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静 李卫宁 梁远飞 李美虹
摘 要: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绿水青山,建设宜居丹城,南丹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战略部署。该文对县域森林资源、城区绿化、乡镇及村屯绿化等建设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南丹县所具有的创森优势、劣势,并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思路。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现状分析;建设思路;南丹县
中图分类号 S7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5-0067-03
abstract: 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tect the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nd build liveable DAN county, Nandan county government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plan of creating national forest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county area, greening in urban area, greening in towns and villages, summariz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provided some suggestions of establishing national forest city.
Key words: National Forest City; Status analysis; Construction ideas; Nandan County
近年来,南丹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坚持“生态立县”作为第一发展战略,深入推进绿色可持续发展,初步构建了平面与立体绿化、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城区与郊区有机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绿化体系,城在林中、人在绿中、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格局逐步呈现。南丹县于2012年获得“广西园林城市”称号,2015年获得“广西森林县城”称号,2017年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称号,为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于2019年提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
1 县域概况
南丹县位于广西西北部,地处东经107°1′~107°55′、北纬22°12′~23°32′之间,县域北面与贵州省的罗甸、平塘、独山、荔波4县接壤,东面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相望,正南、东南与金城江区毗邻,西南与东蘭县相连,西与天峨县相邻。
南丹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桂西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地貌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北部为石灰岩溶峰丛洼地,中部为中低山间河谷台地,东、西、南侧为石灰溶岩峰林谷地,最高点海拔1321m,最低点海拔205m。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夏长冬短,雨热同季,雨量较充沛。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种类繁多。
2 建设现状
2.1 森林资源 全县土地总面积390519.21hm2,其中:林地320908.56hm2,占82.2%;非林地69610.65hm2,占17.8%,全县森林覆盖率70.87%。在林地面积中,有林地193023.2hm2,疏林地30.11hm2,灌木林地83913.95hm2(其中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82428.15hm2),未成林造林地21407.6hm2,苗圃地16.8hm2,无立木林地13593.27hm2,宜林地8728.92hm2,辅助生产用地302.3hm2。非林地中,农地乔木林面积4421.83hm2,农地经济林691.09hm2,农地竹林97.47hm2[1]。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1082.2万m3,其中有林地蓄积1054.5万m3,占99.95%;疏林地蓄积641m3、散生木蓄积3978m3,占0.04%;农地乔木林蓄积602m3,占0.01%[1]。
2.2 城区绿地 2018年,南丹县城区建设用地面积7.89km2,总人口8.98万。城区绿地总面积243.78hm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80.46hm2,人均公园绿地8.96m2,防护绿地62.30hm2,广场中绿地1.83hm2,附属绿地65.97hm2,生产绿地33.22hm2。绿化覆盖面积292.47hm2,城区绿化覆盖率37.07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绿化覆盖率与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分别为12m2、40%)仍有较大差距,且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及城北区南部,城西、城东、城北北部存在服务盲区,公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尚不能满足居民就近休闲游憩的需求,生态服务功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2.3 乡镇及村屯绿化 2018年,南丹县10个乡镇(不含县城所在镇城关镇)建成区总面积为549.88hm2,绿地总面积122.92hm2,绿化覆盖总面积150.41hm2,平均绿化覆盖率27.35%,除车河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51%外,其他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尚未达30%;目前只有大厂镇、车河镇、六寨镇各建有1处2000m2以上面积的公园绿地。近年来,南丹县深入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绿美乡村”建设工程,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村屯绿化专项活动,大力推进村屯绿化美化,基本建成了山青、水净、天蓝、地绿的美丽乡村。目前,全县已完成“美丽广西·生态乡村”示范村屯绿化115个,一般村屯绿化1410个。
2.4 指标达标情况分析 通过现状资料收集、实地调查与卫星遥感影像判读相结合的方式,经过对比《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2]中各项指标,南丹县在33项指标中,已达标21项,而城区绿化覆盖率、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乡镇绿化、村庄绿化、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生态休闲场所服务等6项指标尚未达标;森林质量提升、生态宣传活动、公众态度、建设备案、规划编制和档案管理等6项指标正在实施。总体来看,南丹县森林城市建设基础良好,可继续实施城乡绿化,进一步完善评价指标,以达到创建标准。
3 “创森”优劣势分析
3.1 优势
3.1.1 地理位置独特,生态区位重要 南丹县是广西西北的重要门户,是黔、桂、川、滇交通枢纽,是南宁到贵阳的中心节点,交通便利,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地处云贵高原向桂西北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是桂西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凤凰山区的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对保护龙江源头生态安全及生态系统完整性有重要意义;对保护红水河流域以及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3.1.2 自然条件优越,“创森”基础扎实 南丹县属于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气候,具有温涼、湿润、雾大、风少,阴雨天气多,年温差小的特点,为林木生长及生物多样性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南丹县先后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广西森林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等称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创森”基础扎实。
3.1.3 政府高度重视,政策支持有力 2019年4月,南丹县政府印发了《南丹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从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主要任务、组织机构、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6个方面对南丹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做出了明确要求,把创建森林城市的工作任务划分到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为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位提供了强有力的措施。
3.1.4 群众基础较好,“创森”氛围浓厚 南丹县通过创建“广西园林城市”“广西森林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使当地人民群众植绿、护绿、爱绿意识浓厚。县林业局积极举办湿地日、爱鸟周、森林防火宣传月等宣传活动,以及市民积极参与义务植树活动等。这些措施已成为近年来南丹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推动力,营造了浓厚的“创森”氛围,为南丹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3.2 劣势
3.2.1 城区绿地系统不够完善,增绿压力较大 县城建成区绿地总面积269.36hm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80.46hm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仅8.96m2;附属绿地面积65.97hm2,仅占7大类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2.7%,城区绿地总量不足,公园绿地分布不够均衡,附属绿地面积偏少,尚未形成规模适当、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受地形影响,城区内可增绿空间有限,增绿压力较大,这些都与建设高标准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存在一定的差距。
3.2.2 乡镇园林绿化缺乏系统规划,绿化质量有待提高 乡镇园林绿化面积较少,除了县城所在乡镇,其他10个乡镇,绿地总面积122.92hm2,绿地率22.35%,绿化方式较大众化,地方特色不明显,绿化植物观赏价值不高,且层次较为单一,主要以乔木为主,花化彩化树种应用较少,绿化养护相对滞后,缺少与居民密切相关的乡镇公园、休闲广场等公共休闲绿地。
3.2.3 林分结构不够合理,森林质量有待提升 南丹县林分结构存在纯林多、混交林少,中小径材多、大径材少,一般用材多、珍贵用材少等问题。2018年,乔木林分蓄积量为54.9m3/hm2,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64.5m3/hm2的86.67%,乔木林纯林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85.29%,混交林仅占14.71%,龄组结构中,中龄林面积比例偏高,近熟林、过熟林面积比例偏小,龄组结构不够合理。林分的稳定性、抗逆性、抗灾性和生物多样性可提升的空间较大。用材林70%以上的木材产量为中小径材,且基本上是松、杉、桉3大树种,珍贵树种产量偏低。
3.2.4 生态文化建设薄弱,科普工作有待加强 南丹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文化丰富,但目前全县在城市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休闲游憩场所和生态旅游景区的生态文化解说设施仍较少,存在科普设施不够健全,标识系统不完善等问题。在森林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进一步深入挖掘特色文化,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完善科普教育基础设施。
4 建设思路
4.1 挖掘潜力,完善城乡绿地空间布局 城区绿化以道路绿地为骨架,公园绿地为重点,附属绿地、防护绿地为补充。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依托城区中的自然山体和不宜建设区,开展绿地建设,完善绿地空间布局,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和游憩功能;同时,依托拆除违建、留白增绿等项目挖掘可用于绿化的城市用地,建设设施完善、植物景观丰富的小型休闲绿地。积极开展乡镇公园、休闲广场、特色街区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公共休闲绿地建设;村屯绿化以护村林、护路林、护宅林,休闲林区,生态小区建设为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2 结合现状,提升森林质量 全面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着力构建健康稳定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维护生态安全、实现林业永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一是科学确定造林树种和植被恢复方式,大力营造混交林,重视培育阔叶林,特别是乡土珍贵树种,推行针叶与阔叶树种混交、乔木与灌木树种混交;二是切实加强森林抚育经营,规范森林经营行为,优化森林树种结构,不断提升森林的多功能效益,构建健康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三是稳步推进弃置矿山的修复,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4.3 借助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示范创建活动 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在现状基础较好的乡镇、村庄等,大力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庄、绿色村庄、森林单位园区、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的示范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示范活动,调动各单位绿化的积极性,形成“创森”的良好氛围,统筹城乡建设,打造城乡一体化生态格局。
4.4 依托载体,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南丹县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在创建森林城市过程中,依托现有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和其他风景名胜区开展生态文化建设,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展县树、县花评选活动,丰富森林城市的文化内涵,提高市民的生态文化素养。
4.5 利用媒体,加强森林城市的建设宣传 南丹县通过长期的生态建设,森林城市已具备了良好的建设基础。森林城市建设是一项利国惠民的活动,在进一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建森林城市的同时,应当加强电视、报纸、广播、杂志、户外媒体、网络媒体的宣传,以展示南丹县森林城市建设的成果,提高全民的支持度、知晓度和满意度,为南丹县森林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公众氛围。
5 结语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增进南丹县居民生态福利与福祉的手段,是推进南丹县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承的动力,是加快南丹县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的基础,是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要求。通过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组织管理5大体系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着力打造林城相融、山水相映、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国家森林城市,为打造南国避暑胜地·世界白裤瑶乡奠定坚实的生态基础。
参考文献
[1]南丹县林业局.南丹县森林资源数据更新调查成果报告(2017年)[R].2018.
[2]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 37342-2019国家森林城评价指标[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9.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