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8-19 23:57张煌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8期
关键词:育人院校精神

[摘           要]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人才的重要输出地,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促使学生可以全面发展。基于文化育人视角下,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为此,主要对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以及具体培育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分析。

[关    键   词]  文化育人;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52-02

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主要目标是向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所以要求职业人才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持续发展。这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基于“文化育人”视角下,高职院校职业教育需要向内涵精神转变,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信念,促使其养成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进而培育出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可见,本文对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

加强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的部分。基于“文化育人”视角下,高职教育正从单一的技能型教育逐步转变为精神内涵的教育,提高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拉近学生素养和企业文化的距离[1]。

(一)有利于实现办学目标

随着社会以及用人单位对职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的转变,高职院校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从单纯的“学校人”向合格的“职业人”进行转化,而构建职业精神教育模式,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培养,可以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精神,更有利于学生职业发展,使高职院校办学目标得以实现。

(二)有利于落实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的培养,首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专业技能,从而适应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仅局限于技能提升,更需要促使学生可以在岗位工作中实现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实际教育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使学生具备钻研、创新能力,从而促进职业发展[2]。

(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从当前各大企业人才需求情况看,不仅仅需要学生具备基础的技能,更注重学生诚信意识、协作能力、团队精神、责任心等必要的職业精神,这足以说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偏向于素质需求,因此,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精神

(一)爱岗敬业精神

在职业道德中,爱岗敬业是基础,需要职业者热爱本职工作。但是从目前高职学生职业选择情况看,要求收入待遇高、工作环境好,大多学生并没有考虑到企业发展,也缺乏对自身创造价值能力的正确认识,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敬业精神,没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追求[3]。而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长久发展取决于员工的敬业程度,只有具备爱岗敬业精神,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促进企业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的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分析自身能力,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进而可以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自主学习能力

员工在职业发展中需要具备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不断实践、不断学习,进而提升工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自身发展的目标。虽然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学习了大量的知识,但真正步入社会工作岗位后,学生会遇到一些新问题,如果仅仅依靠学校的知识,将会难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发展,因此,高职学生应该具备自主学习的理念,在实际工作岗位中不断自主学习,积累经验,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综合能力,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4]。

(三)团队合作精神

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完成,因此要求每个团队成员不仅要有较强的个人能力,还要具备协同合作的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更好地完成工作,有利于学生融入工作团队中,从而逐步形成相互尊重、帮助、团结、顾全大局的意识。

三、文化育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路径

(一)加强职业价值观教育

1.职业认知教育

高职院校可以开展职业认知教育,通过有效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认知,增强学生对专业职业的认可度,同时也帮助学生对工作环境以及行业发展有初步了解。而后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职业认知教育”,通过学生亲身体验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职业价值意识[5]。

2.职业理想教育

高职院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专业进行结合,通过对学生本专业以及行业发展情况的介绍,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坚定职业信念。例如,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可以结合当代互联网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对电子商务课程进行改革,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整改,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任务驱动项目化、教材载体系统化进行全面落实。在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中,要合理融合思政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职业价值观。还可以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深入企业环境中,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熟悉行业,从而进一步坚定职业理想。

3.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高职院校可以分专题组织讲座,帮助大一学生在刚步入校园就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后进一步明确相应能力素质的培养措施,并有效落实到实际中[6]。而高职院校班主任则可以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学生对自我进行提问:“喜欢什么?喜欢做什么?”为学生选择职业做初步规划。

(二)人文艺术素养教育

1.在高中教育中,可以开设人文艺术课程,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职业精神教育培育模式的构建。学校可以引导教师从专业课中挖掘文化元素,促进各专业教师增强人文素养教育意识以及责任意识。在开展专业教学以及职业技能教育中,始终要融合职业精神培养,使学生可以在“学做事”的过程中懂得“学做人”的重要性。而后合理通过思政课程进行引导,并从学生实际特点出发,合理设计教学,引导学生深度感悟职业精神和人文精神。

2.为了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效果,需要全面强化第二课堂的推动,通过多种方式,融合人文素养教育。比如,可以广泛开展职业精神与人文精神讲座、思想政治素质主题教育;还可以开展校园文艺演出、社团文化节、科技文化艺术节、宿舍文化节、创业训练与创业实践等;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通过多种形式、内容的文化、艺术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精神。

(三)积极建设校园文化

首先,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在思想上意识到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并突出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培养具有职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理念,在此教育理念下,与学生专业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养成敬业精神、诚信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

其次,可以从学校各项制度方面入手,合理利用传统教育、制度规范等加强学生对职业精神的重视度。例如,对于大一新生的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带领学生参观校史展览、听专题报告会等,利用校园环境、成功校友的事迹教育等启发学生,通过学生亲眼所见、所听,提高学生对职业的向往和憧憬。此外,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不同的专业和课程,与实际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融合,并通过实际的实践环境,如实训室、工作车间等,提高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精神。

最后,在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时,可以充分将高职院校办学特色、行业、专业、职业要素等进行结合,从而发挥出文化育人的功能,比如,将学生对应行业内的名人警句、成功事迹等张贴在教学楼、图书馆、宿舍等学生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切身感受到校园的物质文化氛围,从而加深理解职业精神和职业技能的要求。

(四)深化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以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就业水平为主要教学目标,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学生的职业精神。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共同育人,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学生的职业精神培育,可以极大地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电子商务专业与电子商务公司进行有机结合,将区域经济和电子商务行业发展需求作为培养方向,在此基础上积极改革创新电子商务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依据行业发展,根据市场需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培养战略。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制度上,学校和企业都要保持一致,并将职业精神培育和职业技能教育进行有效融合、渗透,从而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

总之,在社会对人才的知识和技能不断需求下,高职院校需要提高对学生职业精神的重视度,通过构建多元文化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吴沙沙.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理性思考与优化路径[J].广东蚕业,2019,53(4):198-199.

[2]陈迪辉,汤易,肖阳.农业类高职院校特色文化育人思考与实践: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5):290-292.

[3]李睿淳.教学环境中的文化育人内涵剖析与路径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5(8):127-130.

[4]谢俊青.基于职业精神培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8,56(9):100-101.

[5]王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8,20(4):111-112,115.

[6]孟庆黎.文化育人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体系构建: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33(6):129-130.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资助经费重点课题(A类)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9A028);广西职业教育第二批专业发展研究基地课题“广西职业教育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及专业群发展研究基地”(桂教职成〔2018〕65号)。

作者简介:张煌强(1974—),男,湖南通道人,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管系副主任,研究方向:市场营销、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育人院校精神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