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燕
摘 要 教学有效性通俗地讲即指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化地帮助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全面提升,而传统教学中的大部分教师过于注重让学生获取知识,忽视了学生技能等方面的提升。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计出有效的教学策略,做好双管齐下的准备,从而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问题;直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22-0103-02
数学作为一门具有多方面应用性的工具学科,其难度可想而知,而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对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无法起到关键性作用,所以结合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方法做出创新势在必行。因此,作为一名有着新课程改革理念作指导的初中数学教师,不仅要学习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更要将其有效落实,从而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不强的现状,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探讨。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数学作为一门解决问题的学科,在课堂实践中,提出问题一直都是数学课堂当中重要的教学手段,但是在传统教学“灌输式”理念的影响下,问题教学频繁出现了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造成了学生参与课堂的消极性。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后,应当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再由代替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从而使学生充分理解数学知识,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充分提高。
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这一节时,首先,教师对学生提问道:“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什么?”从而调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增添了助力。然后,教师在课件上给出了一些习题,让学生根据题设条件尝试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并引导学生按照三角形“边”“角”元素进行了分类,使学生体验到了数学中的分类思想。之后,教师通过合理安排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习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了证明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和推理过程,从而激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最后,教师让学生互相交流了这节课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教师通过提出合理化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给予了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動的机会,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直观教学,降低学生学习难度
随着新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已经在课堂中凸显了出来,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直观情境也已成为了教师善用的教学手段、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恰当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其感兴趣的直观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当中,进而引导学生学习,达到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位似》这一节时,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后思考各个图片的特征,并带领学生回忆了相似图形的性质和特征,进而通过适当的点拨,让学生大胆猜想、归纳出了位似图形的概念。然后,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对相似图形和位似图形进行对比,从而帮助学生得出了位似图形的性质。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放大、缩小,让学生经历了位似图形的观察分析,要求学生尝试作出位似图形,进而引导学生归纳出了作位似图形的一般步骤。在探究位似图形的活动过程中使学生充分感受、体会到了几何图形之美,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美的认识。最后,教师做了课堂小结,让学生互相交流了在这节课当中得到的学习收获。这样,教师通过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直观情境,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活跃了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了学生的作图能力,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联系生活,增强学生应用意识
随着数学知识的不断深入学习,学生们会发现数学知识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加工和提炼,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几乎处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学习价值应当是数学教师的职责所在。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数学是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学科,进而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实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平移》这一节时,首先,教师对学生说道:“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有开窗户、开抽屉、乘坐电梯的行为?”由此以生活片段作引入,促进了学生课堂注意力的集中,为新课的讲授做了良好的铺垫。然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美丽的图案,引导学生总结了图案的共同特点,为学生介绍了平移的定义。之后,教师在学生了解平移定义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探讨了平移的性质,进而对学生探讨的结果进行了系统化的整理,大大促进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对平移知识的理解交流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旨在使学生能够在将来让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这样,教师通过联系生活,进而使学生掌握了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发现了平移的性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充满了探索性与创造性,切实提高了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数形结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数与形是数学发展历程中既古老又基本的研究对象,无论是“以数解形”,还是“以形助数”,两者的有效结合都能够充分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数学知识,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进而顺利完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这一节时,首先,让学生回忆了三角形中共有几个因素,进而引导学生总结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和三边关系以及锐角之间的关系,同时为学生介绍了数学中重要的数形结合思想,为学生有效应用知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后,教师带领学生做了探究活动,使学生在经典例题的分析当中进一步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提高学生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之后,教师指导学生做了进一步的巩固练习,促使学生达到了熟练解直角三角形的地步,培养了学生的运算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作了课堂小结,使学生了解了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还有五个元素;在知道两个元素,且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的情况下,就能够求出另外三个元素,并引导数学说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结合图形”这句话。这样,教师通过在课堂实践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促使学生养成了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认识到了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思想,从而顺利完成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总而言之,课堂教学有效的提高同时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和学生的积极参与,两者缺一不可。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在对待教学有效性问题上,要从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出发设计教学策略,从而使学生主动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当中,真正达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秀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展现数学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19(22):23.
[2]张玉轮.方式新则效能升——探析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1):87.
[3]代友智.创设智慧课堂,提高数学素养——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