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学
[摘 要] 中职院校是给社会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渠道,而在中职教育中,语文是一门不可缺少的科目,它具有工具性,从这门科目的授课任务来说,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凸显出这门功课在职业实用性方面的特点,教师通过采用有效的授课方式,使学生习得有利于职业发展的实用技能,如写作能力和对语句的理解能力等,因为语文学科还具有人文性,从语文学习中学生也可以认识到具备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可以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理想,为未来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坚实基础。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作用,有必要对中职语文授课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和语文教学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教育模式;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1-0182-02
中职院校要想为社会传输更多的优秀人才,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什么是职业素养?其实就是某一社会成员在某个特定工作岗位上所体现出来的职业品质、职业技能、工作方式、职业行动以及在职业发展中形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语文这门学科是中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一直都处在主导的地位。它虽然不是专业课,但如果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穿插一些专业课知识,就会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树立非常好的价值观,所以,掌握好语文学科是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能使学生更好地将专业课程与语文知识融会贯通,也利于学生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竞争和岗位需求。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中职学校对语文课程不够重视,语文学科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渗透功能无法发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有很多职业学校将教育的重心放在专业知识的授课方面,对语文的重视度不高,致使教学计划不管是在制订或者是实施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随意性,语文课课时被随意缩减、教育部下发的授课规范不能有效落实的情况时常出现。长此以往,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呈现一种碎片化的状况,导致他们不能更好地学习语文,更无法从语文课程中习得应有的职业素养。
(二)授课方式不当,授课内容局限,职业素养教育难以渗透
当前的授课方式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教育方法,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不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是特别高,造成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做小动作、跟不上教师的讲课速度等。这些不良因素对语文教师渗透职业素养教育是非常不利的。还有就是教师过多关注学生的成绩,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要授课目的,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在授课内容方面,中职院校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加之语文学科记忆性知识比较多,大多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知识,只觉得专业课最重要,只喜欢专业课,这种情况之下,更加剧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逆反情绪,给教师开展语文教学增添了阻碍,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另外,一些中等职业学院对语文科目不够重视,任用没有经验的教师教授语文知识,一些教师对语文学科发挥的工具性作用(如对学生职业素养中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等软实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授课内容上只是讲解一些课本基础知识,力图做到能应对考试即可,教学方法也比较随意,往往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授课,不钻研新的教学方法,不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实际生活进行讲解,也不能把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语文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讲解,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了,这就造成学生对语文学习没有特别大的兴趣,在学习喜欢的专业课时不能体会到语文学科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能更好地将专业课和语文课进行连接,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心理上的负担,致使在中职语文授课中不能渗透职业素养。所以,在中职教学中,教师主要还是以学生实践为主,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语文学习对自身良好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培养有重要的作用,这样才更有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主要采取的一些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为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奠定基础
学习语文就是要“多读、多听、多看”。阅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是职业素养中的关键因素,所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教育,必须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具备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能更好地体会文章中所体现的职业精神和素养。为了使学生喜欢阅读,我们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教学中创设有关专业课知识的相关情境,从而让他们对语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联系产生好奇心理,这种好奇心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想象自己在职场中如何运用语文知识处理实际问题,采取怎样的态度处理职场危机,这便是语文知识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点所在。职业素养教育离不开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教育,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读课外书,偏重于口语表达的课外书可以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变得更好,偏重于书面表达的课外书可以让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变得更好。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外书中找到优美的句子,然后让学生模仿造句,学习到造句的规则,这样做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学生也可以参与到课堂中,为渗透职业素养奠定了基础。
(二)发挥并创新语文教学内容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作用
中职语文的授课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些课本中的大部分篇章都反映了一些不同年代基层社会普通百姓的生活情况。他们的人生历程表现了他们的思想行为和习惯,这些内容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值得他们去反复阅读的,学生可以从中挖掘文本中蕴含的职业素养,比如从《愚公移山》中学习古人勇于挑战不可能,要战胜困难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这些从课文中学习的思想品质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有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完课文之后,教师也可以让学生结合一些特定的职业情境进行自由演练,让他们清楚地体会到遇到困难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除了要有专业的职业技能外,还要从中华优秀文化知识中学习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等良好品质。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好语文知识,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都会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很好的文化基礎,学会厚积薄发、韬光养晦等中庸思想,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良好修养。
(三)教师需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要将语文知识融入平常的讲课中,让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兴趣,善于精心领会其中有关职业素养的知识。但是,有的教师文化修养不足,在课堂上只注重讲课本上的知识,然后要求背诵等。这样的授课方式不能使学生很好地感悟语文知识对他们职业的引导作用,不利于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学习是传承古代文化的方法之一,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有教师了解到了更多的文化知识,学生才能了解更多的文化知识,所以教师也要经常学习,加深对相关职业精神以及职业理念的理解,多了解学生的专业课知识,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为职业素养教育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四)采用有效的教学途径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之前传统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堂变得无味,教师在讲课时只是一味地讲授课本知识,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职业素养相关知识,所以语文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
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多和学生互动,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职场中的真实场景让学生观看,并提出视频中的职场行为与当堂所学语文知识有何关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这样为他们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职业精神学习氛围,学生从相关场景中认识到拥有职业素养的重要性,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精神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进行一些小组竞赛类型的活动,将课上和课下的时间结合到一起,增加课堂授课的时间。例如,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分组编一个职场小故事,并表演出来,全班同学评价职场小故事中体现了哪些职业素养、和我们语文知识中哪些职场道理相似、哪些行为不符合职业素养、会给公司造成什么损失,这样不仅让学生集中了注意力,而且也会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素养的思考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
在语文课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留五分钟的时间布置作业,让学生在课下找到语文知识在生活中以及身边职业人士行为中的体现,每节课分享几个案例,久而久之,学生就会积累很多有实用价值的职场以及生活案例,也能更好地联系语文知识进行职业素养的学习,从而既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的,又提升了他们的职业素养。
(五)中职语文教学发展要满足学生职业发展需求
由于中职教育阶段是衔接学生初中学习与社会就业的一个特别阶段,因而教学既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又要加强对步入工作的相应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中职语文学科教学既要结合初中的文化内容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质进行培养,又要为开启他们未来就业所需要的职业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建设和职业发展所需的各项“软实力”的建设做准备,做到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专业课教学,还要善于与专业课教师及时沟通交流,让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操作环节中结合语文知识渗透职业素养,让学生知道职业素养是其走上职业岗位的重要素养,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在中职教育中,语文这门科目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语文授课过程中开展一些综合实践课程,可以使每个学生获得在其他的环境中不能获取的生活体验,指导他们将语文知识与生活以及工作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对语文文化知识产生敬畏感。另外,在中职语文教育中提升他们的职业能力,需要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的渗透。基于此,各科教师需要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献计献策,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李静平.浅谈“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2):150.
[2]张薇.就业高压下的高职语文教育的职业技能培养[J].中外企业家,2017(10):231,235.
◎編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