题研读”为核心构建的学习模块,其立足点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从单篇到单元再到专题模块。在学习了一定的专题后,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语文学习目标也产生了细微的变化后,就得变换专题确定方式,要由学生自己来确定专题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
二、专题如何确定
确立专题的原则是课程整合点、教学的切入点、学生能力的提升点。
从课文内容看,可以整合相同体裁的作品、相同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相同时代不同作家的作品等。从教学的切入点看,可以探究和整合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构思规律、创作风格等,合理地确定教学重点和教学目标的高度。从思维训练的角度看,可以“同中求异”,发现不同文本的个性特色。也可以“异中求同”,把握文本间的共性规律。对于作家相同、体裁相同、思想相似的文本,多采用“同中求异法”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每个文本的个性特色,培养学生把握文本间细微差别的能力以及对问题进行细致思考的能力。
三、专题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如果所有的工作都由教師来做就根本不能体现教改精神,既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各种生本资源来盘活专题教学。
(一)利用学生人力资源,让学生动起来,确定专题内容
如教《杜甫诗歌专题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搜集资料,确定专题内容。如,学生收集的资料有:
1.《中外传记作品选读》中冯至的《“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
2.《中国古代诗歌散文作品欣赏》中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杜甫年表:略
4.《杜甫传》莫砺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六》
6.《杜甫研究学刊》
知人论世是孟子提出的文学批评的原则和方法。他认为,文学作品和作家本人的生活思想以及时代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只有知其人、论其世,才能客观地、正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知人论世,应当是“论世”第一,“知人”第二。
通过这些历史资料的研究,许多学生希望确定专题内容为“杜甫如何成为诗圣的?”或“杜甫传”,经过讨论大家认为以上两个专题内容并不合适,因为学生的学习方向还是在杜甫的诗歌上并不是杜甫的人生经历,课时也有限,所以只能确定为“沉郁顿挫品杜甫”或“品味杜甫诗歌艺术特色”。
学生成为了主体,但教师的作用也不能缺少。学生往往因为阅历、知识等主观条件和时代、生活环境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无法真正合理、准确、全面地品味、体悟资料中的深意。在学生一筹莫展时,教师要适时地指出研究方向,指导研究方法,引导研究过程,甚至指导学生合理分工,形成合力。教师指导学生搜集作者经历、时代风貌、相关文本、提供学生可理解的文字、音频、视频等辅助资料,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二)利用学生思想资源,让学生说出来,深化专题内涵
有了丰富的积累,就可以尝试着给学生自由提问和表达的时间,让学生说出心中的困惑、说出自己的感悟。教师可以充分激活、调动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利用文本的相关性、相反性引导学生运用综合分析、知人论世、联想、对比等思维方式来揣摩文本、感知情感、理解情怀,获得审美体验。
“说”应该包括说与写。教师可以布置相关问题或小论文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写包括写小论文、人物小传等。
教《杜甫诗歌专题教学》时,学生就写了很多小论文来讨论,比如《杜甫诗歌写景手法总结》《论杜甫诗歌写景角度的相似性》《杜甫为什么总是标榜自己爱国?》《杜甫生活能力小探》等文章,角度新颖,有些见解也很有趣。全班交流的时候,大家都表示很有收获。学生在思辨和讨论中既张扬了个性又互相促进,实现了个体和集体的和谐共进。
(三)利用学生情感资源让学生演起来,深入专题内核演,包括读与演
读,主要针对散文、诗歌、演讲。演,主要针对小说,戏剧。
诵读不仅要声音洪亮,疾徐有致,还要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体会节奏,品味作品的情趣和神韵。文言文字少意深,单音而韵味长,需要通过放声诵读,才能记得牢。比如杜甫的《登高》,首先了解背景,体会诗人的感情。作者登高远眺,前四句写景,述登高见闻,描绘了江边空旷寂寥的景致。后四句抒情,围绕作者的身世遭遇,抒发了穷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乡的悲哀之情。颈联自伤身世,将前四句写景所蕴含的比兴、象征、暗示之意揭出;尾联再作申述,以衰愁病苦的自我形象收束。语言精练,通篇对偶,充分表明了杜甫晚年对诗歌语言声律的把握运用已达圆通之境。诗的感情基调沉痛悲愁,诵读时要分清节奏和重音、语调要凝重,语速要缓慢。
演,包括演讲、课本剧、广播剧等。比如有个班排演《雷雨》(课本节选部分),起初,饰演周朴园的那个学生总是不自觉地加入一些手部、脚部的小动作,被同学们评价“不像”。后来他仔细揣摩:“周朴园有文化有教养、有身份有地位,一举一动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绝不会有很多的小动作。”便一下找到了周朴园的感觉:虚伪、狠毒、自私、专制、后悔,但外在表现又端庄稳重、文质彬彬。所以这个学生演的时候采取端正、缓慢、有力的身体语言、沉稳缓慢的说话方式,表演效果很好。
(四)利用学生实践能力资源,让学生亲手实践做出来,增加专题文本直观感
做,包括让学生做专题ppt、图片展、书法作品、相关音视频、卡片等。语文并不只是文字。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动手,亲身实践,更能增强专题的直观感,让学生明白这些专题并不是只停留在口头和纸头上。比如《杜甫诗歌专题教学》,学生就撷取了一些杜甫的名句写成书法条幅,挂在班里,增强了班级的文化气氛。学生又制作了《杜甫小传》的ppt,多用图片,甚至采用了唐朝乐队的摇滚歌曲来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四、结语
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拥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专题教学强调整合相关资料、作品,发现和建构作品的意义,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专题内容并能举一反三,正是在追求“独立自由的思想精神”。学生很能干,如果能充分发动他们,整合各种生本资源,就有可能盘活专题教学内容、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