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同胞团结奋进誓夺“双战双胜”

2020-08-20 07:54肖志坚
当代贵州 2020年2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贵州

肖志坚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彰显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显示了各族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在这个迎接脱贫攻坚大考,交上合格答卷的历史时刻,在这个彻底撕掉贵州千百年来贫困标签的关键时刻,各族同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起强大力量,奋力夺取“双战双胜”。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这个心愿和目标,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贵州省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1/3,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的2/3,是民族工作的重点地区。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个目标,同心同德、迎难而上、顽强拼搏,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贵州由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转变为减贫人数最多的省份,民族地区贫困人口从2012年年初的590.6万人减少到2019年年底的19.43万人,各族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基本权利得到有效保障。

2020年,是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贵州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冲刺90天 打赢歼灭战”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剩余贫困人口6月底已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未出列贫困县、村已全部达到摘帽退出条件,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胜利在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这个迎接脱贫攻坚大考交上合格答卷的历史时刻,在这个彻底撕掉贵州千百年来贫困标签的关键时刻,惟有各民族同胞团结一心、奋力拼搏,在不断加强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凝聚起强大力量,才能夺取“双战双胜”。

把团结的汗流到一起

汗水浇灌收获,实干笃定前行。促进各民族交往,就是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贵州各级各部门一手抓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抓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帮助民族地区企业和民贸民品企业复工复产,全力保障少数民族群众复工复产后就业创业工作。

各民族地区聚焦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切实改善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深入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少数民族工作,促进92万少数民族搬迁群众真正融入社区。在党中央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帮扶行动以来,毛南族、仫佬族等人口较少民族聚居的77个行政村实施了率先小康行动计划,目前77个行政村已全部实现脱贫,76个村已基本实现小康。

贵州省全国唯一的毛南族乡——平塘县卡蒲毛南族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路网全面升级,安全饮水全面达标,住房保障全面实现。贫穷、偏远、落后、闭塞已经不再是卡蒲乡的代名词。卡蒲乡的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35.8%下降至目前的百分之零,未脱贫人口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全国唯一的水族自治县黔南州三都自治县,通过稳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每家每户利用房前屋后的闲置空地,发展出以“小菜园、小茶园、小果园、小药园、小田园、小作坊、小养殖”为主要内容的“七小庭院经济”,庭院经济的种类越来越多,水族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今年3月,三都水族自治县实现脱贫摘帽。“七小庭院经济”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农业农村部列入中国脱贫产业发展典型案例。

把团结的话说到一起

促进各民族交流,就要学好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消除语言沟通障碍,让各民族在相互交流中相互了解、彼此包容、相互尊重,更好地加深民族情感,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

惠水县好花红布依族乡村旅游景区。(作者供图)

各地把实施“双培”行动(实施少数民族群众汉语言和实用技能培训计划)作为促进少数民族群众交流的重要内容,采取编译双语教材、制作音视频、开设双语专栏广播、打造手机App学习软件等多形式开展培训,截至目前共培训群众44万人。

铜仁市松桃自治县结合民族特色,开展苗绣培训,苗族学员田丽群通过培训后聘请绣娘做工,每人月平均工资3000元左右;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镇新寨村苗族妇女杨云姐,通过“双培”培训找到工作,带动全家脱贫;黔西南州兴义市三江口镇安沙村的布依族学员刘光芬在培训中学会了汉语,又参加了刺绣培训班学习,找到了离家近的工作,不再外出务工。

贵州省民宗委联合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农业农村厅共同发力,实施“双培”促“两业”(促进就业和产业发展)行动,重点围绕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当地特色产业开展实用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就业和发展产业能力。通过培训,少数民族群众的汉语言使用能力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进一步增强,少数民族群众感恩奋进意识进一步提升。

把团结的心聚在一起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促进各民族交融,就是要不断增强各民族的文化认同。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以来,铜仁市、黔南州、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先后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州)。全省各地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58个、省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1314个。各地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黔西南州册亨县制作的以“布依蓝”为代表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服饰,通过成立合作社、依托电商平台、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销对接,推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为布依族文化走出大山带来新机遇。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县依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马尾绣民族文化,全国人大代表宋水仙等多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带领万名水族妇女将指尖上的马尾绣带到了线上,带进了舞台,带出了大山,作品销往海内外,走上国际时装周,2019年销售额达1.36亿元,成为脱贫攻坚新亮点。

2019年,贵州代表团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夺得一等奖21个,在全国34个代表团中位列第二。在全国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27个集体、34名个人受到表彰。

小康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彰显了党和政府的责任担当,彰显了各族干部群众不懈奋斗的坚定决心。多元一体、共生繁荣的民族文化促进了多彩贵州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2020年转眼已经过半,时间不等人,历史不等人,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共同携起手来,做时间的奋进者,做历史的奋进者,凝聚力量为奋战2020、决胜2020,确保高质量打好收官战,奋力夺取“双战双胜”,为开创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贵州
·杨宁出席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现场推进会时强调·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童心绘团结 各族一家亲
少数民族的服装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民族团结的内蒙古样板
贵州古驿道
让世界感知多彩贵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