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春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凌忠云
余杭扶贫产业园内的箱包厂生产车间,台江籍务工人员认真工作。(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钱仕豪 摄)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杭州市余杭区与黔东南州台江县紧紧围绕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两大任务深化协作,既主动“输血”,又帮助“造血”,形成了台江所需、余杭所能的帮扶工作格局。
请进来,“五园十工坊”成就业扶贫助推器。2018年以来,余杭区、台江县积极探索产业化、市场化扶贫途径,发挥组织优势,大力对接企业,做好产业帮扶,实现产业扶贫项目做一个成一个。
“以前打工都是出远门,现在工厂开到家门口来了,从家走过去也就十几分钟路程。我文化程度不高,也没有技术,出去不好找工作,现在就近务工每个月有3800元收入。”在台江县老屯乡秀珍菇基地务工的长滩村贫困户黄约央说。
5月9日,扶贫协作再传捷报。余杭天能扶贫产业园在台江举行签约仪式,成为东西部产业扶贫的又一重要窗口,同时标志着台江“五园十工坊”产业扶贫格局正式形成,即由余杭区全力打造余杭扶贫产业园,形成天能、华耀、方黎湾、长滩、银饰5大园区10个工坊。
据介绍,余杭扶贫产业园总面积超过52000平方米,可吸纳2000余名劳动力就近就业,其中贫困人口600人以上,实现年产值超6亿元。
银饰和刺绣是台江县传统优势技艺,台江县投入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300万元,同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开展合作,实施“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产业帮扶项目。项目创新采用“一社多坊众创”方式,形成“一社十工坊”格局,每年从杭州导入1000万元来料加工订单,121名贫困妇女实现就近就业,360名残疾妇女获得分红收益。
2019年,“妈妈制造”台江苗手工产业帮扶项目、老屯乡秀珍菇产业化基地等13个产业项目实现分红,2784名贫困人口共得到分红131.74万元。
走出去,劳务输出再升级。今年初以来,为解决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就业难、出行难、招工难问题,确保劳务输出有序开展,台江县成立1个临时党工委,对接余杭区人社局,达成就业意向后组织返岗员工乘坐余杭复工免费专列返杭。
2020年,余杭区、台江县继续把劳务协作作为帮扶工作核心任务之一。台江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率队到余杭区人社部门专题考察东西部劳务协作工作,合力破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余杭区第一时间出台《关于贯彻“区防疫惠企28条”政策加强企业用工保障的实施意见》,把东西部劳务协作写进意见,对首次在余杭就业连续缴纳社保3个月以上的台江籍务工人员,一次性给予2000元生活补贴。
截至4月底,台江籍在浙江省杭州市务工人员累计2771人(建档立卡人员859人),其中在余杭区务工人员1236人(建档立卡人员466人)。在杭州外其他地区务工人员3323人(建档立卡1975人)。
东西部扶贫协作让台江县与余杭区凝聚起跨越千里的亲情。2020年是台江县整县脱贫摘帽成果巩固之年,东西部扶贫协作将在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消费扶贫等方面持续发力,携手奏响实现全面小康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