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比放开汽车业将发生巨变

2020-08-21 08:09文/
中国汽车界 2020年8期
关键词:汽车业跨国商用车

文/

未来的主题不再是盈与亏、输与赢,生与死、“活下去”的考验从未如此犀利与残酷。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中美关系急转直下,这都给开放合作带来不稳定因素。但对外开放早已是中国基本国策,只有扩大开放,才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判断不会随着疫情而改变。

更不用说,在美国胁迫脱钩背景下,坚持对外开放更是中国打破美国“新冷战”企图的总钥匙。惟有把对外开放真正搞下去,搞得更好,这才是中国实现未来长期发展的生命线。

正如中央日前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

继40年前“汽车可以合资”后,汽车再度扮演扩大开放的急先锋。新能源车、商用车已相继放开合资股比限制。再过两年,中国汽车业将完全放开。

实际上就在过去半年里,中国汽车已经波澜起伏。跨国车企第一次赢得合资公司控股权,跨国车企第一次大比例入主本土车企集团,以跨国车企为牵头的行业技术联盟形成……更大幅度的开放给行业带来挑战,也带来新的开放搞活的契机。巨变在即,中国汽车正待开启新的历史篇章。

车业开放牵一发动全身

虽然外部环境日趋恶劣,但决定胜负的主战场并不在外部,而在内部,“练好内功”才是当下更为紧迫的任务。面对全球生产要素加速流动,中国更要坚定改革,扩大开放,才能增强在全球经济中确立不可替代性。

值得庆幸的是,在2020年这场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中,中国疫情防控正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情况比预料的要好。在继续做好防疫抗疫工作的同时,更要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

日前,国务院召开半年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分析研究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会议上释放的两大信号特别值得关注。一方面,是要做好继续打硬仗的准备,另一方面,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会议再度明确,要“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韧性。

观察人士认为,在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之际,中国惟有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开放,才能有效应对当前的风险与变数。

42年前,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如同春雷唤醒大地,开辟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书写了民族复兴的壮丽诗篇。

在这场沧桑巨变中,汽车是最醒目的成果。以启动改革开放的1978年为比较,42年前年,我国汽车产量仅为14.9万辆,占当年世界汽车产量的0.4%;2019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576万辆,占世界汽车产量的29.8%。从百姓眼中遥不可及的奢侈品到如今成为国人的生活必需,从没有一个商品如“汽车”这样,如此深刻改变了中国,还在持续不断影响世界。

很显然,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诸多事务中,汽车业举足轻重。如今,汽车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2019年,汽车业总产值超过9万亿元,税收超过全国税收的10%,汽车产品零售总额占全国商品零售总额10%以上。据推算,汽车产业每增加一个工种,就会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增加至少7个工作岗位。

而从过去42年的探索实践过程中,无论是改革开放之初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尝试,加入WTO后的保护与应战,还是市场井喷时代的绝对主导,汽车一直起着“马前卒”与“催化剂”的双重作用。直至放开合资股比、降低关税,都体现出汽车产业在国家整体利益中的责任与担当。

从汽车业自身发展来看,百年汽车业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内涵大幅重构的关键节点。以新能源、车联网、智能化为核心的技术突破,撬动新的机遇,带来新的可能,对中国汽车而言,如何以更大力度的改革开放,更广阔的胸襟和魄力,参与全球竞争、合作、创新、共赢,是下一阶段更加值得期待的未来。

以汽车为龙头,进一步扩大产业开放、深化行业融合,具有牵一发动全身深远意义。一方面,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国内汽车市场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扩大汽车行业对外开放,有助于推动行业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模式转变;另一方面,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有利于使中国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全球汽车行业,推动中外汽车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全球车业共享中国机遇

“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中国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承诺。早在两年前,一系列相关汽车业的利好纷纷出台。2018年,中国宣布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关税正式下调,其中汽车整车税率降至15%,汽车零部件税率降至6%;当年,新能源车领域外商股比和外商合资数量要求正式取消。而今年开始,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

如此“大度”的开放,不仅极大地促进中国乃至全球汽车行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也显示了中国汽车的自信与笃定。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汽车拥有了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的实力,而在外力作用下,通过优胜劣汰、大浪淘沙,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车企有望脱颖而出。

而在发改委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版)后,重点领域开放路线图更加清晰。新版负面清单还列出了汽车、金融领域对外开放路线图和时间表,通过给予相关行业一定过渡期,增强了开放的可预期性。

就在今年6月23日,发改委发布了《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0版》,相较于2019版,进一步缩减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外商外资在中国将得到更大的空间和更小的限制,从而显示出中国坚定不移支持经济全球化与跨国投资的决心,将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环境,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应该说,在2020年年中这个时间点发布新版负面清单,正是时候。自新冠疫情全球爆发以来,绝大多数国际资本都处在观望状态,哪个国家抗疫做的好,哪个国家就会成为资本避风港和下一步投资目标。

可以预期,疫情改变的不仅是短时间的经贸往来,未来全球化与各国合作,也会发生重大改变甚至是洗牌。

每一个负面清单条目的取消或放宽都意味着该领域更加开放,会加速外资流入。2018年中国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后,特斯拉在美国之外的首个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一期工程在2019年跑出了当年开工、投产、交付的“奇迹”。放开商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亦将为外资企业带来更广阔的机遇。

实际上,今年2月份,韩国现代就成为四川现代汽车公司惟一股东控股,四川现代成为国内首家外商独资的商用车企业。现代汽车集团商用车部告诉记者:“我们对中国市场高度重视,进军中国商用车市场是我们必须完成的战略步骤。”

以汽车为龙头,进一步扩大产业 开放、深化行业融合,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深远意义。有利于使中国更加广泛、深入地融入全球汽车行业,推动中外汽车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不同于乘用车市场,国内商用车领域的内资车企占比在95%以上,外资占比较低且主要分布在轻型客车和轻卡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空间不大,多年来,国际商用车企业一直在寻求在华合作。从早前奔驰谋求与一汽解放合作,到依维柯、沃尔沃、雷诺、日野、MAN公司纷纷与中国企业展开深入合作,跨国巨头与国内商用车企业合作从未中断,对中国市场始终保持浓厚兴趣。

2020年,疫情震荡持续扩散,欧美汽车业受损严重,供应链缺口远未弥补。在此背景下,全球商用车企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在国内已经控制住疫情,并大幅缩减外商投资负面清单,放开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之时,“中国”给跨国资本带来新的希望,再度打开了包括商用车在内的全球车企增长空间。

在充分竞争中优胜劣汰

在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大势下,汽车业开放的速度比预期更快一些。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特斯拉独资、宝马增资扩股、大众控股江淮大众,LG化学、三星SDI和日本松下相继在华大规模投资动力电池项目……一系列围绕汽车业的跨国大手笔投资层出不穷,显示出国家痛下决心,终结过去三十年合资对等持股模式。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失去了政策保护伞的中国品牌,所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虽然汽车业内对开放也曾有预期,但放开力度如此之大,过渡时间如此之短,还是让业内感到意外。自1983年中国成立第一家汽车合资公司以来,中国汽车业经历过封闭状态下的自主创新,又到“以市场换技术”完全依赖引进外资,大多数时间里,中国汽车一直在相当保护下前行。面对新一轮全面对外开放,汽车业又一次站在了时代的风口浪尖。合资股比放开,国企、民企、外资品牌同台竞争,开放看似是一个危局,实际上也开启了中国汽车产业壮大的新一轮机遇。

实际上,类似的场景在20年前就曾经浮现。2001年“入世”前夕,国内基本上是谈狼色变,对于“入世”后的担心与恐慌更加浓厚。有学者预测,随着市场日渐开放,早已摇摇欲坠的国有企业只会是不堪一击。有外媒甚至声称,加入WTO后,在外资强劲冲击下,中国现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坚持5年。

也正是在与狼共舞中,中国汽车与跨国车企在融合中学习、在斗争中进步,汽车成为成长最快、受益最大的行业。开放,成为中国汽车蓬勃发展的推进器。

让人欣慰的是,从两年前确定放开新能源车合资股比,到今年商用车合资股比放开,整个行业的心态非常平稳,甚至可以说是从容不迫,与20年前“入世”前的不安大相径庭。背后原因在于,中国汽车已做好了准备。

某种程度上,中国正成为包括技术、Know-how、本地经验等在内多方位的“输出方”。今年初,欧洲疫情加速蔓延时,一汽-大众收到来自德国合作伙伴借鉴防疫措施的需求,一汽-大众迅速总结经验传递至德国大众。德国大众不仅全盘借鉴了一汽-大众的防疫经验,还提交至欧洲汽车工业联合会,得到后者高度赞誉,为中欧汽车产业防疫提供了参考。

归根到底,汽车是一个完全放开的消费产品,汽车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产业。进一步扩大开放,虽然有一部分企业会被淘汰掉,但是只有在充分竞争的条件下,才能优胜劣汰,打造出真正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

猜你喜欢
汽车业跨国商用车
商用车联合制动系统分析
陕汽集团商用车有限公司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秋瓷炫和于晓光 一场跨国的情遇
2019年1月汽车产销比上月均呈下降商用车降幅更为明显
汽车业标志人物李·艾柯卡离世,享年94岁
2019年11月汽车销量同比下降商用车表现好于乘用车
光明日报《留学》杂志—跨国采访实战营
汽车业“负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