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日益连成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外商直接投资(以下简称FDI)已经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途径,对东道国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本土企业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本文基于2005年~2013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中国专利数据,采用分组回归的方式,得到以下实证结果:(1)FDI的流入总体促进了我国企业的创新;(2)FDI流入对企业不同类型专利申请量影响略有差异,其中发明型专利和外观型专利申请数受其影响较大。
关键词:FDI流入;企业创新;专利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2096-3157(2020)15-0036-03
一、引言
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的攻坚阶段,单一追求高速度的增长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发展。对此,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已有相关学者论证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技术进步主要来源于其他国家(例如Keller,2009[1]),其中重要的渠道就是通过FDI发生的技术外溢。FDI是一种复合式投资,其中包含技术、资本、管理和制度等。世界各国都通过相关优惠政策来吸引FDI的流入,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认为FDI能够产生溢出效应,为本国带来先进的技术和专业的知识,藉此提高本国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随着FDI在我国的流入速度的加快,能否分享国外优势技术溢出效应,成为我国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外资,避免边缘化的陷阱,不仅关系到我国产业的技术追赶战略,而且关系到我国科技的长远发展。
二、文献综述
关于FDI是否真正能够促进东道国的创新,各学者对此众说纷纭。其主要观点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认为FDI可以促进东道国企业的创新。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最早可追溯到1960年,MacDougall[2]首次提出FDI对东道国具有技术溢出效应后,众多学者对该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例如,Kokko(1992)[3]研究发现FDI可以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效应等途径在产业内发生外溢效应。此外,国内学者也有相关研究,林进智、郑伟民(2013)[4]认为FDI对内资企业创新具有溢出效应,并且该效应主要源于技术溢出。汪洋(2014)[5]通过对中小型企业数据的研究,得出FDI不仅能带来资金、管理等资源,还对中小企业具有显著的技术外溢作用,有利于促进其创新水平的提高。二是认为FDI不会提高东道国企业的创新水平甚至对其产生抑制作用。蒋殿春、夏良科(2005)[6]对我国高技术行业运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FDI的竞争效应會抑制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这种能力的提升会激发外资企业的研发能力,导致国内企业在与之竞争中会处于不利地位。Wu et al.(2011)[7]基于2001年~2005年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省级面板数据发现FDI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创新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关于FDI流入对企业创新的文献研究颇多,这对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借鉴,但是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较多文献是通过理论层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实证检验。二是某些学者也采用了相关数据进行量化测度,但是其采用的数据多是国家、行业等宏观层面。三是企业创新能力较难测度,虽然有些学者采用R&D投入、新产品产值等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但所得结果相对宽泛。基于以上三点的不足,本文拟采用中国地级及以上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企业专利数据,构建研究所需要的大样本面板数据,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更好地揭示FDI流入对我国企业创新的影响,此外,本文将衡量创新的代理变量——专利,进一步细分为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型专利,藉此使实证结果更加具体化。
三、理论机制
FDI流入对东道国企业创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溢出效应实现的。FDI对行业溢出效应的产生途径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示范、模仿效应。当FDI流入东道国时,外资企业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成熟的管理模式等优势会起到模范示范作用,内资企业可以学习它们的各项优点,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模仿、吸收、再创造,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绩效和竞争力。二是人才流动效应。FDI流入至东道国的企业一般属于实力雄厚的企业,甚至是大型跨国公司,进入该类企业工作的人员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操技巧。当在企业政策及国内管制放宽的条件下,该类企业的人才可能会转移至东道国企业,凭借自身的优势参与东道国企业的技术研发,从而提升当地企业的创新水平。三是竞争效应。当FDI流入时,在市场份额既定的情况下,外资企业会对内资企业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而内资企业由于强大竞争对手的入驻,也会加大科技研发的投入、引进相关的技术人才,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和创新力,以避免处于劣势地位。
四、研究样本与数据
1.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城市级外商直接投资额来表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数据来源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基础数据为1998年~2013年的《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库》(简称工企数据库)。对于工企数据库中某些企业的异常数值,我们参考以往文献(谢千里等,2008[8];鲁晓东和连玉君,2012[9]),作了如下处理:一是剔除重要指标缺失的企业,比如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总值、年末就业人数等缺失的企业;二是由于小企业可能导致统计数据发生偏差,故将从业人数不足10人的企业剔除。此外,本文用专利数据衡量企业的创新情况,专利数据选自《中国专利数据库》。笔者首先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专利数据库》利用企业代码、年份等指标进行匹配,然后将城市层面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利用城市代码和年份将其匹配到企业层面,从而实现三个数据库的合并。
2.变量定义
(1)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在参考相关文献后(Dosi et al.(2006)[10]、Hall & Harhoff(2012)[11]等),我们以企业的专利申请量(Patent)衡量其创新水平。其原因:①资源投入及其使用效率可以体现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可以作为创新产出,从而能更好地衡量创新水平。②专利授权量由于需要检测,存在一些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故不太适合作为衡量企业创新的指标。此外,为了得到更细致的结果,本文进一步将专利申请量细分为发明型专利(PatentFM)、实用新型专利(PatentSY)和外观型专利(PatentWG),其中发明型专利的含金量较高,能更好衡量企业的创新水平。
(2)核心解释变量
本文主要利用2004年的实际外商直接投资额来表示该市的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为准确表达各地级市每年实际外商直接投资水平的变化,本文对其进行了价格平减处理,计算过程如下:① 将各城市的FDI以当年平均汇率换算成以本币表示的FDI;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各省份的价格指数(CPI)将城市FDI转换为2004年的实际值。同时,为防止大数据波动的影响,本文对FDI取对数,即lnFDI。
(3)控制变量
我们在参考一些前人研究Hall et al.(2016)[12],吴超鹏和唐菂,(2016)[13]等)的基础上,添加可能影响企业创新能力的公司特征的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以公司年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衡量;企业年龄(Age):当前年度加1减去公司成立年份;资产收益率(ROA):企业净利润与总资产的比值;企业出口密集度(ExIey):以企业出口交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衡量;企业人均资本(AveCpl):企业资本总额与员工数之比;企业所处行业竞争状态(HHI),用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衡量,以四分位行业企业的销售额计算而得。此外,我们也加入了国有企业的哑变量(SOE),考察国有企业的创新水平。
3.描述性统计
表1为各变量描述性统计。为了避免数据异常值影响,我们对主要变量进行了1%~99%的缩尾处理,具体变量情况如表1所示:
五、实证分析结果
1.基准模型设定
在基准回归中,企业的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为了更好地考察FDI流入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减轻内生性问题,所有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均采用滞后一期的做法,对此我们构建如下基准模型:
Innovationi,j,t=α0+α1lnFDIi,j,t-1+α2Controli,j,t-1+D+εi,j,t(1)
其中,i、j、t分別表示地区、二位代码行业以及时间;D表示加入省份、行业(二位代码)以及时间的虚拟变量。
2.回归结果分析
首先使用豪斯曼(Hausman)检验,决定模型使用固定效应还是随机效应,结果显著拒绝原假设,故应选择固定效应。固定效应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FDI的流入对企业专利申请总数,包括发明型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型专利均产生正向显著影响,即FDI的流入有利于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而企业的自身特征也会影响其创新水平,具体表现如下:企业规模会对自身创新产生正向显著影响,规模以上企业一般比小企业有更多资本可以进行科研投入,更容易激发企业的创新能力;企业年龄可能会对企业的创新能力产生抑制效应,企业经营时间越长,其管理模式越固定,便会安于现状,不利于激发创新意识;资产收益率可以促进企业的创新,它可以衡量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高,企业就越有资本进行内部结构优化,招募高科技人才,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基础;企业出口密集度越高,越有机会进行对外交流,藉此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水平和管理模式,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国有企业系数并不稳定,一般而言国有企业相比于非国有企业更容易获得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竞争压力较小,不利于其创新水平的提升。
六、结论及政策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国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FDI的流入无疑会对东道国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那么是否会促进当地企业的创新?本文从这一视角切入,首先,从理论层面分析了FDI的流入具有溢出效应,即示范、模仿效应,人才流动效应,竞争效应。其次,通过固定效应回归(FE)以及分组回归,得出以下结论:一是FDI的流入对企业专利申请总数会产生正向影响,说明FDI的流入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创新。二是本文将企业专利类型进一步细分为发明型专利、外观型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结果发现FDI的流入对以上三种专利均会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发明型专利和外观型专利申请总数受其影响较大。
基于以上结论,本文提出相应政策启示:第一,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造能力,形成FDI流入与我国企业创新的良性互动。我国企业虽然可以引进外资企业的技术,但是必须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一套技术,由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二,根据国内具体情况,合理引进外资企业。FDI的流入对国内企业虽有一定的益处,但也要有节制地引进,否则FDI大量流入,会抢占一定的国内市场,对当地企业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
参考文献:
[1]KELLER WOLFGAN.International trade,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d technology spillovers[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2010:793~829.
[2]MACDOUGALL G D A.The benefits and costs of private investment from abroad:a theoretical approach[J].The Economic Record,1960,36(73):13~35.
[3]KOKKO A.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host country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D].Stockholm:school of economics in The Economic Research Institute.1992.
[4]林進智,郑伟民.FDI促进内资技术创新产生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11):27~35.
[5]汪洋.FDI对我国中小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4,2(1):19~22.
[6]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8):5~12+82.
[7]WU J F,WANG Q,LIU R H.Marketization,FDI and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domestic enterprises—Based on the method of quintile[C]//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ngineering & Engineering Management.IEEE,2011.
[8]谢千里,罗斯基,张轶凡.中国工业生产率的增长与收敛[J].经济学(季刊),2008,7(3):809~826.
[9]鲁晓东,连玉君.中国工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估计:1999—2007[J].经济学(季刊),2012,11(2):541~558.
[10]DOSI G,MARENGO L,PASQUALI C.How much should society fuel the greed of innovators?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appropriability,opportunities and rates of innovation[J].Research Policy,2006,35(8):1110~1121.
[11]HALL B H,HARHOFF D.Recent Research on the Economics of Patents[J].Annual Review of Economics,2012,4(1):541~565.
[12]HALL B H,POETRO MONCADA-PATERNN-CASTELLO,MONTRESOR S,et al.Financing constraints,R&D investments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s:new empirical evidence at the firm level for Europe[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 New Technology,2015,25(3):1~14.
[13]吴超鹏,唐菂.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技术创新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研究,2016,(11):129~143.
作者简介:
万官旭,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空间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