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职学校应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能帮助学生思考以后的工作方向和目标,理清职场发展路线,更快更好适应企业需求。本文将以《视频编辑剪辑制作》这门课程为例,论述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校企合作模式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项目化的课程实训设计具体实施过程以及延伸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职业生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1-0109-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国发[2019]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特别指出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要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我校计算机专业与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以某服饰为项目品牌,共建校企一体工作室,开展校企合作“短视频”校内实训,采取项目进校、课程嵌入的模式进行实战实训,开展服饰的宣传拍摄和后期处理,让学生真正实现理实一体化学习。
1《视频编辑剪辑制作》课程实训改革的背景
《视频编辑剪辑制作》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技能实训课。它主要培养从事摄影摄像、图形图像处理、动画设计与制作、数字音视频处理、影视后期制作、短视频拍摄与制作等工作,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门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从学校的理论学习转向企业的工作过程训练具有重大的意义。而课程学习后期的课程实训,对专业能力的训练占据着重要作用,是专业学习中最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实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强化专业知识,理实一体化,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教学目标和策略,而且能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学实践中的摸索与探讨,专业教师的协助与指导,学生体验真实工作氛围和操作潜力,更好地诠释工匠精神。
2 校企合作模式下课程实训实施过程
培训阶段采用企业老师执教,校内老师跟岗指导的模式。企业老师带来企业一线的专业知识,分三部分给学生阐述系统知识和实操,给学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摄影摄像和短视频制作的理论新知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第一部分是拍摄理论知识与技巧讲授。主要是摄影摄像基础知识和照片后期修图技术的学习,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紧跟着实践,提高学生摄影摄像的水平,为后期的短视频制作打下扎实基础。第二部分是拍摄实践。企业讲师边讲解理论知识边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不但要求同学们会应用拍摄方法与技巧开展拍摄,还要求能从模特的角度懂得如何摆姿。第三部分是后期剪辑。该环节要求同学们能使用PS、PR等软件对前期拍摄的素材进行处理,根据前期制定的方案进行后期剪辑成片。在同学们掌握了基础知识和短视频的制作流程及实施的具体细节后,公司提供服装和道具,让同学们“真刀实枪”地开始拍摄服装短视频,发布抖音或者小红书等平台,跟着企业老师进行产品推广活动。
企业老师通过布置不同类型的拍摄任务,让同学们掌握产品功能视频、模特场景视频等的拍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耐心细心的拍摄产品的特点、细节,再通过后期剪辑和解说性的配音,展示产品效果。学生拍摄的模特场景视频和产品解说视频作品在网络平台得到一定的关注和产生了可观的流量,也赢得了企业的奖励性奖金奖励,学生热情高涨,产品输出量逐步提高,企业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实现了互惠互赢。
校企合作模式能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制约,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创新学生思维,有效解决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差的问题。在校企合作模式中,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指导者变成企业和学校的教师。为学生创设开放性的情境和设置不同階段的学习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当前中职类学校的课程改革,强调突出学生的专业特点,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开发企业项目来提高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企业可以为我校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实践的平台,使学生的学习跟得上企业主流技术的发展,而我校也可以向企业输送其所需专业技能人才,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3 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融入职业生涯教育的思考和延伸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猛发展,中职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危机感也日趋严重。为了改变此现象,校企合作、半工半读的教学形式被许多中职学校所青睐,以期让学生更早的适应新形势,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但现实中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普遍不太关注,往往是被动的参与,缺少在实践中自觉践行。因此,我认为中职专业课教师应主动结合课程教学,在校企合作前提下引入实训项目,引导学生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了解新时代计算机专业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有利于培养自己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与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3.1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涉及的主要方面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在学生完成相关基础教育的前提下,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培养学生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信息素养和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包括参与公司企业前沿技术的讲座宣传;指导学生参与职业岗位群的调研分析;参与企业见习、实习以及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辅导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内容。课程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对当今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作用,理解信息技术、信息社会等概念和信息社会特征与规范,掌握信息技术设备与系统操作、网络应用、图文编辑、数据处理、程序设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产教融合在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能力,不断强化自己的认知、合作、创新能力,为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3.2 转变教师观念,鼓励教师做“企业人”,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坚持“内培外引,专兼结合”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双师型”建设,让教师下企业做“企业人”。教师到企业顶岗生产过程中,可以将岗位需求为依托最大化,通过听取或学习行业专家和企业技术骨干对计算机这一行业的用工需求和岗位技术要求,了解计算机专业的岗位特点和相关职业素养要求,有利于课程改革,辅导学生学习新兴技术,更有利于深化校企合作的内涵,进一步提高教师本身专业技能。
3.3 创建“校企一体工作室”,提高企业的主动性,做到“校中有企”
中职计算机专业开设“校企一体工作室”,是深化校企合作的一种方式。校企双方人员可共同商讨研制教学计划、明确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根据生产目标量身定制开发校企合作校本教材等,实现专业链对接产业链、课程内容对接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培养一线岗位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校企一体工作室”承接企业项目,融入真实企业任务,采用项目教学和案例教学等,实现“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知識分享、协作学习、职业技能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助力适应职业发展需要的信息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总之,“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必然途径,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融人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培养自我定位清晰、专业技能强、能适应企业行业变化、具有较强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中职生。当然,如何才能取得校企互利共赢的长久效果,细化落实校企一体式教学模式,是中职教育改革更深一步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朱晓萌.以“校企合作一工作室”为平台的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1):244-245.
[2]李琴君,李平.校企合作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Jl.科教文汇,2014(20):140,144.
[3]李乡伟.中职校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初探[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8):16-17.
【通联编辑:王力】
作者简介:李慈华(1986-),女,广东汕头人,讲师,本科,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媒体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