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绍文
应用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自2001年实行课程改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不再出现“应用题”这样的提法,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那么它作为一个难点,在数学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解决问题的学习,可以检验学生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增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使所学知识能在现实生活中能得到更好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解决问题,我们可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到达一个怎样的水平,而后因材施教。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在这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却事倍功半。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对教师开展解决问题教学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将以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为例,举例说明学生解题现状以及在教学中的应对策略。
一、学生解题现状
1.认真审题能力欠缺
认真审题是能正确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学生在审题错误方面大致分为两类。一是没有注意到单位不一致。这个错误会经常发生在做质量、长度或面积方面的题。例:一条人行道长27米,宽3米,用面积是9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路,需要这样的地砖多少块?很多同学没有注意27与3相乘得到的结果是平方米,和一块地砖的单位是不一致的。二是不完整读题,按照印象解题。解决“奇思去游泳,他在泳道内游了3个来回,共游了150米,这个泳池的泳道有多长?”,同学们能用150÷3÷2或150÷(3×2)正确解答,但是有一道类似字眼的题“一个游泳池的泳道长100米,奇思游了3个来回,奇思共游了多少米”,有些同学一看到“来回”“泳道”这样的字眼就直接解题导致错误。
2.分析题目能力较差
用两根同样长的铁丝分别围成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正方形和一个长为10厘米的长方形,你知道所围成的长方形的面积吗?读到这样的题,有些同学会觉得无从下手,而没有注意到这道题的隐藏信息,两根铁丝的长度相同,说明所围成图形的周长相同。明白题目中铁丝的作用,思路就会豁然开朗了。所以,题目最后的正确率与对题目的理解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学生的分析能力也是需要教师通过平时的教学中来训练来提高的。
3.列式粗心导致错误
当正确理解题目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后,学生在列式的时候也会有一些错误。比如抄错题目中的数或者读题的时候注意到了关键的数学信息,但是列式的时候却遗漏了,还有一种错误是没有考虑到运算顺序导致列式错误。例:“一共970把椅子,上午运走了450把,剩下的需要在下午分4次运完,下午平均每次运多少把椅子”,在列综合算式时,还是会有人不给970-450加括号。
4.计算方面有待提高
在平时的练习或者测验中,经常会有粗心的同学列式正确但是会出现各种计算错误,所以这也是是影响学生解决问题正确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计算又是数学中必不可少并且无可避免的一个环节,由此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5.应用能力需要加强
有些同学在能够正确解决一个问题之后,不能够地同一种类型的问题进行辨别,或者进行知识的迁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需要加强。比如学生在能够解决上面的铺地砖的问题后,遇到“边上为8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剪出多少个边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形”,部分同学觉得似曾相识,但是还是不能够正确解答。
二、教师教学策略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认真审题,细心计算
认真审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字,单位名称以及括号里的提示等,对题目中为我们呈现的数学信息进行标记,精细加工,这样能很大程度地避免由于疏忽而导致的错误。在计算方面,要做到看清题目数字,确定运算顺序,仔细计算,进行验算,就能很大程度地提高解决问题的正确率。
(2)有意识培养估算能力
在本学年的教材中,也涉及到了估算的一些问题,能进行简单的估算,从而将结果确定在一個范围内对解题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计算而导致的错误。
2.数形结合,理解题目
图书室购进4套百科全书,每套有8本,共花了384元,平均每本多少元?解决这个问题可以用384÷4÷8或384÷(8×4)列式计算。在教学中,我们会和学生强调,不可以用384÷8÷4,因为在这个综合算式中,第一步先算的是384÷8,那么它解决的是什么数学问题呢?但是通过简单的画图,哪怕是像“画四个方框代表4套书,每一个里面标注8本”也能让学生理解先用384÷4求出一套书的钱再去计算平均每本书的价格。同样地,数形结合在解决有关图形的拼凑方面的问题也给学生很大的帮助。在教学中,给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题意,为以后的数学学习也能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3.解题方法多样化训练
我们还是用百科全书的题来举例。这道题可以用384÷4÷8这样连除的方法来解决,也可以列式384÷(8×4),在实际做题中,你会发现有极少的人会用第二种方法,尽管学生明白先用8×4可以算出4套百科全书一共有多少本,再用384除以它们的积就可以得到正确答案,但是学生还没有学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给学生多一种解题思路,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这未尝不是一个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正确率的好办法。
4.变式练习,灵活解题
常言道:熟能生巧。多练习是提高数学解题能力的不二法门,但练习过后一旦形成固定图式,学生往往并不能顺利的将解题策略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变式练习来促进学生。
三、结束语
当今世界各国都关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各国课程标准中都将“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置于重要位置。如何根据解题现状来调整我们的教学策略是需要我们来进行不断探索和进步的。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注意培养学生计算能力,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同一个内容,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前提下,选择贴近生活的变式来训练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意识,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细节还有很多很多,本文的研究只是一个初步的认识,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不断加强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