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研究

2020-08-19 00:28李安全邵兴周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8期
关键词:校企深度培训

李安全 邵兴周

[摘           要]  以德宏职业学院与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为契机,分析传统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可实施的解决策略,阐述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创新机制,构建基于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时代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关    键   词]  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94-02

深化校企合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结合学校与企业双方力量,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发展。以德宏职业学院与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开展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

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是对传统校企合作的深化,旨在培养理论扎实、实践技能娴熟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的特殊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增强企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校企双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意识,明确并强化校企双方的培养责任,构建基于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一、传统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近年来,校企合作已经进入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的深入实施阶段,随着教育深化改革以及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校企合作也已经在多个地域实施,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卓有成效。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企业、学校、学生三者步调还不够协调,在校企合作深入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学校热,企业冷”的矛盾,不能较好地调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1]。

(一)传统校企合作的层次不够深入

传统校企合作仍停留在学生实习、人才“订单班”培养、教师企业挂职锻炼等方面,企业除了接收学生见习、毕业实习外,不参与学生在校期间的培养过程,未能凸显培养应用型专业技能人才的针对性。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专业技术发展前沿知识普及,学生无法了解企业生产流程改进及生产工艺升级知识。如此培养的毕业生,知识体系滞后于企业对生产工艺与生产流程的要求,毕业生不能被高新技术企业所接纳。在专业技术改进、产品研发能力方面,传统校企合作缺乏技术研发合作,还停留在为企业提供简单重复的生产劳动,或短期的实习服务,未涉及高、精、尖技术的研发,校企双方在“利益”上很难找到合作的契合点,校企合作的层次很难达到理想深度。

(二)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责任失衡

职业教育由于受师资条件、专业技术发展、实训设备等因素影响,学校培养的技术人才的专业技能或多或少滞后于专业前沿技术,出现学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严重的将造成企业对学校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不认可。另外,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初衷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联合企业培养大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行业企业技术改进;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追求利益的,若在校企合作中看不到利益,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降低[2],学校与企业在校企合作的责任会逐渐失衡。

二、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的实施途径

德宏职业学院与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加快提升校企科研合作能力和水平,推进科研成果转移转化,经双方友好协商,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雙赢、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平等自愿、友好协商的基础上,签订无人机校企合作协议书。根据校企合作协议中人才培养与科研合作的内容要求,校企双方共同合作,成功申报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根据市场发展前景及企业需求,共同制定、修改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先进制造人才、飞手等人才联合培养;共同策划、组织、申报和实施科研项目,成功申报校本课题——德宏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研究。

(一)成立无人机工作小组、教学管理小组

学校、学院及企业领导及校企合作项目相关负责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商讨和解决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的重要决策及解决重大问题,统筹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的有序推进。学院副院长和企业选派1名企业资深管理干部、教学团队及相关教学工作人员组建教学管理小组,其中教学团队是由3名理论水平扎实、实操技能精湛、飞行技术娴熟的工程师与校内专业老师配合,组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在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现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深化“双师型”教师改革的目标。教学管理小组定期商讨和制定无人机培养目标、培训方案。校企双方共同统筹推进无人机校企合作项目,如果有教学管理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工作领导小组商讨解决。

(二)明确无人机培养方法,确定创新教学理念

校企双方根据专业及课程设置情况,一致决定以机电工程学院为试点,采用兴趣小组的形式开展多旋翼无人机培训班。经过校企双方的广泛宣传及精心准备,动员对无人机感兴趣的学生报名参加无人机培训兴趣小组,最后经过层层筛选,挑选52名优秀学生参加第一批次的无人机应用培训,后续批次将在学校所有专业及全校学生中展开选拔,为对无人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一个额外的学习机会,丰富学生的职业技能板块,为以后职业发展提供一种选择。

传统的教学理念通常被视为被动的“填鸭式”教学,老师教的内容就是学生学习的知识,除此以外,就是学生的知识盲区。无人机培训兴趣小组采用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理念,通过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方式、教学项目等手段,融合无人机飞行专业理论知识、模拟软件模拟训练、真机飞行训练等理论教学及实践科目,通过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理论及技能水平;再以无人机飞行训练反馈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实践专业技术水平。

(三)无人机培训兴趣小组实施策略

无人机培训兴趣小组采用校企双方共同培养的教学方式,有校内教学和企业培养两个阶段。校内教学主要开展无人机理论知识讲解、模拟器模拟练习、实操飞行训练等三个培训环节;企业培养全程由企业工程师按照企业对员工的培养要求,按照企业人才培养过程严格培养。

1.校内理论与实践教学

无人机培训兴趣小组的培训时间完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生的学习动力完全依靠学生的学习兴趣支撑。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理念力求通过贴近无人机应用生产实际,教学团队相互配合,搜寻教学案例、创设教学场景、选择教学方式、搭建教学项目。根据学生对无人机感兴趣的心理特点及学习向往,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营造生产、学习立体化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保持好奇的学习状态,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习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论课上,将不同型号、不同用途的无人机实物、模拟器等教学设备带入课堂,无人机模拟器每位学员一台,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通过立体的培训插图,结合无人机实物、模拟器讲解无人机的构成、零部件的作用、各系统的功能、无人机的组装与维护技术、飞行控制原理等专业知识。理论课后进行理论测试,测试未通过的学员将不能进行模拟练习阶段的培训。模拟练习运用模拟器在计算机上,利用无人机飞行模拟软件模拟飞行训练,模拟练习结束后进行模拟测试,测试未通过的学员将不得进行实操飞行训练阶段的培训。

实操飞行训练,由企业工程师指导学生组装、维护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在合适的场所开展无人机飞行训练。在整个培训结束后将进行理论结业考试及实操飞行测试,测试未通过的学员将无法获得结业证书。

培训课上坚持不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考核,检查学员的学习情况。教学团队每天在“无人机工作小组”微信群里汇报当天无人机培训班学员的学习及训练情况,针对遇到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由教学管理小组研讨解决。

2.企业培养,提升专业技能

校企双方通过对培训学员严格考核,从获得无人机培训结业证书的学员中精心挑选10名学生,利用暑假时间到云南高科新农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企业见习。学习不同型号无人机的组装、维护、维修,训练无人机的操作技术及模拟外出任务,并跟随农业植保工作人员到田间地头喷洒农药,到实际工作场地现场观摩、学习,练习操作技能。

企业见习旨在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所有学习内容都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并且整个学习过程都是以兴趣为导向的。在生产线、组装车间、维修工作室、农业植保现场发现问题后,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经验,不断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三、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成效分析

深度校企合作相当于把企业资深工程师请进学校,与学校专业教师按照企业人才需求的标准共同培养学生,可以实现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领军企业,针对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决定培养形式,培养促进地方经济、地方产业发展的人才。另外,企业管理骨干、工程师会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创新创业理念,讲述企业发展故事及企业优秀员工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教,促进教学改革。同时,企业还能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利用所学专业技能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比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深度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与职业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双师型”建设的新起点。传统的师资队伍培训可以显著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与教育教学方法,但在专业实践技能方面就显得较为薄弱。在深度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的管理骨干、工程师、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培养学生,大家相互学习与指导,对学校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提升有显著促进作用,不但打开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突破口,而且雄厚的师资队伍成为学校培养高质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3]。

四、结语

无人机深度校企合作项目的开展,为构建基于学校与企业“双主体”的深度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助力,能有效地加深校企合作的层次,提高校企双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质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照军,王秀荣.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2014(33):23-24.

[2]顾伟国,冉云芳.校企合作:产业发展和技能人才培养匹配的桥梁:《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解读[J].江苏教育,2019(20):15-18.

[3]马俊涛.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方式初探[J].新校园(中旬刊),2015(8):13.

编辑 郭小琴

①基金项目:德宏职业学院无人机应用深度校企合作研究(项目批准号:XJ2018011)。

作者简介:李安全(1990—),男,云南德宏人,碩士,讲师,研究方向:自动化技术。

邵兴周(1969—),男,云南德宏人,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猜你喜欢
校企深度培训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会议·培训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会议·培训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