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少霖
蟳埔,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东海街道,百年来当地一直流传着“小矮人墓群”的传说。蟳埔海边,曾一排排放着上千个装有不及正常人一半大的“皇金”(泉州一带用于二次葬的专用骸骨陶瓷罐),后因埔旧村改造,现今那些“皇金”已迁移至附近山上。它们给人的印象神秘,那么山上也便是当地神秘之地。
这些骸骨是怎么来的?为何成群出现?难道泉州曾有过“小矮人”?蟳埔当地老一辈人很多都见过蟳埔海边的小矮人墓群,但是蟳埔和村子东边的金崎社区的村民对“小矮人墓群”的传说,似乎都只能零零碎碎说出些段子。村民说,这个传说从祖辈就流传下来了,但是都说不清楚这些墓群到底是什么来历。
据当地村民介绍,埋葬着“小矮人”的小墓包,以前集中或零星地分布在东海法石至蟳埔村沿江一带的海滩及山坡上。但是20世纪80年代,蟳埔旧村改造,很多人开始在蟳埔村沿江一带盖房子,这些小墓包被人们陆续迁移到附近的鹧鸪山上去了。
63岁的郑建华和76岁的谢生一直从事“土公”(风水师,专门帮过世的人收拣骨头)工作,曾帮人拣过这些小矮人的骨頭。两个老人家对小矮人遗骨形状的记忆还非常清晰。
谢生说,当时看到的“皇金”,直径25厘米到40厘米,高度约25厘米到40厘米。那些“皇金”里面的“小矮人”遗骨,大多只剩下头部的天灵盖和大腿腿骨,以及一些零碎的骨骸,并没有完整的尸骨。
这些装着“小矮人”的“皇金”没有写明遗骨主人的名字、生卒年代,也没有其他陪葬品。
这些小矮人至少经过“三次葬”。第一次是凶葬,葬的时候是整个人的尸体;第二次是吉葬,等尸体风化得只剩下尸骨的时候,人们把这些骨骼收到“皇金”里,以往村民看到蟳埔村口沿江一带的幽幽蓝色鬼火,便是这些“小矮人”骨骼发出的磷火;第三次葬,就是在鹧鸪山上。
“元兵说”:蟳埔周边流传着一句传说,“三家养一员,一夜蟳埔(杀)完全”。丰泽区文体局副局长郑剑文指出,蟳埔明清后才住人,元代的时候还是海滩。当时“三家养一员”是一种制度,说的是元兵侵犯泉州,加重了泉州百姓的苛捐杂税,大概每个元兵都可以向三户人家征税。最后,泉州百姓不堪重税,揭竿起义,一夜间把元兵杀个精光。
“倭寇说”:明清是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的时期,当时倭人和东南沿海海盗勾结,这倭寇中既有身材矮小的日本人,也有当地的海盗。“倭寇”来犯,最后被“抗倭”义士剿灭,集体葬在海边。郑剑文分析说,“倭寇说”较为合理,因为那些“皇金”且用糖水灰筑墓,属明代风格。
“瘟疫说”:蟳埔沿海是晋江的出海口,可能有一场瘟疫,席卷了晋江流域,众多小孩生命止于瘟疫,最后被集体埋葬在海边。不过如果是瘟疫,为什么身亡的都是小孩呢?
“孙权说”:有一种说法,三国时期,吴国孙权从海外抓来了一些“小矮人”,后来这些小矮人不知道什么原因集体在那儿过世。这个说法,疑点更多。三国时期,埔还没有形成村落,这些小矮人从哪来、死因又是什么!
“阿拉伯人说”:这种传说认为,蟳埔女的“簪花围”据传就是从阿拉伯传来的。因此,“小矮人墓”的主人可能是唐朝时到中国来的阿拉伯人。
清嘉庆年间蔡永蒹《西山杂志》载:“前埔者,蟳埔也,三十七都渡头蟳埔之尾焉。晋唐之际海滩也,宋时渐涸成陆地矣。其地指今三十六都临海埔之蟳埔也,元明之际始有村落。”蟳埔元明之际才有村落,这些墓群也应是出现在元明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