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学习在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2020-08-20 06:29董晶晶康依情李伟
文教资料 2020年16期
关键词:参与式学习做中学班级管理

董晶晶 康依情 李伟

摘   要: 大多数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理论应用,“纸上谈兵”式教学虽然可以运用诸多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理论,但是学生终究缺乏教育教学的直接体验,无法突破学习瓶颈。参与式学习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将学习建立在真实的教育情境基础上,学生可以从教育实际出发,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再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理论向实践转化。

关键词: 参与式学习    班级管理    做中学

参与式学习是近几年在国内高校兴起的一种学习方式,源于“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教育理念,强调以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这种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高校人才培养的实践环节,如:见习、实习等。然而,师范生职业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单纯依靠集中性实践并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效果,如果依托小学班级管理课程,将参与式学习作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可以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原理融入实践项目当中,帮助学生实现学以致用,逐步培养反思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参与式学习最大的优势是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将学习建立在真实的教育情境基础上,亲自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尝试从教育实际出发,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再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为今后班级管理实践提供经验支撑,以此实现能力导向的课程目标,也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一、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目标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小学教育工作者,不论是否成为班主任,都需要了解班队管理的基本理论,以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从学生的见习、实习及工作的反馈情况来看,班队管理课程应以小学班级的常规管理为载体,帮助学生了解真实的小学班级和小学生,同时将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基本原理融入课程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以致用,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敏感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小学教师的职业标准。学生在学习了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够掌握小学班级管理主要内容,熟悉愿景确立、组织建设、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家校合作的途径与方法,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和管理理念,有意识地在班级管理中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相关理论,为今后承担小学班主任工作、进行小学班级常规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反馈和毕业后的跟踪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相关理论的应用,“纸上谈兵”式教学虽然可以运用诸多案例帮助学生理解教育理论,但是学生终究缺乏教育教学的直接体验,无法突破学习瓶颈。在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可以尝试以小学班级管理课程作为突破口,尝试运用参与式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当前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支持。

二、参与式学习的整体框架

现代小学教育对小学教师的职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高尚的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一践行,三学会”中的每个要素都离不开学生的真实参与,最终形成的建立在师德基础上的实践能力是小学教师职前培养的基本诉求。对于师范生的职业生涯来讲,教学与管理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桥梁,是教育理想和教育现实的桥梁,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起点。

首先,根据师范生的发展诉求、课程的学习要求、小学的教育管理需求,提炼出师范生参与式学习的内容(如:根据实践班级的小学生发展需求,设计一份板报),确定每项实践内容对应的成果形式(如:观察记录表/主题班会活动方案/学困生转化对策)。

其次,师范生带着实践任务深入小学班级,进行参与式实践,并将所见所闻所做所感通过任务书的形式体现出来,同时获得小学指导教师的评价。

再次,师范生回到大学课堂,将参与式学习成果进行整理和展示,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讨论,获得任课教师的评价。

最后,对于存在一定问题的实践方案,师范生可以根据讨论结果进行修改与完善,并提交给小学指导教师,获得二次评价。

所谓“教育即生活”,一是要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相结合,要求学校教育与儿童的生活相结合;二是要求教育应体现生活、生长和发展的价值,建构美好生活,教育要直接参与儿童的生长过程。参与式学习的要义是“做中学”,“做”的环节需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所以在学生参与项目之前,教师会将涉及的核心理论以讲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与此同时,将实践性强、可操作、小学有需求的内容以观察记录、具体项目的形式呈现出来,帮助学生在参与式学习中更深刻地理解理论、运用理论,学以致用。

三、参与式学习的实施过程

在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之前,教师必须思考以下关键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诉求、课程的学习要求、合作小学的教育教学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参与内容和适当的参与方式。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参考学生见习、实习、就业的相关反馈情况,考虑合作小学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需求,同时结合《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及小学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整体规划。从课程大纲入手,通过“提炼—补充—整合”三个步骤,完成课程内容的梳理,实现教材核心内容、实际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需求、教育学心理学与管理学的高度融合;在此基础上,进行参与式学习任务书的设计,将观察、记录、反思、举措等内容融入学生的实践项目中。第三个环节是观察,既包括学生深入小学进行的教育观察,又包括教师對学生进行参与式学习过程的观察,在这一环节,学生通过实际参与获得真实体验,将感受和困惑同时带回课堂,在分享心得的同时提出疑惑,通过交流与讨论提升认识,也是参与式学习的关键一步。最后一个环节是反思,在每一轮参与式学习结束后,学生都会提出一些对于教育现象的质疑,这些质疑既涉及职业道德,又包含教育理念与方法,遗留问题都是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的重要参考要素。

参与式学习在课程中的融入,是基于《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及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个体实践能力形成的规律,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突破原有的学习环境(从大学到小学),关注学生在真实教育情境中的直接体验,这也是师范院校与小学协同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方式。在学生深入小学班级的过程中,体现了作为一名“准教师”的基本素养,在参与式学习中的师生(师范生与小学指导教师)互动成为小学教师不断提升自我的契機。

四、反思与改进

参与式学习是国际范围内师范生培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中学会反思、学会改进。同时,参与式学习可以推广至其他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帮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反思和提升。当然,在参与式学习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之处:

首先,一线教师的指导需要保障。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深入小学班级进行观察、实践,依托的是大学与小学协同育人平台的建立,但是对于小学教师来说,指导师范生这项工作,虽是自我提升的契机,同样是一种“负担”,导致参与式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教师的指导无法得到保障,以致每一届参与式学习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阻力——参与实践的学生太多,愿意指导学生实践的小学教师太少。个中缘由纷繁复杂,小学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量、指导过程的不确定性、指导酬劳的微不足道、对于教学相长的忽视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参与式学习效果。为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联合科研、经费投入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小学一线教师的联系,为参与式学习实施提供更多的人力资源保障。

其次,改革学习方式最终指向需要明晰。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是教师教育的两个阶段,二者共同组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在强调职前职后“无缝对接”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两个阶段的区别及各自的不可替代性。简言之,职前培养的任务是帮助师范生获得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的实践能力、反思能力,这也是运用参与式学习的最终指向。我们强调实践,并不代表超越发展阶段、越俎代庖,而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形成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尽可能缩短入职后的适应期。

再次,参与式学习的层次性需要关注。学生在参与式学习过程中的行为与表现,既与学习个体的知识体系和基本素质有关,又与参与学习内容、方式和学习者的学习态度相关。学生学习的实际参与程度、投入程度在不同学习阶段会有不同的表现,同样的实践任务,面对不同的学生,效果也不尽相同。比如:有的学生对小学教师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与向往,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激情澎湃,即便遇到了困难,也能积极面对。同时,有的同学对参与式学习只有“三分钟热度”,一旦遇到困难便畏葸不前。对此,教师可以在实践观察中了解学生的参与程度,适时引导不断加深思考,获得更加深刻的体验。

最后,大学教师的综合素养需要提高。参与式的实施过程在教学空间、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个方面实现了跨越,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参与式学习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和参与式学习内容进行高度提炼(三个“加法”)——在经典教学内容上做加法,在学生研习能力上做加法,在实践机会上做加法。小学班级管理课程的学习涉及理论、实践两条线,由若干学习环节组成,学生在理解教育理论、参与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适时指导,尤其是在“实践与理论之间出现矛盾”的时候,更加需要大学教师基于理论的科学、正确的引导。因此,能否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跨学科的整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针对性指导,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极具挑战的内容,也是参与式学习对主讲教师的必然要求。

参与式学习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具体实践活动为主、平等参与和学生互动理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各个环节之中,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问题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则从信息传递的提供者、领导者转变为信息互动的推动者、指导者。参与式学习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将学习建立在真实的教育情境基础上,亲自参与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尝试从教育实际出发,结合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再回到实际问题的解决,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完成理论向实践的转化,为今后班级管理实践提供经验支撑,以此实现能力导向的课程目标,这也是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之一。

通过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成效,不仅限于基本实践能力的提升(做中学),还需要继续探索如何在实践中反思和改进(做中研),教研结合是未来基础教育对小学教师的更高要求,也是师范生培养的更高追求。

参考文献:

[1]武正营,汪霞.大学生参与式学习质量的评价理念[J].现代教育管理,2015(02):61-65.

[2]邢晓敏,李贻涛,张光烈.“全程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10):173-175+206.

[3]朱拥军,查永军.论参与式学习的层次性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09(05):34-37.

[4]钟志奇.论参与式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运用[J].教育与职业,2006(23):136-137.

[5]曾琦,杜蕾.参与式学习的本土适应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15):43-45.

基金项目:2017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小学班队管理》课程中运用参与式学习的行动研究”(编号:2017GJJG281)的最终成果。

猜你喜欢
参与式学习做中学班级管理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促进学生“参与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遵循“做中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论小学数学参与式课堂教学
参与式学习,走向化学课改最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