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欲飞
洋洋今年两岁多,长的得可爱,就是有一个让人头疼的毛病一每次带他出去的时候,尽管妈妈会嘱咐他见到人要打招呼,别人问什么要礼貌回答,洋洋也会点头答应,可是到了真的出门碰到人时,洋洋经常既不打招呼也坚决不回应人家的问话,弄得妈妈很尴尬。回来再怎么和洋洋说也没用,下次还这样。洋洋妈很不明白,这孩子究竟是没礼貌,还是有什么问题呢?
对于洋洋的行为表现,更适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孩子见到人不打招呼、不回应,会有如下几种原因,家长可以逐个排查,对症下药。
先天气质类型导致
如果孩子天生就是比较容易害羞的气质类型,那么他面对陌生人或陌生场景时本身就会比较紧张。如果家长无视孩子的这种内在感受,依然期待他做出回应,甚至当场给他压力,孩子往往会更加局促,不回应的行为也可能更极端。
应对方法:
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不妨放低自己的期待,不强求孩子回应陌生人,而是允许孩子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示自己的友好,比如微笑、點头致意等。
在日常教养过程中,也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帮孩子做出部分回应,如只要求孩子点头确认之类的互动,到慢慢鼓励孩子用他喜欢的方式3主动回应,给孩子适应的时间。孩子在多次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后,就会发现回应别人的问话并不像自己想象得那么可怕,而且还能得到友好的肯定和赞扬,自然更愿意放开自己。
负性情绪导致
有时候孩子原本是比较活泼开朗的类型,并不怎么害怕与成人互动,但在特定的场景之下,突然变得不爱打招呼了,那么家长不妨排查一下,是否当时正是孩子情绪不好的时候。因为孩子的行为随意性较强,社会规范意识比较弱,如果遇到别人问话时正在气头上,让他去跟别人互动,他就会不乐意配合。
应对方法:
对于情绪原因导致的“金口难开”,家长要允许孩子出现这样的例外。但事后可以跟孩子讲清楚礼貌的重要性,让孩子学会不做情绪的小俘虏。
带孩子会客前也要做好防范工作,比如,不在路上批评孩子,以免孩子不开心而拒绝与他人互动。
经验不足导致
有时候孩子不答话,并非内心不情愿回应对方,而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或者的确不知道该如何回应。
应对方法:
家长此时就要反思自己了:是否只是对孩子提出了礼貌回应的要求,却没有注意跟孩子示范必要的要领。比如,如何跟别人打招呼,如何问好,遇到爱开玩笑的人怎么回应,遇到言语夸张的人怎么回应等。这些虽然对大人来说是区区小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却很难不学而能。如果家长平时并未重视孩子的社交技能教育,自己也不注意以身示范,孩子在特定场合突然被父母拉着“上阵”时,自然就容易“卡壳”了。这种情况,“板子”就不能打在孩子身上,家长需要反思,之后在平时做好这方面的教育。
自我价值感太低导致
如果孩子出现“金口难开”的情况,既不是先天气质类型原因,又不是情绪或认知原因,家长平时也比较注重孩子的文明礼貌教育,家长就要考虑到一种可能,那就是孩子的自我价值感是否太低了。面对他人时,对自我价值有着不一样假设的孩子,所做出的反应是不一样的一确信自己可爱的孩子,会非常自信地跟别人交流互动;对自身持否定态度的孩子,则可能因为怕遭到别人拒绝或表现不够好而胆怯、退缩。
应对方法:
家长不妨在日常生活中从增强孩子的内在力量做起,家人要善于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多给孩子正面的反馈,让孩子在赏识教育中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加强体育锻炼。一个身体力量强的孩子,往往也更有自信。
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做事,给孩子提供学习各种本领的机会,让孩子积累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增强掌控局面的力量,这样遇到陌生人就不容易退缩了。
特约编辑|刘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