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敏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北京 100084)
我国中学生体质与健康最新调研结果表明,近20年来中学生体质下滑趋势得到了一定遏制,但依然形势严峻。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学生体育活动,然而,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协同促进中学生健康的局面仍未形成。当前,有不少中学生体育活动参与影响因素的研究,而综合考虑个体、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对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的数据,探析影响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的综合因素,以检验不同水平因素对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的影响。
我国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的综合影响因素。
本文使用2013年中国教育追踪调 查(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CEPS)数据。CEPS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设计并实施,内容涵盖家庭、学校、社区及宏观社会结构对个人教育的影响。本文关注的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区因素和社会因素,CEPS调查数据中均有涉及,共获得16158份有效问卷。
本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使用描述性统计和方差分析不同中学生群体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差异性比较。在因变量的测量上,本文使用“周体育活动总时间”代表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的水平。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计算方法为:周体育活动总时间=周一到周五平均每天体育锻炼的时间×5+周末平均每天体育锻炼时间×2。在自变量的测量上,本文观察5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个人因素(性别、受教育程度)、家庭因素(父亲学历)、学校因素(学校排名、周家庭作业)、社区因素(社会公园、体育设施)、社会因素(行政级别、地区、地域)。
2.1.1 不同个人因素差异下中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中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显著高于女性中学生;高中阶段周体育活动总时长高于初中阶段体育活动总时长。
2.1.2 不同家庭因素差异下中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从表2可以看出,父亲学历为小学及小学以下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短,父亲学历为大学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长。不同父母参加活动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短,同父母参加活动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长,同父母参加活动不同频率的中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1.3 不同学校因素差异下中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学校排名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学校排名中等及以下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短,学校排名最好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长。
表1 不同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
表2 不同父亲学历、同父母参加活动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
表3 不同学校排名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
表4 不同社区公园、体育设施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
表5 不同行政级别、地区、地域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
2.1.4 不同社区因素差异下中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从表4可以看出,居住地附近有社区公园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显著高于居住地附近没有社区公园的中学生;家庭所在社区有无体育设施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在社区有体育设施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显著高于所在社区没有体育设施的中学生。
2.1.5 不同社会因素差异下中学生的周体育活动总时间的比较从表5可以看出,不同地区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中部地区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短,东部地区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长,不同地域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农村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短,市/县城边缘地区的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最长。
以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为因变量,性别、目前学历、父亲学历、同父母参加活动、学校排名、周家庭作业总时间、社区公园、体育设施、行政级别、地区、地域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模型回归分析,可得到性别、同父母参加活动、学校排名、周家庭作业时间年龄、行政级别、地区及地域对中学生周体育活动总时间都在系数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这些因素对中学生课余体育锻炼参与具有重要作用。
2.2.1 个人因素方面基于性别分组结果显示,男性中学生的闲暇体育参与水平要显著高于女性中学生。研究发现,男性中学生身份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更为积极,男性中学生比女性中学生更加重视竞争和运动成绩,并且男性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更容易参与体育运动。基于学历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越多,受教育程度反映了中学生的认知水平。随着教育程度的提升,中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知也随之提高,也更容易将认知转化为参与体育运动的行为。
2.2.3 家庭因素方面基于父亲学历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学历越高,中学生的体育参与水平就越高,即中学生更容易通过角色模拟而增加更多的体育锻炼行为。但当父亲学历纳入回归模型时,并没有对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有显著影响。这说明考虑不同因素对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协同影响机制时,父亲学历相对来说并非重要影响因素。同父母参与活动方面,研究结果显示,同父母参与活动频率越高的中学生,体育参与水平就越高。
2.2.4 学校因素方面基于学校排名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学校排名越高,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水平就越高。这与好学校在师资力量、体育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的创新方面较完善,更容易引发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并且对中学生闲暇时间的管理更多有关。而中学生的周家庭作业总时间变相反映了学校的课业量,由于中学生闲暇时间是一定的,因此,不同活动参与时长具有互斥性。研究结果显示,家庭作业时间越长的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时间越短。
2.2.5 社区因素方面基于社区公园、体育设施分组研究结果显示,中学生居住地附近有社区公园、体育设施的,其闲暇体育参与水平就高。建成环境会影响人们的锻炼行为,居住周围环境的美观度越高、环境安全越好,越有利于人们进行体育锻炼。但当我们将社区公园和体育设施放入回归模型时,社区因素并没有对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有显著影响。这说明当研究不同水平因素对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协同影响机制时,社区因素相对来说并非重要影响因素。
2.2.6 社会因素方面基于行政级别、地区分组研究结果显示,省会城市中学生、东部地区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水平更高。中学生所在地的行政级别、地区,反映了中学生所处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县级城市中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并非最低,这与县级城市中学生中农村中学生多,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务农锻炼有关。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优于中部、西部地区,研究结果也反映出东部地区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水平最好。基于地域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市/县城边缘地区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更好,而城市中心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较差,这与市/县城的边缘地区有更多的可用于体育锻炼的空间,而城市中心因居住密度较大,可使用的锻炼空间也相应较少有关。
我国中学生闲暇体育活动参与有明显的群体差异。其中,男性中学生,同父母参与活动频率越多的中学生,学校排名越高的中学生,周家庭作业总时间越短的中学生,居住地位于省会城市、我国东部地区的中学生,学校位于市/县的边缘城区的中学生,他们的闲暇体育活动参与更多。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对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有显著影响。本文对了解中学生闲暇体育参与的差异、对中学生健康促进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中学生健康促进引导政策时,不仅需要综合考虑不同社会、学校的差异,而且还需要考虑中学生的个体和家庭差异,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社会环境、不同学校、不同家庭、不同教育水平、不同性别的中学生实施引导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