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剑
(江苏省如东县实验小学)
小学英语阅读课通常以读前活动、读中活动、读后活动三个环节进行。读前活动作为阅读课的热身和导入环节,是一节阅读课的开始,也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期待,激活学生相关的阅读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和灵感,为接下来的阅读活动做好铺垫。
小学生学习的英语教材的每个单元通常都是围绕某个主题展开,因为主题赋予了单元教学目标、意义和价值。同时,主题还是学生在获得本单元核心语言项目后的评测标准,也就是说,学生能否在主题情境或者与主题相关情境中运用所学内容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依据。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与单元主题相关的讨论能够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图式,开启学生的灵动思维,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阅读环节。
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的Story time 部分所呈现的是学生喜爱的经典故事——《皇帝的新装》的简写英文版。在本节课的读前活动中,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My fa‐vourite story”的主题讨论,执教本环节的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第一,笔者引出讨论的话题——My favourite story,要求学生围绕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的名字、主要情节、喜欢原因,并对故事内容或故事人物评价等进行自由交流。
第二,笔者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自主思考和准备时间,组织他们小组内相互分享故事,并推荐一名学生作全班展示。
第三,笔者随机挑选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再邀请学生和教师一同进行评价,随后笔者以问题“What story are we going to read today? And what is it mainly about?”引入本课新故事的阅读。
上述以“My favourite story”为主题的讨论,可以引发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的故事进行回顾和总结。学生依照教师的要求对故事内容进行阐述、分析、评价,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语段输出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了分析与评价,使其思维的逻辑性和批判性得到有效锻炼。学生也会在接下来的故事学习中带着类似的问题思考方式,进行深度阅读和解析故事。
标题是阅读文本的核心,是文章主要内容的高度浓缩,它直接向读者传达了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图,是文章主旨的集中体现,所展示的也是文本最具吸引力和重要性的内容。读者阅读时最先接触的是标题,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需要充分发挥标题的重要作用,利用标题探究阅读文本背景知识,拓展文本词汇、梳理文本内容框架以及挖掘文本内涵。同时,标题也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出发点,对发展学生思维的清晰性、指向性、深刻性、逻辑性等意义重大。在读前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文本标题引导学生展开预测等活动,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笔者在教学英文绘本The Samosa Thief这一文本时,故意将标题中间的单词“Samosa”挖空,变成填空形式“The____Thief ”。首先,笔者提问学生 :“What kind of thief does the story talk about?”学生给出了不少猜测结果,如The Bank Thief,The Food Thief,The Animal Thief,The Book Thief 等多种答案;然后,笔者出示答案为The Samosa Thief,学生为之惊讶,因为绝大部分学生不认识单词“Samosa”;其次,笔者告知学生其含义;最后,笔者继续提问学生:“Who made the samosa?Who was the samosa thief ?How did the thief steal the samosa?Did people catch the thief at last?”等一系列问题,继续引导学生猜测。学生思维十分活跃,给出的答案丰富多样,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读前活动的主要任务是激活学生的阅读期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学生的阅读动机越强烈,阅读效果将会越显著。教师利用标题引导学生进行猜测的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因为标题是阅读文本的灵魂,它简短又精练,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可以采取如上述教学片段中将标题进行挖空处理的方式,引发学生围绕标题中的关键词或者整个标题进行思考。笔者以上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其实已经将该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内容等进行了透露,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既能锻炼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又能对接下来的阅读验证充满着期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绘本阅读深受学生的喜爱,绘本故事的封面包含的信息相当丰富,除了常见的文本作者、插图作者、标题等信息之外,还含有故事发展的背景情境、故事主要人物,甚至还会出现故事中的关键情节。封面中有如此多的重要信息,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应该充分加以利用,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活学生的经验图式,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
在教学A house for Hedgehog这一绘本故事时,有教师在读前活动就充分利用封面信息导入,并取得很好的导入效果。本环节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第一,教师在展示封面时,首先遮住故事的名字和人物,询问学生: What can you find from the cover of the picture book?学生通过对封面的观察给出如下信息:I know the writer of the picture book is Da‐mian Harvey. And the illustrator is Rebecca Elliott.We can also see some green grass and maybe a hill.
第二,教师呈现故事人物Hedgehog,Squirrel 和Hare,询问学生:What animals can you see?引出故事主人公(见图1)。教师继续提问:Why do they look so excited?学生自由想象,给出了回答,如: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party. They are going to have a running race. They found their lost things. They are going to put on a play. They’ve got a high mark in their English test.
图1
第三,教师呈现故事标题(见图2)来验证学生之前的猜测,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动物们之所以看上去既兴奋又高兴是因为刺猬找到了新家。教师带领学生齐读标题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围绕“A house for Hedgehog”自主提出问题并相互交流答案,再推荐成员代表小组进行提问,小组代表在全班面前进行提问,其余学生进行预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许多精彩的问题,如: What kind of new house did the hedgehog find?How did he find his hedgehog?Did the squirrel and rabbit help him?What was his old house like?等。学生也给出了许多不错的回答,如:The hedgehog found a grass house.Many animal friends helped him build the new house, like squirrel, rabbit, elephant and even the king of the forest, tiger. He didn’t even have a house be‐fore.
图2
以上教学环节充分展示了上课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将简单的绘本封面使用得淋漓尽致,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采用了分步呈现绘本封面的方式,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学生的观察、分析、推断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最后部分要求学生围绕绘本题目自主提出问题和设想答案,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生在这样的自主学习活动中畅所欲言,在预测中锻炼了其语言输出能力,在表达中提升了其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创造性,学生对接下来的文本细读充满着期许。
小学英语教材通常都配有生动活泼、色彩靓丽和形象逼真的插图。这些插图通常都是伴随着文本语言内容而呈现,这样不仅能增强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诱发学生积极投入阅读活动,而且还能以直观的视觉信息弥补课文中文字描述的不足,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重要资源。阅读教学中,插图的作用亦不容忽视,因为故事的插图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有的是故事场景的替换,有的是故事人物的表情或动作的变化,有的是故事人物的不断更替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善于分析和研究教材文本中所提供的插图资源,巧妙提炼插图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启学生的阅读之旅。
在教学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时,笔者发现文本故事中主人公Goldilocks 在插图中的表情十分丰富,而且在故事的四个不同的场景中有着不同的表情。于是,笔者将这四种表情图合成一张大图(见图3),在读前活动中引导学生展开了交流。本课读前活动的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图3
第一,笔者引导学生观看主人公Goldilocks 的四张表情图,要求学生进行描述。如Goldilocks is happy in Picture A. She is hungry and thirsty in Pic‐ture B. She is very tired in Picture C.She is very afraid in Picture D.
第二,笔者要求学生先独立预测:Why is she happy/ hungry and thirsty/ tired/ afraid?随后,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内商定一个最为可能的答案,在组长的组织下将四个答案的原因合并成一段文字并熟练表述。
第三,笔者随机挑选学生在全班面前展示,师生对各组学生预想的故事内容一起进行评价。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整体初读,验证答案。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二级语言技能目标中指出:“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可见,学生在故事阅读中学会通过观察图片来分析和理解文本是故事阅读课的任务之一。在读前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故事中的插图进行有规律性的提炼,使得这些图片形成一个教学主线,在学生阅读的开始阶段就贯穿而下,引导学生开启系列思维阅读活动;也可以挑选一张典型插图,图片可以来自开头、中间或者结尾部分,教师围绕图片设计开放性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初步讨论。在阅读活动前,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资源,可以引导学生学着去观察、分析、推断和创造,从而启迪其思维,诱发其阅读动机,为有效开展后续阅读活动做足准备。
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又称智力激励法,是由美国创造学家A·F·奥斯本于1953 年正式创造的一种激发性思维的方法,可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头脑风暴法作为一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方法,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加以科学利用,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广阔性和批判性。
五年级上册Unit 3 Our animal friends这一单元主要以几个孩子的口吻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在进入正式阅读之前,笔者在导入阶段使用了头脑风暴法,引起学生对话题的关注。该环节的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第一,笔者出示头脑风暴主题词animals,要求学生根据问题“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see this word?”自主先进行头脑风暴,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在小组内进行集体头脑风暴。
第二,笔者要求学生公布各组头脑风暴的结果,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全班范围内进行头脑风暴,进一步拓展其思维空间,凝聚集体智慧。随后,笔者用思维导图呈现与animals相关的核心词汇。
第三,笔者要求学生围绕与animals 相关的核心词汇,选择一个最喜欢的动物进行介绍,注意表达的流畅性和丰富性,并尝试运用较长语段进行表述。
头脑风暴法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法之一,已经被引入教学领域。实践证明,头脑风暴法在合理引入课堂后有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节课的读前环节,笔者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要求学生对本课主题词animals进行发散性思考。学生在这样自主、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提出了许多精彩的想法。最后,师生归纳出描述动物的关键词,包括colour,ability,appearance,country,food,living condition 等诸多方面,同时还归纳出一些介绍动物的主要句型。这些句型和词汇不仅包括了该节课所要揭示和教学的核心语言项目,甚至还比教学内容丰富。如此有效的阅读导入活动必将对整节阅读课的成功实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敢于尝试和勇于创新,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对头脑风暴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英语能力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发展。
故事通常包括角色、时间、地点、角色、事件、情节等要素,而角色则是故事的核心要素。在一个精彩而有趣的故事里,一个或多个主要角色总是被描述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的角色令人啼笑皆非,有的角色令人捶胸顿足,有的角色令人怜悯同情,有的角色令人怜爱有加……正是这些个性十足、形象突出和经历特殊的角色才使得故事备受学生喜爱。如何分析、理解和体验角色的语言、心理和行为是学习故事内容和感悟故事内涵的主要目标之一。角色扮演是帮助学生达成以上学习目标的有效方式之一。学生非常喜欢角色扮演活动,如果在故事读前活动中举行这样的活动,能够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对故事中角色的理解和体验更为深入。
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lion and the mouse这一单元的Story Time 部分主要讲述了狮子与老鼠相互帮助并最终成为好朋友的故事,两个主要角色形象迥异、性格鲜明,语言也各具特色。一位教师在导入阶段引导学生进行了角色扮演,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步骤简述如下:
第一,教师使用PPT 展示故事主要角色的图片,两个角色出场时伴随着动物的叫声,用以唤醒学生对动物的感知;随后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你是狮子或者是老虎,你会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同时,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来辅助其进行表述。语言支架为“Hi, everyone.I’m.... I have.... I can.... I like.... I often....”等,学生自由选择角色,以语言支架为依托来进行介绍。以下为两个学生展示时的自我介绍:
Hi, I’m Mr. Lion. Glad to see you, everyone. I’m the strongest animal in the world. I can run, jump and swim. I have so many sharp teeth. I am good at killing small animals.I like eating them.
Hi, I’m Mr. Mouse. I’m very happy to be here. I look very small but I’m very clever. And I’m very helpful. I often help my friends to do a lot of things. I can run very fast. I like eating. I always can find food in people’s house.
第三,师生共同对学生的角色介绍进行点评。教师又提出问题:“What if the lion and the mouse met one day, what would happen?”学生的思维被打开,给出许多精彩的答复,如The mouse stole the li‐on’s food. And the lion was very angry and killed the mouse. The mouse played chess with the lion. But the mouse played better. So the mouse became the lion’s chess teacher. The mouse gave some nice food to the lion. They became good friends. 最后,教师以问题“What really happened in the story?”带领学生进入故事阅读。
上述教学片段中,教师首先让学生扮演故事的两个主要角色,这样能有效激活学生对老鼠和狮子两种动物的体貌形象、行为特征和生活习性的认知。学生在语言支架的帮助下,以第一人称进行自我介绍也激发了学生进行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活动。此时,语言在思维的驱动下变得更有生命力和想象力,思维在语言的展示中也变得更加灵活和深刻。随后,教师提出第二个假设问题引导学生以故事主角的角度去预判故事结局,看似本末倒置实则充分锻炼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和灵活性,学生的精彩回答折射出了他们较强的思维品质。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故事的阅读渴望更为强烈,学习动机也越发强烈。以上教学实践充分证明了在读前活动中举行角色扮演活动能有效挖掘学生的背景知识,激发其思维活力,引起其阅读期待。
总之,课堂是落实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任务的主要场所。思维品质体现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它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读前活动作为阅读课的开始阶段,起着开启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灵感的重要作用,是发展学生思维品质不可或缺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