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网络影响因素解析及对策

2020-08-19 00:50陈锋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8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

陈锋

[摘           要]  当代网络和移动通信高度发达,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性的同时,也给在校大学生带来学习倦怠的负面影响。尝试从网络环境生态、网络信息内容等不同角度,解析导致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网络因素,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网络消极影响的对策。以期大学生能够正确面对网络时代,消除学习倦怠,完成学业任务。

[关    键   词]  学习倦怠;互联网;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160-02

一、概述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必须学习时,就会感到厌烦,从而产生一种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这种消极对待是一种非常不健康的状态,学生表现颓废、缺乏活力,经常会感到精力不足、容易疲劳,学习效率低下,严重的甚至出现一系列的心理综合病症,例如易怒、紧张、沮丧和低自尊等。

这种倦怠现象在所有的大中小学生中都有可能发生,而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这种学习倦怠现象显得尤为突出!很多大学生,他们对老师、家长和周围事物持消极、冷漠、反感甚至对抗的态度,他们与课堂若即若离,对知识点浅尝辄止,甚至完全游离于课堂之外,趴课桌睡觉或者与周围同学打闹嬉戏;而课后,他们更是远离学业和书本,万不得已抄袭作业上交了事,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根本无从谈起。

另外,课堂上的种种倦怠情况也让大学教师感到权威的丧失以及角色的失衡,教学激情在近乎“自言自语”或者“针锋相对”的课堂教学中逐渐消失殆尽。这种工作上的无成就感极易催生职业倦怠,促使教师转向被动敷衍教学,构成新一轮的恶性循环。因此学习倦怠现象会对学生个人成长、学风建设及社会发展都将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背离了高等教育的目标。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学习倦怠问题,成了高等院校教改科研的重要课题。

要解决学习倦怠问题,首先必须认清学习倦怠因何而起,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出解决的对策。学习倦怠的起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阶段,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外部环境因素对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学习动机影响较大,因此,对外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引发大学生内心主观厌学的外部客观原因,这样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对症下药,在教学和管理中营造适应学生心智健康成长的宽松环境,引领大学生自我调控,发挥他们的自觉性,最终克服学习倦怠,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网络对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解析

在影响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外部因素中,现代大学生极易受网络和手机的影响。我们已经身处一个互联网极度发达的年代,随着智能手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手机为载体的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影响有正面的,比如对我们生活的便利性、学习的帮助、工作的助力,都有非常好的作用。但同时,科技的发展也是双刃剑,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也会给大学生的学习带来冲击。本文就尝试分析大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学习倦怠问题。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以手机为基础的互联网环境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互联网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带来的学习倦怠

互联网是个大型资源库,知识的获取极其便利。从好的角度看,这对现代大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非常正面的帮助作用。但是,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非常大。由于学习资源的获取太过容易,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学习不愿意辛勤付出,他们稍微遇到一点学习困难就上网去搜寻答案,或者在线找同学解答,这样对学习成效毫无帮助。这种“拿来主义”的学习倦怠,代替了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成为一些大学生常用的应付学习的手段。

(二)社交软件对学习的影响

随着手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社交活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传统的面对面、写信、电子邮件等沟通方式已经退居二线,以微信、微博、QQ为代表的网络社交软件,开始占据主流社交渠道。大学生在这股潮流的裹挟下也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不用出门便可以拿着手机和好朋友聊个没完,可以刷好友的朋友圈几个小时。这样可以轻易进行的社交,花在上面的时间多了,自然学习的时间就会减少。比如在教室、在圖书馆,以前只能看书学习,现在可以捧着手机和朋友聊天,原本纯粹的学习环境,有了手机就可以做很多和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效率大打折扣,学习倦怠也会伴随发生。

(三)网络游戏对学习的影响

网络游戏对大学生的冲击就更大了。年轻人喜欢玩游戏,网络游戏产业蓬勃发展,各种类型的游戏层出不穷。为了玩好游戏,除了金钱的付出外,还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对于一些自控能力差的大学生来说,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影响其学习的最大问题。课余时间大量消耗在游戏上,不看书、不做作业;有些人晚上熬夜玩游戏,白天逃课或者上课没精神打瞌睡;更有甚者上课偷偷玩,或者偷偷研究和游戏有关的东西,没心思听课。这样被游戏侵蚀的学习倦怠,对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非常大。

(四)网络娱乐方式对学习的影响

除了游戏,网络流行的各种娱乐方式,也会造成大学生的学习倦怠。比如抖音、快手等应用引领的短视频拍摄浪潮,席卷全社会,尤其对年轻人影响很大,对一些热门短视频,大家争相模仿。而要拍好,必然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有些稍微复杂一些的拍摄,可能花费一天时间也未必能拍好。在微信朋友圈,亲朋好友们晒出来的各种娱乐内容,大学生也会争相模仿探究,如登山、赛车、街舞、极限运动等,这些在网络上被放大传播的娱乐方式,对追求新鲜刺激的大学生具有很大的诱惑力,一旦投入进去,势必大量挤压学习的时间。

(五)网络赚钱效应带来的冲击

互联网的特点就是信息传播极快。各种事件、观点、评论,可以在一瞬间传遍整个社会。大学生虽然身处校园,也随时可以在网上冲浪,接收各种渠道传播的信息。这些信息中,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影响最大的一类应该是各种赚钱的方式。因为绝大部分大学生学习是为了毕业以后的就业,也就是如何工作赚钱。但是网络充斥着各种所谓赚钱效应,良莠不齐吸引眼球,在这么多诱惑面前,有些判断力差的大学生就容易迷失自我,对学习失去热情,产生厌学情绪,一心只想着跟别人学着去赚钱。而网络的炫富追求享乐拜金主义,加剧了对部分大学生的冲击,导致他们产生读书无用论思想下的学习倦怠。

三、针对网络引起的学习倦怠的对策

以上分析了引起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网络因素,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或多或少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不良影响。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去消弭网络时代导致的学习倦怠,具体措施可以有以下几点。

(一)开发互联网模式的教学管理新方法,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既然互联网是把双刃剑,那么学校应该用好这把剑,使其为大学生的学习做正面的贡献。比如可以开发各种网络教学新模式,可以通过建立教学的在线社交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答疑,也可以把原本有明确答案的作业,改编成开放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去互联网找资料完成自己的题目,没有标准答案自然无法抄袭,培养学生开拓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提供和课程相关的音视频资料及其他资源,这些根据网络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减少学习倦怠,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抵御能力

网络信息五花八门,其中一些信息对大学生的学习有不良影响。学校和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他们作为大学生必须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要是没有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扎实的文化和道德修养,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中就没有根基,那些表面上风光的赚钱效应都是昙花一现。让学生理解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他们对网络中各种信息干扰的抵御能力,消弭学习倦怠的情绪。

(三)加强对大学生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教学秩序

对于有些自控能力差、不自觉的大学生,加强教学管理是必须的。比如上课严禁玩手机,晚上熄灯断网按时作息,对因为上网或者玩游戏导致的迟到、早退或者没有完成作业的情况,建立相应的处罚机制。另外,建立严格完善的学习评价和考核机制也非常重要,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落在实处。

(四)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互联网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如果比较严重的话可以称之为犯上网瘾。社会的支持是降低压力的消极结果和提高心理健康的重要资源。因此,为了纠正网络对大学生的侵害,维护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预防心理疾病发生,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机制系统,开展一系列心理导向活动来引导不同时期的大学生,增强大学生对未来生活的预见性。另外,在学习生活中,大学生可能遇到各种冲突,学习、工作及人际交往中会遇到各种挫折,不能放任他们在网络的虚拟空间沉浮,需要引导他们面对现实,做好心理调控,正确认识自我,加强自身个性修养,锻炼坚强的意志。

(五)学校多组织各类活动,让学生融入现实的集体中

学校应该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通过各类活动,把学生从网络世界拉回到现实世界中来,克服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慵懒思想,呼唤自信,振作精神,让年轻的学子激荡起应有的活力和热情。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学生培养对同学、对老师的兴趣,乐于合群,积极参加学校或班级活动,与同学、老师友好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教育他们善待身边人,不被网络不良资源侵蚀。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倦怠,不仅仅是大学生本人的因素造成的,它还和社会、学校、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社会影响因素方面,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冲击越来越大。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人人都离不开网络。高校的教育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网络的双刃剑作用,会对大學生的学习倦怠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学校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合理利用网络,自觉规避网络的负面影响;要引领他们树立学习第一的正确价值观,消减学习倦怠,认真完成学业任务。

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

[2]于丹丹,赵海楠.大学生自尊与学习倦怠的关系研究[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

[3]贾宁,王美璇,代景华.高职生学习倦怠及内部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1).

[4]孙晓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5]王小新,苗晶磊.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自尊与学习倦怠关系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

[6]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1).

[7]陈华,张瑾,陈树.高职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1).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学生写话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