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谊的北汽18年

2020-08-21 08:07文/
中国汽车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文/

18年锐意进取,北汽由弱至强,从地方国企跻身全球500强,成为提振地方经济的“白菜心”、撬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将一个个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目标做到了、落实了,这或许就是徐和谊北汽18年的概括。

7月31日,北汽集团召开领导干部大会,按照组织决定,姜德义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不再担任北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职务。在“超龄”服役三年之后,以63岁的年龄结束了在北汽的职业生涯,徐和谊功成身退。

徐和谊进入汽车圈时间并不早,2002年,时年45岁的他从北京市经济委员会调离,出任北汽控股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兼北京现代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2006年,徐和谊担任北汽控股公司董事长,全方位统筹北汽业务版图。虽然入行较晚,但18年汽车历程,足以在北汽、在中国汽车业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徐和谊为人豪爽大气,赤诚魄力,和他交流从没有官话套话,按照北京方言,特别“爷儿们”、“有局气”。行业里人喜欢称呼他“老徐”,这是对他的尊敬,更反映出自然而然的亲切与认可。

回首徐和谊的18年北汽生涯,恰好覆盖了中国汽车市场从井喷到平缓、从存量竞争过渡到放量下滑的完整阶段。也正是在这个周期内,北汽由弱至强,从地方国企跻身全球500强,(2013年首次进入,至2019年连续7年进入世界500强)成为提振地方经济的“白菜心”、撬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领头羊”——将一个个颇具理想主义色彩的目标做到了、落实了,这或许就是徐和谊北汽18年的概括。

早在今年卸任前,汽车圈对于徐和谊的评价就不少。但在《汽车人》看来,无论什么样的评述分析,都比不上7月31日北汽正式消息发出后,员工自发的呼声来得真实、客观。就在北汽集团公众号下方留言区,一条条感人至深的留言,反映了北汽干部群众对“老徐”的爱戴与不舍。

“辛苦了,老徐,中国汽车工业的推动者!”

“还是想亲切地叫声徐大大。从三台山那个老破小,到现在的高大上,虽然离不开政府扶持,但更多是高层领导英明决策。”

“北汽的大功臣。Beijing品牌渐露锋芒,也希望在姜总的带领下再创佳绩。”

……

金杯银杯,不如员工的口碑。北汽18年,徐和谊载誉无数,但群众心声如何?留下了怎样的念想?或许这些才是“老徐”最为在意,也是最令他感到欣慰的吧。

盘活了一方资产焕发了国企活力

不同于部分深藏不露的国企高层,徐和谊特别善于与外界打交道。他的每一次出现,都是神采奕奕,向周围散发着积极乐观的气息。

事实上,早在18年前徐和谊介入北汽业务之初,并不为外界看好。不用说2003年与韩国现代合资成立的北京现代,被行业人士评价为“弱弱结合”,即使到了2006年全面接盘北汽业务,业内也很少有人看好北汽。原因很简单:底子薄、基础弱,更要命的是股权复杂、多头治理。

北汽集团的前身是成立于1958年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新中国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井冈山牌轿车诞生于此。但此后几十年间北京始终未能实现大规模量产轿车。到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汽车几乎全行业亏损。

也正是在此背景下,2002年徐和谊来到北汽后,他所负责的北京现代项目被寄予厚望。而他也确实不负重托,火线成立的北京现代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业、当年出车的中国汽车行业奇迹。仅用63个月便实现累计产销汽车100万辆,创造了当时中国汽车行业的最快速度,也圆了北京市40多年的轿车梦。

2006年,徐和谊担任北汽控股董事长。掌舵后他第一时间抓住了企业发展的命门,提出北汽必须走“集团化”道路,统一思想、统一管理,在品牌运营、供应链和研发上,统一协调集团资源,确立了“走集团化道路,实现跨越式发展,把北京汽车工业建设成为首都经济高端产业重要支柱和现代制造业支柱产业”的发展战略。

“集团化”战略强化了北汽集团对旗下子公司的业务整合与掌控,实现了业务协同效应。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困扰北京汽车工业的“散、小、乱”的弊端,开启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新篇章。

倘若没有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强势作为,也不能快刀斩乱麻,迅速厘清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多个部门的介入管理,让所有子公司都成为集团战略的坚定执行者。当然,也不能简单地将革除多年积弊只是归结于领导者强势,徐和谊不仅有拼命三郎的干劲,更有韬略和梦想,这才是胜出的关键。

早年间,徐和谊在他的《工作日志》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一种使命,叫圆梦;有一种作风,叫带头;有一种境界,叫忘我。所谓忘我,就是一旦认准了方向,就能够不计个人得失,全力以赴,敢为人先。

与汽车行业诸多国企集团的高管一样,摆在徐和谊面前的一个难题是:如何焕发国企活力,撬动体制改革。有一次采访中,谈及初创造车企业活力时,敢说的徐和谊直言:不服他们,但羡慕他们灵活的体制和机制。

实际上,“改革”一直是徐和谊职业生涯的主题词。在首钢担任副总经理时,他就赶上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承包制试点;在北京市经信委任副主任时,他分管负责北京市国企改革项目。可以说,徐和谊对国企改革的认识比一般人更深刻。当中国改革行至攻坚阶段,难度比以往大了不是一点,但他坚信,国企的不足在于机制搞活和创新。“一旦国企的束缚打开,那一定会是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按照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的话来说,作为北京市产值、利税第一大户的北汽集团,已是北京市的一块“金字招牌”。很显然,这也正是北汽国改的根本前提。徐和谊认为,北汽的国企改革,要严格按照北京市的统一部署,在国资委的直接领导下,按照国家深改委和国务院国资委对国企改革总体要求稳步实施。

作为市属国企改革的试点,北汽近年来在所有权机制、股权激励等诸多方面锐意创新。2014年12月,北汽股份成功在H股上市,北汽股份成为香港首发上市融资额最高的中资汽车制造商,也是在香港首发上市融资额最高的北京市属国有企业;2018年,北汽新能源作为国内首个独立运营、首个实现股份制改造的新能源汽车企业,率先登陆A股市场,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并在员工股权激励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走在行业前列。

2011年4月11日,在第一届“汽车人之夜”上,徐和谊荣获“2010年度人物”,原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为其颁奖

苹果创始人乔布斯曾说过一句话: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区别,在于创新。很显然,在北汽,创新已成为企业后来居上的法宝。

当徐和谊接任北汽董事长之初时,行业对北汽未来普遍不乐观,认为按照中国汽车企业“三大三小”划分,北汽连“三小”地位都难保。徐和谊执掌北汽14年,北汽成为中国及全球汽车行业增长最快的汽车集团之一。2006年,北汽当年产销68万辆,营收587亿元;2019年,北汽实现整车产销226万辆,行业排名第四位,营业收入5012.3亿元,为北京上缴税收400亿元,约占北京税收十分之一,成为首家年营收突破5000亿元的北京市属国有企业。按照中央指示精神,“国企首要职责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老徐”不辱使命。

合纵连横大聚力巧用资源大整合

2018年春,“汽车人之夜”晚会现场,在谈及自己心中的汽车强国梦时,徐和谊表示:“虽然中国汽车业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与很多跨国公司、世界一流公司比,差距还是蛮大的。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奋发、全力以赴,为伟大的中国强国梦做出最大贡献!”

虽然外界眼里的徐和谊向来都是豁达乐观,但在他内心深处,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特别是对于北汽发展基础之薄弱、集团整合做大之难、传统汽车转型之迫切,他更是有着常人难及的感受。

也正因为此,在过去14年担任北汽掌门人的日子里,徐和谊总是能不循规蹈矩,频频做出一些行业老大哥们敢想难为的突破之举。当然,这其中也会有一些遗憾和不足,但通过一系列内部资源整合、外部合纵连横之大举措,北汽完成了国内集团化排兵布阵。

拳头打出有力,首先要把拳头握得更紧。在聚合内部资源方面,徐和谊完成了几代北汽人的心愿,实现了北汽集团的大整合、大聚力。

一是零部件业务。通过构建零部件公共平台海纳川,实现了整个集团的平台采购。从零起步,2019年海纳川年营收达到450亿元,而由此产生的协同效应和节约的采购成本,远超出营收所得。

二是服务贸易业务。在销售、物流、进出口业务基础上,聚合集团汽车金融、二手车、汽车租赁、物业管理,让北汽集团跳出了传统制造企业局限,拓宽了利润和业务通道。

三是研发业务。北汽集团将北汽新能源、北京汽车,以及各个自主品牌的研发业务集合至集团旗下,成立北汽研究总院,最大程度地集约了成本,优化了资源。

有业内人士评述,以上三个整合,只要完成任何一个板块,都可以称得上北汽的大功臣。

在对外合作方面,北汽更是勇于担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北京现代一役之后,徐和谊力促完成了与戴姆勒的深度合作,在乘用车、卡车和商务车的生产、研发和销售等领域双方都有“捆绑”,并实现了“交叉持股”。2013年11月,北汽集团与戴姆勒签署了被称为“北戴合”项目的战略合作协议,首创国内车企集团入股跨国公司之先河。至2019年7月项目收官,北汽通过出资25亿欧元(约人民币192亿元),获得了戴姆勒5%的股份,成为戴姆勒第三大股东。

入股戴姆勒的价值随着奔驰在华业务提升而显得日益重要,当北京奔驰贡献了北汽集团大部分盈利时,人们对当年“北戴合”项目的先见之明,会有更深刻认识。

随着北汽集团年产销量迈过百万辆、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北汽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重组、项目整合,开启了“二次创业”的新征程。

2013年8月,北汽兼并镇江汽车制造厂,建设华东生产基地;10月,与云南景成集团签署了北汽云南产业基地瑞丽合作协议,开启西南生产基地建设;11月,北汽收购昌河汽车70%的股份,建设合资新基地和自主品牌战略基地,完成了遍及全国的生产基地战略布局。

在自主领域的大扩张,从收购昌河到合资建立北汽幻速,以及自身的北京品牌、绅宝品牌、威旺品牌,借助中国市场放量增长,北汽自主也快速落地结果、肆意生长,很快跻身行业前五。

当然,战略投资也好,战术合作也好,在所有这些出击中,不可能苛求所有项目都完满成功。随着中国车市增速回落,北汽开始遭遇竞争挤压。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绅宝品牌退出历史舞台。“我们一方面反思,一方面必须寻找突围的方向。”徐和谊在2018年一次采访时坦承。如何构建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能否在传统汽车生机转换的过程中引领潮头?暂时的挫折之后,北汽对未来想得更透了。

春华秋实“新能源”另辟蹊径“高新特”

对于近几年来汽车行业呈现的放量下滑、整体盈利水平下降,徐和谊并不是没有准备。多年前,钢铁业出身的他就预言了汽车行业的“钢铁化”:倘若汽车业固步自封,也将像钢铁行业那样竞争过剩、影响力下滑,成为夕阳产业。

随着产业技术快速迭代,徐和谊正努力抓住将“夕阳”变为“朝阳”的关键:包括电动化、共享化在内的汽车“新四化”。虽然不少车企也纷纷置身其中,但无论前瞻意识还是投入资源,北汽都远远领先对手。

早在13年前,徐和谊便已着手为北汽集团谋划新能源汽车产业,于2007年建立起国内首家新能源汽车股份制企业“北汽新能源”;2017年,北汽成立出行服务平台华夏出行,构建起全出行场景开放式综合服务生态。徐和谊认为,北汽的未来一定系于新能源为代表的技术革命。他甚至提出,北汽将在2025年停售燃油车。与其被动应付,不如主动出击,再一次印证了敢为人先的果敢性格。

在中国汽车界,徐和谊向来以敢说闻名,他也经常发出一些惊人之语:“不做新能源,中国汽车将无路可走!”他认为,做新能源不仅是北汽新能源公司的业务,而是全集团都必须新能源化。

在徐和谊心中,新能源有着世界级目标——到2025年,北汽新能源要实现“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确保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全国第一、全球前三。他强调:“新能源与AI极有可能是汽车产业一个突变的机遇,抓住了就可能一片坦途,抓不住极有可能倾家荡产。”

春种一粒黍,秋收万颗子。也正是提前布局,北汽集团在新能源领域不仅抢得先机,更在多领域赢得比较优势。2019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计销量15.06万辆,连续第七年斩获纯电动汽车市场销量第一。在恶劣市场形势下不仅稳住了基盘,产品结构也得到不断优化,初步呈现出“产品向上、品牌向上”的效果。

去年7月,随着新能源汽车试验中心落成,北汽新能源体系能力再度升级。全国政协副主席万钢对试验中心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北汽新能源在短时间内建成一个世界领先、国际最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整车试验验证体系,体现了北汽集团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追求。

很显然,规模不再是北汽追求的第一目标。如何提升发展质量,强化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成为北汽集团新的战略核心。新的时代命题下,徐和谊提出,以“高、新、特”作为北汽事业面向新时代发展的系统解决方案,突出“特色品类、特色产业、特色模式”的“差异化特色”,打造北汽“杀手锏”。

由于地处北京,必须适应首都城市定位的调整,北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产业链需同步调整,这是北汽集团面临的特殊外部条件。所谓“高、新、特”:“高”,就是制造高端、产品高端;“新”,就是新能源、新技术,加快新能源步伐;“特”,即差异化特色,强化硬派越野车优势。

而在此基础上,通过北汽越野独立、将威旺并入昌河、创立高端电动车子品牌ARCFOX、整合全新乘用车品牌BEIJING,北汽集团的大自主、大北京战略层次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

当然,调整可能使北汽在短期内放慢发展步伐,但徐和谊相信,从长远看,北汽将会更加健康和强大。

回首往昔,18年汽车生涯,徐和谊抓住了时代机遇,奏响了北汽华章;雄关漫道,接棒者姜德义,如何推动北汽实现进一步地做大、做强、做优,中国汽车期待更加精彩的“从头越”!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
63%新能源二手车开不满5万公里就被卖掉
2019年8月汽车产销环比增长 同比仍呈下降
新能源汽车成为主流还需要多久?
汽车的“出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会飞的汽车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