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龙
课外班上,老师要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妈妈,女儿说:“妈妈有一双大眼睛。”上完课,玩游戏的时候,妈妈不知怎么得罪了她,女儿气呼呼地说:“下次上课,我要说你眼睛小了……”
周末下班挤地铁时,感觉有些疲惫,掏出手机看到同事发的这条朋友圈,心头的潮湿灰暗,忽然被孩子的幽默点燃、照亮。
有趣的人和事,总是容易冲刷我们心头不开心的情绪。我继续刷屏,刷到前同事推送的一段童言童语——
小朋友看电视的口味一直很清奇,比如,《考古大发现》《荒野生存大挑战》《名医讲堂》。最近爱上了《健康之路》。昨晚给她洗澡时,她一脸认真地跟我讲:“妈妈,你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尤其是西红柿。”
“为什么?”
“这样不容易得前列腺炎。”
真是个操心的小孩,让人忍俊不禁。
我又想起另一位好友,他的朋友圈一度成为儿子的“糗事全记录”。最近这一条,风向有点变了——
放学回家,儿子不喊饿,不喊渴,拿起书包就进房间写作业。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以为他一定在学校闯祸了。结果人家来了一句:我就不能成长吗?
生命体验以个体生命存在为基础,强调对生活感受和生命意识的重视,是人在观照生死及一系列生存状态时的情感表达和感悟升华。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体悟作者蕴含在作品中的生命体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感悟生命、尊重生命,使生命意义得到彰显和扩展。当下,由于功利主义的盛行,分数是学生的唯一追求,语文教学大多被当作是以读、写、诵为目的的机械性知识传递活动,这样不仅抹杀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也忽视了学生的生命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应该关注生命体验,通过实施行之有效的策略,让学生在在体悟作者复杂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启发和引导,不断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那些被爸妈晒出来的小朋友,常常成为朋友圈最亮的仔,他们总是给我太多快乐。看看,这位邻家美女又在晒娃——
开学第一天,醒来听到要上学去,丰哥本来想哭的,可被我一夸是英雄又下不来台了,只能假装很起劲地穿衣服刷牙洗脸。洗着洗着就嗨起来了:“妈妈,早饭我少吃点,不然中午我会吃不下,中班没人喂的。”“妈妈,你又要给我交学费了吧,我要多学一点。”“妈妈,主角一般都是最后一个出场,我要不要等其他小朋友先去了我再去?”不要一下子这么成熟好吗?做妈的我有点吃不消。结果临出门前,他问了我一句:“妈妈,什么时候再放暑假啊?”
刚刚学会说话没几天,有小朋友就学会了“弯弯绕”。可能从书本里来,可能从电视上来,可能是与父母斗智斗勇的经验积累。曲径通幽,出其不意,孩子的幽默搞笑往往轻轻松松打破成人的套路。瞧这一家子——
晚上八点多,准备洗洗睡了。“妈妈,夏天什么时候过去啊?”“怎么了?”“我喜欢冬天。”“因为可以玩雪吗?”“可以泡脚。”“那给你在澡盆洗吧,这样也可以泡脚。”“我只要泡脚。”“但是夏天流了汗,不洗澡会臭啊。”“我就要在客厅泡脚。”“不可以啊,一定要洗澡的。”“我要一边泡脚一边看电视,呜呜呜呜……”“你是想看电视啊?那洗澡后看一集电视,再睡觉好吗?”立刻欢呼雀跃起来:“耶,好哦!”
嘿,这是绕了几个弯啊!
成年人拐弯抹角说话,大多是心机,而孩子说话时埋下的伏笔,多半是应对成人世界的智慧。
大学同学和七年级的儿子有过一段较量——
儿子:妈妈你把音乐关掉,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跟你说。
我将音量调低了一点。
儿子:妈妈,真的关掉,我说的这事很重要。
我:你说吧,万一事情很重要,有点音乐可以舒缓一下我紧张的情绪。
儿子:妈妈,你看一下我的手脱皮了,脱得很厉害。
我:开车不能分散注意力,脱皮没关系,可能是皮肤干,缺水。今天开始,洗碗洗衣服都不用洗碗机和洗衣机了,改由你手洗,三天后看效果。
儿子:那不行,洗洁精和洗衣液都很伤手的。
我:那就让它脱吧,老皮脱了新皮又长出来了,还更嫩!
儿子:你拍个照发给你的医生朋友咨询一下,会不会是什么严重病症的前兆?
我:自己先找度娘搜一下。
儿子崩溃状:妈妈你不关心我。
我:咋不关心呢?
儿子:你看都不看我的手一眼。
我:你小题大做。
儿子:你仔细看一下我手上脱皮的地方,就是我练字握笔的地方,我今天不能练字啦。
我:你累不累?不练字,没门!
儿子:啊……怎么有你这种妈?
孩子再“狡猾”,也斗不过“好猎手”,这弯是白绕了。
孩子的语言运用,跟外界环境的刺激、暗示相关;孩子的语言发展,又和亲子之间的互动质量相关,也和父母长辈的反应是赞是骂、是引导是误导相关。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又在一定程度上塑造思维,乃至塑造人的性格和命运,最终决定我们的文化。
王尔德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有趣,真的那么罕见、珍稀吗?其实,生活里并不缺少有趣的人和事,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所以,当你身边有这样一个古灵精怪、思路清奇的孩子,请善待他们吧。多一些宽容,少一点苛责,让他们保持那份天真可爱,成长得更自由、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