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2020-08-20 07:51张会奇
建筑与装饰 2020年20期
关键词:院落邻里公园

张会奇

摘 要 本文通过滨湖新区义城安置房项目的规划设计实践,从文化和环境入手,营造有人文特色的居住环境,文化延续,一解乡愁,吾心安处是吾乡。

关键词 悠悠乡愁;公园;文化;邻里;活力轴;院落

1项目概况

项目分为4个地块建设,总建筑面积约113万平方米。本次方案主要以A、C、D三个地块规划设计方案作为评标依据,本案位于义城街道,于合肥市南端,巢湖北岸,区位优势明显。

其中A地块位于扬子江路与福建路交口东南,中间为18米的规划支路,含睦邻中心等5%的商业配套和一所24班幼儿园。北临十五里河湿地公园,具有良好的景观优势。

C/D地块位于宁波路以南,广东路与福建路之间,中间为规划中学和天津路,含一所18班幼儿园。西侧紧邻义城老街,文化底蘊浓厚;两地块北侧有合肥四中,滨湖润园安置区以及紫云赋开发住宅,具有良好的配套基础[1]。

2重点难点设计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的规模和空间迅速扩张,随之出现大量的农民动迁以及安置区的建设。被动迁的居民往往面临着生活模式的不适应,寻找不到“家园”的感觉,难以融入都市生活,综合分析我们得出目前安置区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存在用地紧张、设计粗放,配套设施不完善,日照条件差、绿化空间小,景观实用性差,养护管理不到位;

(2)户型上存在户型布置南向开间小、自遮挡严重、阳台空间小等问题,易造成通风、采光等问题

(3)安置区统筹规划的不合理及不科学,忽略居住人群心理和社会多层次的需求特征,造成社区归属感薄弱、身份认同感缺乏、场地文化缺失[2]。

本次规划将重点解决以上问题上,旨在通过品质提高,使得失去原有家园的安置区居民心理得到安慰,自然而生,向心而居,为解乡愁。促进居民快速融入现代化城市的发展潮流中!

3规划设计理念

以十五里河公园和义城老街为灵感,提取“公园”和“文化”两大主题,打造文化公园空间,营造邻里交往和健康娱乐场所,打造一个适宜人们居住的绿色人文社区,一个活力健康的生态休闲社区,犹如一夜春风回义城,留住悠悠乡愁。

3.1 溯义城百年历史解居民悠悠乡愁

春回百年义城,留住悠悠乡愁,义城历史追溯大概至明朝中期,约5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悠久、文脉源长,将义城古民居中礼制观念、院落空间引入居住秩序,文化延续,一解乡愁。

3.2 复合开放式空间回归邻里间温情

自然而生,向心而居,内心深处,恰是原乡。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比城市更自然,人际关系亲密,配套丰富,安宁又充满乡愁的地方。重塑原有的邻里亲情,弘扬传统邻里文化。

3.3 都市桃源意境人文生态居所

引人文关怀理念,充分考虑居者心理行为及生活行为,考虑其居住环境需求,为居者营造出归属感,园林礼序,诗画意境,通过丰富文化载体,进一步塑造丰富的小区文化内涵,打造一个人文生态居所[3]。

4总体设计

4.1 规划生成

A地块北侧为十五里河湿地公园,未来将打造约150万方合肥最大的城市绿肺,城市支路由北向南将公园景观延续至地块内,打造生态景观大道;东侧为城市主干道不宜设置出入口及商业,南侧为规划商办文娱板块,规划沿南侧布置公建及商业配套,在活力值较高的交口处设置睦邻中心并退让出街头绿地,结合幼儿园打造社区活力生活轴;由南侧入户大堂通过架空层至中心景观区域形成序列文化礼仪轴;组团花园通过漫步活力环串联,营造整体居住景观体系。天际线结合东侧是滨湖沁园安置区打造丰富立体的滨河天际线。

C/D地块相邻,中间隔一所规划初中和天津路,两地块南侧退让城市绿地,北侧有中学、滨湖润园小区及小学,D地块东北角为本次规划幼儿园,规划将商业沿北侧布置,形成商业活力街区,西侧设置转角商业衔接义城老街。沿主入口空间序列打造文化礼仪轴;东西侧沿次入口打造景观视线通廊。居住组团通过步行系统串联形成整体景观空间体系。

4.2 规划结构

A地块:

四轴,四心,多节点。

四轴:①活力轴:沿万泉河路设置配套公建及商业,分区明确,并以睦邻中心为依托,打造美好生活驿站及活力生活街区。②漫步轴:一条城市支路从中间贯穿地块南北侧,作为十五里河绿肺的景观渗透,由北向南将景观延续,打造两个地块之间的漫步景观轴。③两条礼仪轴:两地块分别由主入口引入两条贯穿南北向礼仪文化轴,形成一系列的归家体验。④四心:分地块各有串联南北向礼仪轴的两大核心景观区域。⑤多节点:各楼宇之前有专享的庭院空间,归家出入间或是邻里偶遇时,这里便是交流场所。

C/D地块:

一带,两轴,四心,多院落。

一带:沿北侧宁波路设置公共配套,打造公共设施服务带,营造丰富的入口空间和城市活力空间。

两轴:两地块分别由主入口引入两条贯穿南北向的礼仪文化轴

四心:由南北向礼仪轴和东西向景观廊道串联而成四个中心院落空间,这里是中央花园,承载邻里交往的空间意境。

院落:由居住组团围合而成的各个院落空间景观节点。

4.3 交通流线

采用人车分流的组织形式,尽量避免人流和车流的交叉,提高居住品质与安全性。

动态交通:三个地块车行道均沿外环布置,隔开居住与商业,使得互不干扰,由车行出入口进入小区直达车行环道,由最近的地库出入口进入,提高小区内车流的便捷性。车行环道兼做为消防环道,每单元均设置有可通达的消防登高场地,满足消防要求!人行系统由小区入户大堂进入通过架空层直达各地块的步行系统,进而到达每栋楼。

静态交通:各分地块停车采用地上地下结合布置,地上沿小区环道布置,停车比例不大于15%,地下按10%的比例配建充电桩。非机动车库利用住宅主楼的负一层空间,提高建筑空间使用率。

4.4 空间景观设计

以均好性为设计原则,尊重居民的传统文化、生活习惯,提取地域文化底蕴构建传统院落文化,营造多个院落空间。

打造阳光活力环和全龄活动公园:环中心景观布置有700米慢跑大环和500米微汗小环,供社区居民锻炼身体,健康慢跑。

各组团景观之间,有为年长者提供休憩、娱乐、健身的活动场地、为儿童提供游戏、休憩的童趣乐园以及运动爱好者提供的多功能球场等,锻炼身体之余尽享生活乐趣。小区内部营造多样的交往空间,利用地域文化創作宅间景观小品,为安置居民提供种类丰富的交流场所的同时,减少居民迁移家园的失落感与陌生感。

4.5 竖向设计

本规划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方针,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最大限度达到土方平衡,满足小区各项建设用地的使用要求。

4.6 天际线营造

本案通过对住宅层数的处理,呼应东侧已建安置区的天际线,营造韵律感的天际线。考虑城市景观空间的渗透性,形成住宅与公园、城市的良好的城市整体空间格局。

5建筑单体设计

5.1 户型设计

住宅户型:本项目共有5种户型,60、80,90、100以及135平方米。住宅户型南向面宽舒展,大面宽小进深,单元中避免自遮挡的问题。户型设计关注人在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摒弃传统单开间阳台布置格局,采用双开间观景阳台户型,为安置居民打造舒适的居住体验。住宅户型方正,结构布局合理,提高住户的生活质量。

5.2 配套设计

各地块的沿街配套主要为两层,局部三层布置社区物业用房。本次规划将商业与住宅独立设计,提升了住宅的品质。灯火璀璨、流光溢彩的邻里街区,迎接居者的归家,为城市形象树立标杆,为安置居民提供邻里交往空间。

5.3 造型设计

建筑立面摈弃复杂的装饰,住宅造型秉承新中式风格的建筑特色,运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采用石材、装饰漆、玻璃等建筑材料,使用庄重大气的外立面色彩,体现出高品质的安置小区;公建以简洁明快的风格,彰显着时代的文化生活气息,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家的感受。

5.4 住宅产业化

该项目住宅部分拟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预制装配率不低于50%。

在设计过程中,可将设计工作细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技术策划阶段:结合项目定位、建设规模、产业化目标、成本限额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制定合理的技术路线,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

方案设计阶段:优化户型设计和规划布局,为项目的一体化协作打下良好基础,优化设计成果。

初步设计阶段:联合各专业的技术要点进行协同设计,优化预制构件种类,制定合理的技术措施。

施工图设计阶段:各专业根据预制构件、内装部品、设备设施等生产企业提供的设计参数,在施工图中充分考虑各专业预留预埋要求。

构件加工图设计阶段:设计单位与预制构件加工厂配合设计,建筑专业需要提供预制构件的尺寸控制图,还要考虑生产运输和现场安装时的吊钩、临时固定设施安装孔的预留预埋。

通过对135+90的典型户型进行立体拆分,分析结构现浇暗柱与预制混凝土墙、预制楼梯、预制阳台、预制楼板、预制轻质隔墙等各预制构件的三维组合。

并且对住区的四种户型进行了平面拆分,提高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程度,便于后期装配式设计的深化以及提高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技,

2015(16):174-175.

[2] 冯婧,龙德才.拆迁安置小区规划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以宁波北仑区为例[J].城市问题,2006(4):99-102.

[3] 宫艳敏.拆迁安置小区景观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4.

猜你喜欢
院落邻里公园
“邻里+”铸就崇川社会治理“小康梦”
在公园里玩
邻里图书馆
院落春秋
开车去公园
院落春秋
邻里之间
“邻里党建”增强居民幸福感
院落春秋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