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村人居环境是关系民生与村庄规划建设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农民幸福感与生活获得感的直观体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和首要任务。本文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总体背景下,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以实用型村庄规划建设思路为指导,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总体要求,同时结合醴陵市隆兴坳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实践介绍了其整治总体工作历程并对整治策略提出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新时代背景;人居环境;整治策略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从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总体目标,到乡村振兴中生态宜居的总体方针;从2018年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农村人居环境一直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內容。但当前,我国农村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人居环境仍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在乡村振兴与规划机构改革的新时代背景下,在实用型村庄规划建设思路指导下,如何补齐这一突出短板,进一步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是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课题。
1、当前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村庄环境脏乱差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农村垃圾数量和生活污水排放量也不断增多,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同时基层政府重视不够,缺乏有效管控和治理,导致垃圾乱扔、污水乱排、杂物乱堆,造成农村环境卫生受到严重污染,极大影响农村人居环境。
另外,农村村民私自建房、乱搭乱建等现象十分严重,一些村民自建房屋甚至侵占基本农田、生态林地等禁止建设区。造成房屋建设杂乱无章、破坏生态,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1.2基础设施配套缺
由于传统的“重城轻乡”的思想,城乡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城乡基础设施、人居环境条件、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配套方面的巨大差距。农村历史欠账较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污水和垃圾的有效处置率较低,破坏了人居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对村庄部分公服基础设施虽然有一定资金投入和建设,但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基础设施的后续管理与运营缺乏有效资金和持续管理,导致村内人居环境整治效果较差、效率较低。
1.3特色风貌未彰显
城市化的进程让村庄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现代多元文化的发展让村民接受到更多现代事物,对本土文化漠不关心,使得当地传统文化逐渐丢失。居民的原有生活氛围改变,村庄内很多传统手艺因此失传,富含当地特色的传统建筑和乡土景观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欧式小洋房,一处处水泥大广场,城市化的钢筋混凝土取代了乡土化的白墙黑瓦、田园化的小桥流水等传统风貌。
1.4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前各级政府对于人居环境整治缺乏实用的规划整治方案和监督考核机制,自上而下的整治行动中,未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未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村民生活习惯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参与度不高,对村庄整体环境的维护主要还是依靠党员干部的发动,群众的等、靠思想依然有待改观。导致村庄规划与村庄建设脱节、项目建设与项目管护脱节,政府行为与村民自治脱节。
总体而言,政府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缺乏整套有效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行以及监管考核机制,是导致部分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效率低下、成效甚微重要原因。
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策略
2.1环境污染整治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是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农村人居环境的首要任务是实施环境污染整治,需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和厕所革命三个方面三管齐下,合力推进整治。
2.2基础设施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基础设施包含环境基础设施,如垃圾桶、生态污水处理池、三格式玻璃钢化粪池等;农村水利设施,包含农村自来水和灌溉水源的供给保障;农村道路交通,突出治路,畅通乡村,通过窄路加宽、道路绿化、硬化等治理将农村道路建设与美丽乡村、与旅游和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还包含农村电网、信息化建设等与村民生活水平切实相关的配套基础建设。
2.3村容村貌改善
通过加强山林系统治理,突出治山;加强农村公共空间整治,大力整治集镇、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及时清理乱搭乱建、乱拉乱挂、乱堆乱放等现象;开展门口小广场建设,利用空闲地建设公共活动空间和文体设施;规范村民建房管理,突出治房,美化农村。按照“一户一宅”和“拆旧建新”原则,对农村空心破败房进行摸底并拆除,规范村民建房。同时提炼村庄特色风貌,推动建设具有地域特点、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农村建筑,塑造“干净、整洁、有序、特色”的乡村风貌。
2.4健全运行机制
落实责任机制,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当成长时期的系统工程重点落实。市政府有关部门明确各个分工个责任,负责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检考核等工作;建立社会参与的协作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污染整治项目,引导村民和乡贤等各方人士参与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建立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奖补激励、经费保障等措施为各个专项治理维护提供保障。
3、醴陵市隆兴坳村人居环境整治具体实践
3.1村庄概况
隆兴坳村位于醴陵市枫林镇东部,是著名军事家耿飚将军的故里。村庄内沪昆高铁、岳汝高速、耿氏公路贯穿其中,距市中心22公里,全村下辖23个村民小组,614户,总人口2458人。
隆兴坳村经济以农业为主,成立了隆兴坳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合作入股,发展集体经济农副业综合经营,同时依托耿传公祠为开发核心,发展乡村旅游,并通过株洲旅游景区质量评定达到国家3A景区质量要求。近年来,隆兴坳村先后荣获“市级卫生村”、“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村”。
3.2人居环境整治具体策略
3.2.1补齐短板——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基础设施完善提升
(1)垃圾治理:隆兴坳村科学选定“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垃圾集中处理模式。首先由村委专干组织对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和门前清洁的宣讲和培训,通过签订门前三包责任状,每户按责任范围清扫室内室外卫生、花草种植,并将垃圾分类放置垃圾桶中;村保洁员每天定时定责收集各户垃圾至垃圾集中点;保洁司机每天按时将垃圾集中点的垃圾拖运至镇垃圾转运点;每月定时委托垃圾回收点将各户可回收垃圾变卖;镇垃圾转运点将垃圾集中运送至市垃圾站处理。
(2)污水处理:隆兴坳村因地制宜的采取“四格化粪池+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农户家庭生活污水。结合实际,采用单户、联户污水处理设施,对一户或相邻几户居民家庭污水就地进行生态处理,规划全村建设生态污水处理设施19个,根据不同居民点规模大小,共含5户型、10户型、20户型及50户型四类,目前村内已将污水处理设施覆盖全村。
另外,对村内养殖场采取标准化改造升级,采用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设备(有机肥发酵链板式翻堆机)2座,防止畜禽粪便污水污染水体。同时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清淤。
(3)厕所革命:全村共610户村民,通过全村卫生厕所状况进行的摸底情况,基本消除农村旱厕;同时结合红色革命遗址保护与开发,改(新)建3座农村公共厕所;厕所改造采用防渗效果良好的玻璃钢地埋式一体化粪池,化粪池出水管需接入净化池或农田,不可直接排放至河道,同时推动散居农户厕所粪污资源化利用。
3.2.2整治村貌——“干净整洁、特色彰显”
(1)道路、公共空间整治:自2018年以来,隆兴坳村先后开展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农村公共空间整治专项行动”,对村内破败道路、空闲地等进行摸底。整治全村路域环境,公路边沟排水通畅,无淤积、堵塞。大力整治村庄公共空间和庭院环境,及时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摆等现象;同时,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间和空闲地进行美丽庭院和公共小广场建设。
(2)村民建房整治:规范村民建房和空心破败房治理是村容村貌整治中的一项重要工程。隆兴坳村全面开展农村“空心房”整治。按照建新必须拆旧和“一户一宅”政策,对残垣断壁、废旧棚房、有安全隐患的闲置房屋等“空心房”进行摸底并全部拆除,全村拆空心房23处,并腾退出部分已拆空心房宅基地,实行复耕复绿。
(3)特色风貌塑造:隆兴坳村三面被山体环抱,山形俊美,村庄民居依山邻水而建,山、村、人浑然一体;同时是将军故里,红色文化传播之地,自然条件优越,历史人文厚重。建筑风貌上,以耿氏宗祠为代表的黄乡民居为晚清宗祠建筑的独特一派,白墙灰瓦翘檐,古韵悠悠,颇具特色。
隆兴坳村通过“点线面”风貌整治策略塑造特色风貌:沿耿氏公路和旅游环线两侧所有民宅建筑已进行翻新和整治,民宅外立面提取黄乡民居建筑白墙、灰瓦、青砖、翘檐等传统元素,通过建筑整治塑造历史悠久、人文厚重的村庄特色风貌。近年来,隆兴坳村凭借独特的自然和历史人文资源,依托耿传公祠核心景点发展乡村旅游。
3.2.3共同締造——健全运行机制,共建共评共享
(1)“市镇村”三级责任机制:政府部门建立市镇村三级联动机制,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市委市政府负责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检考核等工作;各镇党委和政府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责任主体,对实施效果负责;隆兴坳村支村两委牵头成立人居环境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各项整治建设推进、负责动员党员干部和村民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农民维护环境责任,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开展整治。
(2)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对于人居环境整治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隆兴坳村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担、机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共同管护原则,积极争取项目,整合到村资金,试行收取垃圾处理费,建立村组自筹,农民群众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体系。日常管护以村集体为主,建立运行监督和激励机制,如对保洁员和垃圾分类尽量处理农户给予适当奖励。
(3)村民主体,共建共享:发挥好村民主体作用,明确村民维护公共环境责任,庭院内部、房前屋后环境整治由农户自己负责,积极落实农户垃圾付费制度。发挥村支两委作用,利用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参与公益性的环境整治行动。村内公共空间整治以村民自治组织或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主要由农民投工投劳解决。常态化开展清洁户评比与最美庭院评选活动。
结语: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民生工程,覆盖面广,涉及内容多,建设性强,绝非一朝一夕,一时一事。有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经济扶持、政治保障、居民思想观念转变等各个要素的协同发力,将资金筹集与政策落实结合起来,将科学规划与人人参与结合起来,将全面整治与共管自治结合起来。新的时代提出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也提出规划务实、久久为功,本文正是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正在开展整治并取得初步成效的实际案例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具体的实用性策略,以期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和乡村振兴提供建设思路。
作者简介:
左平利,女,1987年出生,研究生,汉族,工程师,籍贯:湖南攸县,主要从事规划设计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