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就思政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进行讨论,了解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意义以及当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情况,并对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和描述,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 键 词] 思政教育;大学生;法治意识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54-02
对于法治教育而言,高校是非常重要的载体,从思政教育视角,对法治教育环境进行全面的优化,构建全新的教育环境,对现代高校法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高校法治教育情况来看,其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对法治教育工作的效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限制了学生法治意识的增强。对此,还需要相关高校在明确各个问题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培养构建良好的环境基础。
一、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
1.大学生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大学生的发展而言,法治意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意识培养,强化其法律素质,使其知法、懂法,能够在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同时,增强其思想行为的规范性,帮助其形成遵纪守法的意识,并从法治意识层面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也是现代法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2.对于高校而言,针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意识培养,能够为国家依法治国战略的不断深化提供基础保障,特别是针对大学生实施思政法治教育,能够进一步推动法治教育工作的落实,且将其与大学生职业生涯以及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体现高校人才培养中的依法治国理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意识培养,实际也是在高校中践行依法治国的过程。
二、高校對大学生进行法治意识培养的现状
(一)法治教育落实不到位
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法治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自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但就目前的高校法治教育情况来看,对于学生思想政治觉悟、个人修养以及行为习惯缺乏关注和管束的情况还非常普遍,很多高校往往会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学生学习发展和未来就业方面,而对于学生法律素养以及道德修养的培养则不够重视,致使法治教育工作严重滞后,无法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全面的增强。
例如,很多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参与网络直播等活动;在互联网当中肆意发布与规范不符的言论;频繁出现网络借贷等情况,而学校却无法对此类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管,导致学生过度沉迷虚拟世界,面对利益和金钱缺乏底线,无法坚守个人原则,很多学生都深受其害,这主要是学生的法律意识较为薄弱、无法明辨对错或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造成的[1]。
(二)法治教育方式较为单一
很多高校在落实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方法老旧、单一、僵化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法治教育的效果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首先,以课堂教育作为主体的方式,使法治教育活动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不能对教育活动进行积极的参与,严重影响了法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高校在主题教育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与思政法治教育缺乏关联,导致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缺乏相应的环境基础,这使思政法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形式化问题,难以推动法治教育的进一步深化。
(三)缺乏完善的教育制度
当前阶段,很多高校还没有针对法治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的教育制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法治教育的质量。首先,在高校中,法治教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法治教育的开展往往会掺杂在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在这种情况下,法治教育被一带而过,很难获得真正的效果;其次,法治教育方面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相关教育活动缺乏制度支撑,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都有待增强;最后,未能将法治教育与学生的专业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法治教育缺乏渗透,与专业教育存在脱节的情况,这也对法治教育的效用发挥造成了不利影响[2]。
三、基于思政教育培养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具体措施
(一)对法律信仰教育进行强化
伯尔曼曾说过:“法律必须被信仰,缺乏信仰的法律将会变得形同虚设。”因此,在落实思政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只是单纯地进行法律知识教育,而是要在此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也只有学生真正地信仰法律、尊重法律,才能将法治观念内化到自身的思想和行为中,使书本中的法律践行于社会实践,从而对他人的合法权益保持尊重,明确自由的界限,并能够通过法律途径对纠纷问题加以解决,在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自觉抵制违法乱纪的行为[3]。
与此同时,高校要认识到,法治教育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政治性、知识性以及实践性,它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工作,在落实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育的目标、内容以及规范加以明确,还要保证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而从本质上来看,法律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制度规范,其更像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所以,相关教师在落实法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首先要强化自身的法律信仰,并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来影响学生,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增强其法治意识的同时,加强其行为的规范性[4]。
(二)对法治教育环境进行优化
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还需要高校对法治教育环境进行积极的创建,利用浓郁的法治氛围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其能够对法治教育进行积极的参与。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在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时,要对法治教育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法治教育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2)高校应该认识到法治教育的重要地位,并且要对教育形式进行积极的创新,使法治教育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中进行有效的渗透。例如,设置校园文化节或者是将法治教育作为主题开展各项校园活动,使法治教育工作能够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地结合起来,营造浓郁的法治氛围;(3)在落实法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法治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保持尊重,构建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在开放的教育空间当中对法治教育内容进行全面的导入,使法治教育能够延伸到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5]。
(三)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增强教育引导
对于任何教育工作而言,学生都是教育的主体,在法治教育中也是如此。所以,在对学生法治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教育引导工作进行强化,要让法治意识成为约束学生思想行为的重要条件,以此来增强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其次,要对教育形式的丰富性进行不断地增强,要将法治教育当作重要的教学内容来实施。例如,将各系部作为基本单位,对学习交流会以及法治教育培训班进行积极的组织,聘请法律专家进行授课,以此来增强法治教育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以此来提高法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最后,要针对法治教育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规范,可以将学生法治意识方面的培养成果作为考核内容,有效提升教师法治教育的积极性,使其教育引导作用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总而言之,学校在落实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法治意识培育的主体,应该利用思政教育框架,进行思想导入和教育引导,使法治教育能够更具活力[6]。
(四)利用新媒体对教学方法加强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理念及方法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中,使相关教学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此,高校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对学生的法治意识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对新媒体平台加强应用,将其作为教学的载体,进行法治教育的创新。(1)利用新媒体对法治教育平台进行有效的拓展,可以利用微博以及微信等平台,落实互动教学,使法治教育能够在学生的生活以及学习中进一步渗透,而且利用新媒体进行案例推送以及在线答疑,能够使法治教育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学生只要通过移动端即可进行学习,有效突破时空的限制;(2)要对新媒体法治教育平台进行积极的建设,学校可以在官方网站上设置法治专栏,或者是在微信平台中创建法治教育公众号,利用网络平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3)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已经有很多“00后”进入大学校园,作为新时代的青年,“00后”的思想更为前卫,对此,在落实法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进一步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要通过多元化、开放式的教育平台,实现各项教学内容的整合及利用。而利用丰富多彩的网络主题活动,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提升其参与法治教育的积极性,这对于法治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7]。
综上所述,针对大学生加强法治意识培养,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性,还能使其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强化,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以及法治社会的深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必须对相关工作保持重视,结合思政教育理念对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使大学生的法治意识能够得到不断增强。
参考文献:
[1]张俊杰.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探索[J].凯里学院学报,2018,15(4):43-45.
[2]陶小模.思政教育視阈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方法探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7,32(4):45-47.
[3]姚佳.思政教学中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4):43-45.
[4]黄理平.法治理念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147-149.
[5]王倩.基于思政教育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 高考,2018,35(17).
[6]杨锐荣.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谈大学生法律意识[J].管理观察,2017,22(4):157-158.
[7]王婧惠.基于思政教育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J].课程教育研究,2017(35).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中共湖南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湖南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项目(编号:19GG13)。
作者简介:杨涵茜(1982—),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硕士,常德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或法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