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覃淋
早上8时,田茂来出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我现在是社区里面的一名治安协管员,不光要宣传法律政策、调解邻里纠纷,更重要的是在社区里倡导文明新风,让社区更加和谐。”说起自己的工作职责,田茂来满是自豪。
田茂来一家三口今年刚搬迁到沿河自治县沙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家中父亲瘫痪,母亲患尿毒症,由于要照顾患病的父母,20岁的他只能在安置点附近打零工。了解到他家的困难后,县人社局和社区上门给他联系了公益性岗位,让他既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也能更好地照顾父母。
“感谢政府帮我安排了这个工作,赚钱的同时还能照顾父母,我一定好好干。”田茂来感激地说。
近年来,沿河自治县整合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开发公益性岗位,解决贫困劳动力和搬迁群众就业难题。
今年3月,铜仁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印发了关于实施“七个一批”支持沿河自治县脱贫攻坚的通知,加大对沿河自治县就业援助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和支持沿河自治县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和就业援助岗位解决因学、因病走不出去就业的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并支持沿河自治县开发公益性岗位1000个,开发就业援助岗位3800个。
保障就业,就要进一步用好公益性岗位。如今,全县像田茂来这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还有很多。
土地坳镇关怀村精准扶贫户文淆,因为疫情的影响没能出去打工,孩子读书需要钱,一筹莫展的他听说县供电局施工队需要人,立即去报名,经过短期培训,文淆上岗成为了一名电力施工人员,每天170元工资还包三餐。
沿河自治县官舟镇(和舟社区)劳务就业扶贫业务工作培训会上,人社干部为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提供就业指导。(沿河自治县人社局供图)
淇滩镇土地坳村贫困户侯小江,因脚患三级残疾,家里有3个小孩,家庭十分困难。为解决他的就业问题,人社部门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他当乡村保洁员,负责土地坳村二组街道卫生工作,生活有了保障。
“自己腿脚不便,不能干重活、累活。”侯小江说,现在自己不但每月都能领到工资,增加家庭收入,还能力所能及地帮村里干点事,感到很光荣。
“我们推行公益性岗位扶贫,就是通过搭建平台,让那些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自身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活干、有钱挣、早脱贫。同时通过公益性岗位平台,引导部分‘思想贫困’户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增加收入,实现自我脱贫。”沿河自治县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步,沿河自治县还将引导、帮扶、带动有就业意愿的农村贫困劳动力多形式、多渠道实现就业,为贫困群众开启脱贫增收“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