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冬艳
[摘 要] 科研育人是科教融合、兼具创新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综合育人体系。高职院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须重视科研育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科研精神。在培养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须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创新个性,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实践;并立足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从开设创新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吸纳学生做科研助理、政校企协同科研育人、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师资队伍水平等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2-0042-02
2017年12月,教育部党组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充分发挥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工作的育人功能,使各种育人要素得到充分挖掘,不断完善育人体系,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1]。科研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里的第二大育人体系,是指通过科学研究活动对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学术价值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与综合素质提升。与其他育人体系相互配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文侧重研究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院校科研育人的现状和问题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育人意识淡薄,科研育人工作重视不够,缺少相关的制度保障,参与科研育人的教师不多,且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够。科研育人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1)教师在职称晋升、项目申报、自身能力提升等方面,比较重科研工作轻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是为科研而科研,育人方面投入不足;(2)高职院校教师的科研存在一定的学术不端行为,造成了不良影响;(3)学生对科研心存恐惧,真正做科研、产出科研成果的占少数。另外,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科技创新育人环境营造不佳,创新教育意识不足;创新课程体系不够科学和完善;系统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还未形成。
二、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涵与应然分析
科研育人是新时代实现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应然所在。高校是孕育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高校的科研活动不仅直接产出科研成果,以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等形式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出一大批具有至诚报国的理想、求真务实治学的态度、无畏艰难的科学精神、善于合作的团队精神的科技创新新人。
创新能力主要是指人类具有高智能活动的集中体现,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之间的紧密结合,从而保证学生具备创造智力和品格之间的完美融合,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含培养学生的知识创造能力[2]。首先,要使学生能够针对已有的知识对問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其次,要重视学生探索和研究能力的培养,使其运用已知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探索和研究,从而获得新结论的能力,推动学生敢于创新理论和技术,并敢于去研发新的产品,从而达到最高境界,这是创新能力最高层次的体现。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日益增大且布局更为合理,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也越来越认可[3]。高职院校办学比较重视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认知思维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阶段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既要能从事生产建设管理服务,又要能从事一些较复杂的工作,如一些具有创新能力要求的岗位,所以,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复杂的工作场景,并且立足于现实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工艺改造,实现技术革新的最终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要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三、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科研育人实现路径
(一)开设创新课程
高职院校需要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和开展创新励志讲座,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传授创新方法,提升创新能力。课程建设和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也是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高等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课程设置要与市场及地方区域经济相联系[4]。这就要求创新课程的教学内容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开拓创新型人才。高职院校不仅要把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之中,而且要做好与专业教育的融合,保持连贯性和持续性。
(二)改革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可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开放式课堂,挖掘学生探究的潜质;适时点拨,指引探究的方向;合作探究,训练学习能力;课后完成创新作业,巩固自主学习能力。另外,还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教师的授课视频,然后自主学习,课上教师不再讲授知识,而是跟学生互动,解惑答疑及合作探究。
(三)吸纳学生做科研助理——“实践体验式”科研育人
“实践体验式”科研育人是让学生直接参与科学研究,教师在科研过程中通过科研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
根据科技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国科发资〔2020〕132号)文件,要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单位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科研助理是指从事科研项目辅助研究、实验(工程)设施运行维护和实验技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学术助理和财务助理等工作的人员[5]。高职院校可借鉴此做法,吸收高职学生做科研助理。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并全程指导学生开展科研工作。比如,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申报及承担项目调研、数据汇总分析、做实验等科研任务,可使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现状及研究领域现状,能提升学生科研素养、积累科研经验,培养他们勇攀学科前沿,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项目研究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参加资料整理和文献学习及承担相关研究任务,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锻炼其科研思维,对科研创新形成直观认识,帮助他们消除对科研的畏惧感;同时还能使学生感受到科研的艰难,从而培养他们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通过科研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还能培养学生不怕失败的坚强意志。同时,在科研实践中,教师要注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诚实守信、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
(四)政、校、企协同科研育人
在协同培养创新理念下,高职院校应跟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高职院校应设立专门负责创新教育的机构,并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为协同培养提供保障。(2)可以整合社会力量组建政、校、企等多方合作的共同体,通过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实践实训基地。通过吸引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为学校的创新教育实践提供政策、资源、技术、平台等支持,为高职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应用创新项目开发的机会,从而拓宽学生的职业视野。(3)政、校、企三方应共享资源协同育人,并构建科技园实践平台。高校科技园是结合高校科教智力资源与市场优质创新资源,推动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及开放协同发展,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要以科技园为载体,加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邀请产业教授来校指导学生创新活动,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企业进现场实习实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6]。
(五)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
创新活动,能营造科研育人氛围,并不断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兴趣,从而提升其创新能力。高职院校教师要激励并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大赛,如“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挑战杯”等科技创新活动等。高职院校可以以“挑战杯”竞赛为重点抓手,不断丰富和完善科技创新作品,把创新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此外,还可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主题报告及其他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拓宽科技创新活动渠道。
(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學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高职院校科研育人体系中起到关键作用。首先,教师要在相对充足的科研资源和正确价值引导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尊重学生的研究兴趣,使学生真正成为科研育人的主体;其次,需要包容学生创新过程中的失败,并且允许学生自主建立创新项目、自主组建团队成员和设计项目方案。然后教师给予论证和评估,通过评估的项目学校要在资源和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还要动态观察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主动性,及时保护学生的兴趣与热情,不要太过关注学生的创新成果。
参考文献:
[1]中共教育部党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Z].2017-12-04.
[2]徐培东,贺晓春.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6).
[3]张自力,李俊.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1).
[4]刘旭东,孙维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17(3).
[5]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门《关于鼓励科研项目开发科研助理岗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国科发资〔2020〕132号)[Z].2020-05-27.
[6]李金莲.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3).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