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在金融业的应用创新和风险管理

2020-08-20 12:54王丽华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15期
关键词:去中心化信息不对称区块链

摘要:区块链技术具有独特的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输、实时共享、难以篡改等特性,在金融领域具有无限应用潜力,为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风险管理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针对法定数字货币、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分别讨论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应用突破。“区块链+”时代已到来,区块链技术在提高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时,也为金融监管带来了巨大挑战,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应加快完善这一监管空白。

关键词:区块链;风险;信用;信息不对称;去中心化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5-0158-02

一、前言

自2015年以来,人们对区块链技术的关注不断增强,在全球掀起共享经济浪潮的影响下,区块链这一去中心化、去信任化的技术也恰恰迎合了“共享”精神的普及发展,让企业的发展模式更具竞争优势。目前区块链技术主要运用于金融和服务业,其发展和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潜力可期。我国金融监管机构对该技术的应用高度关注,总体上持积极态度,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0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了《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这是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首个应用标准,我们将逐渐步入“区块链+”时代。

区块链技术涵盖加密算法、共识机制、分布储存、点对点传输等多种前沿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安全可靠、公开透明、匿名保护、难以篡改、可溯源、实时共享等特性,这为各类金融机构在金融风险管理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二、“区块链+”模式下的金融风险管理

1.区块链+数字货币

区块链技术最早运用于数字货币,主要包括经典的比特币、瑞波币、以太坊,以及Facebook于2019年推出的Libra。目前数字货币已达到千余种,已成为区块链技术最大的一项应用。数字货币能够有效降低纸币发行和流通成本,给日常交易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和透明度。传统纸币和硬币的发行、印制、流通、回笼、贮藏、更新、监察伪造等各个环节成本高,流通层级多,且易被伪造、携带不便、安全性低、匿名不可控,有必要货币数字化。而私人数字货币价格波动大,其发行具有顺周期性,只能在特定场景和范围内使用,难以执行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并且容易滋生资本外逃等经济问题。故只有采取法定数字货币的形式,数字货币才能成为真正的货币。

首先,法定数字货币有较高的金融包容性,是以央行信用为背书的法定货币,具备稳定性,能很好解决以上问题。其次,基于区块链的央行数字货币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可用于追踪和监管腐败、逃税漏税、洗钱等违法行为。央行数字货币(CBDC)还能提供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实时图像,为GDP估计提供更加准确和及时的经济数据。再次,央行数字货币便于央行管理,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市场上95%的银行存款是由商业银行创造的,仅有5%的流通货币是由央行创造的,而发行数字货币可以使央行重夺货币创造权,便于货币管理。这主要是由于数字货币利用分布式账本技术,对区块链的访问和控制仅限于经批准的特定参与者群体,允许中央银行保留对整体货币供应量的控制。CBDC还会加强政策利率对货币和贷款市场的传导。如果CBDC被视为具有吸引力的资产,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将放大,因此可以提升央行应对市场周期的应对能力,便于宏观调控,降低系统性风险。

央行数字货币还能改变全球货币发行机制,有利于重塑贸易清结算体系。在当前数字化浪潮下,全球构建一个避免美国利用SWIFT和CHIPS发动金融战争行使霸权的全新清结算网络已经在多国达成共识。目前我国正在大力研发法定数字货币,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移动支付最发达的国家,DCEP的建设落地有助于推动支付行业的加速发展,加快人民币的流通和国际化,提前抢夺货币主权和国际法币地位,使中国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2.区块链+银行

商业银行最大的业务是存贷款,放贷业务的评审和管理是一项大工程。放款前需要对借款人的信用进行评定,而国内的信用管理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区块链技术点对点实时共享的特性,可以帮助银行挖掘客户更多的真实信息,降低贷款业务的信用风险和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在贷后管理上便于银行随时跟踪监测借款主体的经济活动和信用状态变化,帮助银行规避道德风险等冒险活动所带来的损失。

目前商业贸易双方的支付要依靠银行间的支付清算,特别是在跨国贸易中需要借助国际清算组织进行跨境支付,手续繁琐,速度慢且成本高。而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和点对点传输特性改变了传统支付清结算模式,分布式账本提供透明、可追溯的跨行、跨境支付,大大降低操作风险和人力成本,提高支付清结算效率。

3.区块链+证券

在证券发行和交易方面,待上市公司在发行前需要准备大量的IPO材料,经历繁琐的申请审核流程,并且发行人、投资者、监管审核部门、审计机构之间存在高度数据不透明和信息不对称,这容易滋生造假等欺诈行为。将股票发行部署在区块链上,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实时共享等特性可以有效缓释信息不对称,提高IPO的透明度、监管力度以及市场效率,降低发行成本和系统性风险。区块链技术有助于证券实现点对点实时交易,削弱证券承销机构的中介作用,从而降低交易费用和道德风险,增强证券发行和认购的便捷性和灵活度,更好地保障投资者的权利。在结算清算方面,区块链有助于交易方直接交易,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和交易安全性,推动证券交易结算的T+0的实时全额交易模式,从而降低资金成本、操作风险和结算风险。在登记托管方面,每份股权的交易记录和所有权都完整清晰地记录在区块链中,无需股权存托管机构进行登记确认。

资产证券化(ABS)也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传统模式下,ABS所涉及到的参与主体和资产众多,包括SPV、担保人、投资者、基础资产、担保资产等,并且业务链条长。尤其在一些创新模式中,ABS结构更加复杂,投资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这加剧了ABS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难度,容易迸發金融危机。由ABS各参与者作为区块链节点,可有效提高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还能实时监测基础资产的管理和现金流情况,有助于风险预警。同时,智能合约能稳妥处置各类ABS风险,譬如可设定担保条件及其阈值,一旦发行人触发阈值,智能合约将自动执行担保措施以保障投资者的利益,违约风险因此得到有效化解。

4.区块链+保险

保险公司所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难题是信息不对称及其所产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在投保审核上,链上数据点对点实时共享可以减少保险公司的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数据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便对不同风险进行更准确的差异化定价,设计出更科学的保险产品以有利于减少事后道德风险,降低承保风险。在投后管理和理赔上,保险公司能够利用区块链技术点对点实时共享特性来监测道德风险,利用智能合约技术自动判断和触发理赔行为,提高理赔效率,精简传统理赔程序,既削减成本又公开透明。但目前区块链技术刚起步,存在吞吐量低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该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广泛应用。一旦这些技术短板被攻克,区块链技术将颠覆传统保险业。

5.区块链+供应链金融

一直以来,中小企业由于抵押物少、信任缺失、账期错配,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发展劣势,这是全球经济体亟待解决的历史性金融难题。传统融资方式无法解决该难题,而供应链金融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供应链金融基于真实的交易活动,借助核心企业的良好信用,为其上下游企业提供融资等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从传统“1+N”模式发展到至今的“N+N”模式,仍然面临着许多关键问题。首先,银行始终是以核心企业的高信用为杠杆衍生出其他授信,由于和中小微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对二级以上的供应商和经销商提供融资服务。供应链金融同时整合了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交易全流程无法达到信息共享和全程可视化,形成信息孤岛,无法形成平台的协同效应。另外由于供应链的科技系统无法将供应链上所有信息整合,交易信息的真伪、是否被篡改无从验证,解决纠纷难以举证,追债成本高,这些问题都大大限制了金融机构的融资意愿,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

而区块链技术能很好打通供应链金融的发展瓶颈。数据实时共享、点对点传输、节点全球分布的特性可以打破供应链信息孤岛,消除信息不对称,使金融机构基于交易可行性而非企业自身信用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共同维护节点以降低违约风险,使各方都能从中受益。在贷后管理上,区块链难以篡改、公开透明的特性有利于融资机构实时监测业务运行过程。供应链金融和区块链技术天然契合,可以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提高资金周转速度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

三、总结和展望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具有开创性意义。总的来说,通过重建信用机制,减少信息不对称,区块链大大降低了信用风险;通过信息实时共享,链上数据难以篡改并且可追溯,降低了流动性风险;通过去中心化、点对点传輸降低了操作风险;通过对资金真实流动情况的判断,为金融监管和经济政策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工具,降低了系统性风险;并且有助于提高金融业经营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但是又带来了新型风险。首先,区块链自身存在一定的技术风险,如性能方面存在业务吞吐量低、共识效率低等问题;区块链的加密算法存在被破解的安全风险;由于缺乏统一的国际标准,区块链存在无法兼容、法律边界模糊、互操性低等问题。其次,区块链衍生出一些高风险的金融创新活动,如数字货币的炒作投机活动,以及由此引发的洗钱等非法活动。另外,由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匿名、节点分布广泛,使得金融风险管理的难度加大,一旦区块链背景下金融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则易迅速演变为系统风险。

对于金融市场而言,区块链技术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针对区块链技术可能引发的风险,目前大多只能采取事后干预和再调整等治理措施,这些风险隐匿性强、传染性更强、扩散速度更快,因此在去中心化的新技术下仍然需要中心化的部门统一监管,传统的监管理念和监管措施已经无法适应该技术下的金融活动,应设立相应的监管制度和技术使用规范,建立风险防范治理机制,譬如风险预警机制、监管沙盒等,以实现事前监管。

参考文献:

[1]赵炳昊.加密数字货币监管的美国经验与中国路径的审视[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3):71~82+110+170.

[2]马超群,孔晓琳,林子君,等.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金融创新和风险管理[J].中国科学基金,2020,34(01):38~45.

[3]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2016,42(04):481~494.

作者简介:

王丽华,天津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猜你喜欢
去中心化信息不对称区块链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浅析移动互联语境下中小成本电影去中心化的创作趋向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融资约束:文献综述与启示
“去中心化”电子商务背景下大学生网络创业前景分析
浅析新媒体视阈下的新闻失实报道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
用“区块链”助推中企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