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广西工科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2020-08-19 23:57卜庭梅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8期
关键词:工匠校企培育

卜庭梅

[摘           要]  在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始终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目标。在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下,现代学徒制有助于培育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供培育基础载体,通过学校教育、社会宣传与企业考核,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全方位的知识体系,还能够支持工匠精神培育体系的发展。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50-02

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现代学徒制属于教育改革的体现。工业文明发展期间,职业教育开始广泛关注现代学徒制,能够为工匠精神培养提供重要渠道。当前,高职教育通过国家示范与骨干建设,获得显著成效。然而一些高职院校人才素养与工匠精神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国家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全面促进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全面探索工匠精神的培育渠道。

一、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

在传统学徒制基础上,逐步衍生出现代学徒制,联合学校教育形成新型职业教育模式,联合教师与师傅教育模式,注重技能培养,以此开展校企协同教育方式。现代学徒制的特点在于双主体、双导师和双管理考核方式。现代学徒制属于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学生和学校、企业均需要签订合同,学校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同时进行,以此实现工学结合。

工匠精神主要是设计匠心,不断改进技术工艺,对质量要求非常严苛的理想精神追求,属于积极的精神品质与工作态度,是工匠对自身职业的热爱,并且具有革新精神。现代学徒制是在德国双元制模式上改进的,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工匠精神,是在师傅带领下,能够通过领悟和实践,追求高品质产品,所以现代学徒制沿袭了工匠培养模式。通过分析可知,工匠精神包含专业能力、专业道德与品质,现代学徒制不仅要传授知识,强化职业道德感,还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工科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

(一)提升学习兴趣,缓解经济压力

当前,通过建立企业奖学金与助学金,能够给予优秀学生经济支持,受益学生群体非常多。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技能,还可以获得劳动报酬,缓解学习与生活中的经济压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能够使师傅和学生共同负责项目任务,以此开展指导和学习。在实习期间,师傅可以针对问题开展一对一指导,学生在操作期间可以处理问题,掌握新型技能技术,通过现场学习,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学生在企实习期间,能够融入职场氛围中,开展长期岗位锻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二)强化员工的意识,培养工匠精神

现代学徒制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培训课程,联合校内学习和企业岗位培训,确保学生接受良好的岗前教育,还能够掌握各项职业技能,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感悟到工匠精神。企业可以按照岗位需求,开展针对性教育指导,在指导学生实习实践过程中,还能够观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与技能水平,录用优秀的员工,以此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同时能够储备专业人才。此外,在现代学徒制教学活动中,企业扮演协同教育者角色,能够有效主导工匠精神与企业文化培育,在教育和指导学生时,也能够获得额外收获,增强师傅的积极性与成就感,能够全面投入实际工作中。此外,师傅也可以参与到技术创新与优化改进中,全面提升生产效率,增加企业经济效益。

(三)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

校企双方制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赋予企业“育人教人”的责任感,学校可以应用企业专家资源和设备资源开展实践操作训练,不仅能够解决学校硬件设备不足、师资队伍缺乏等问题,还能够处理学生的专业实习问题,使其掌握成熟的岗位技能。在智能化生产系统发展中,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度日益提升,高职院校应当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此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够全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校和企业作为育人主体,能够有效结合工作岗位和技能训练、专业教学与实践锻炼,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培养综合素质,还能够提升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通过校企合作方式,还能够扩大师资队伍,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三、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培育广西工科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策略

(一)弘揚工匠精神,增强培育活力

在社会进步发展中,开始广泛认可工匠精神与职业教育,并且将工匠精神作为人才培育的基础保障,校企合作与产教融合均需要得到政府支持,落实和执行现代学徒制模式,也需要政府主导参与。政府部门应当建设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能够基于法律层做好引导和指导,鼓励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大力支持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施,为学生培育工匠精神提供兑现场所。此外,加大宣传力度与扩大宣传范围,做好试点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育人体系中,尤其是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必须全面培养工匠精神,了解到工匠在社会发展中的贡献作用,并且正确认识高职培育工匠精神的优势,确保社会各界都能够理解工匠,给予充分的职业尊重。同时,社会还应当积极弘扬工匠精神,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大市场监督与管理力度,注重工匠队伍的政策倾斜,以此确保技能型人才得到社会尊重,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这样才能够激励工匠们去探索创新型与高品质的产品技术。工匠精神弘扬,主要是传承职业文化与精神,在校园文化宣传中,注重弘扬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在社会中营造精益求精、劳动光荣的风气,大力宣扬工匠们的专业事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树立职业化形象,能够深度融合到职业氛围中。

(二)建立“双导师”队伍,注重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在校企合作下,现代学徒制逐渐形成以教师和导师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学生根据标准要求与教学规定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以此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应当具备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学校和企业建立“双导师”培养训练基地,可以有效解决学校与企业存在的难题,取长补短,教师队伍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够积累企业实践经验,了解学校管理制度,明确企业的生产运行模式,这样能够有效对接学校教学计划和企业生产计划。此外,企业还应当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选择导师时,企业必须注重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和教學兴趣的考核,这样才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注重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与体系改革,使其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要求,可以采用第三方机构评价方式,全面提升教育团队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与提升素养,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

(三)注重课程体系重构,联合专业教学和工匠精神培育

在学徒技能学习和文化传承中,课程属于重要载体。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集合专业知识、人文素养、职业精神与职业技能,联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与工作等。因此,新型课程模式不再以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体,而是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工作技能的培养,能够在具体职业环境中获取相关知识。在工程任务全过程都应当融入工匠精神,理论讲解课程应当融入职业岗位的职业精神、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应当将实践课程作为主要渠道,注重对接专业与企业,以此加强学生的职业信念感,充分调动知识与技能。

(四)优化创新教学设计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当将教学作为方法、课程作为载体、设计作为核心。因此,基于现代学徒制模式开展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教育特点、内在规律与理想信念,联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需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融入工匠精神培育。在选择课程教学内容时,应当融入工匠精神特征与内涵,通过新流程标准和新技术工艺,替换陈旧的教学内容,结合企业生产与教学实际,不仅要立足于眼下,还需要具备长远发展眼光,使工匠精神培育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当按照标准化作业程序与生产流程,制定每个环节的质量标准,以此落实工匠精神培育。优化设计考核标准,在课程考核内容中添加企业精神、产品质量标准与生产流程标准,确保学生能够满足员工标准约束自身行为,培育专注的职业精神,以此实现工匠精神培育目标。

(五)通过技能比拼,强化职业技能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必须充分调动企业的参与热情,能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在岗位上参与实践,以此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因此,在基础技能与基本素养培养中,也应当贯穿工匠精神培育,通过技能比拼方式,可以全方位弘扬工匠精神。在企业实习实践中,注重对学生技能的检验,促使其不断提升技能水平。通过技能比拼方式,能够全面展现出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对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进行检验,以此提升职业技能。在技能比拼中,应当将工匠精神作为基础要求,企业制定相关评判标准,划分学生技能表现等级,奖励优秀的学生,为学生颁发等级证书。

四、结语

实行校企合作与现代学徒制,能够加强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为学校提供多元化的教育教学途径。基于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背景,政府能够基于政策支持,企业能够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学校能够促进教学深化改革,学生可以强化工匠意识,四位一体教育模式能够全面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与技能水平,实现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修娜,陆旭东.“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培育“工匠精神”人才途径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25(7):115-116.

[2]沈明泓,戴中梁,李爽尔.人格培养:职业院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18):32-34.

[3]戴欣平,方敏.高职院校“五融入”工匠精神培育体系创建与实践: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0(3):43-47.

[4]廖芳.网络环境下高职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基于思政课角度[J].知识经济,2020,13(18):143-144.

[5]陈冬,陈晓.应用型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工匠精神培育研究:以徐州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22(21):97-98.

[6]刘锦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以跨境电商专业为例[J/OL].当代教育论坛:1-12[2020-08-06].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工匠校企培育
90后大工匠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光影视界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工匠神形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