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智能消费的“三创”教育实践平台建设

2020-08-19 05:57彭景颂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48期
关键词:消费互联网+智能

[摘           要]   基于对“互联网+”智能消费和创新创业战略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智能消费和“三创”教育的内涵和本质,分析了构建“互联网+”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的必要性,以“三创”教育理念构建:智慧云大学生“三创”教育培训基地、“互联网+”智能消费创意基地、“互联网+”智能消费创业基地。“互联网+”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实践平台对推动智能消费环境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互联网+”;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平台建设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10-03

一、引言

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叠加已经在现代服务行业中广泛应用,以加速传统消费配置结构的升级,并创建出新一代的消费模式,实现智能消费。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推动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相适应、消费升级和有效投资相促进、城乡区域发展相协调,形成对国内经济增长需求的长动力。智能消费正是重塑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引擎,在“互联网+”背景下,构建适应智能消费新模式下的“三创”教育实践平台,形成长效的“三创”教育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智能消费“三创”教育的提出

(一)智能消费的内涵与本质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未来的主流消费模式是中高端服务消费,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动力。“智能”或者“人工智能”的研究可以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McFarlane等(2002)对智能产品及其含义的首次系统研究,认为智能产品应具有唯一的标识码,能够自动保存或存储信息,并配备计算机语言,以使其能够与它们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有效通信,并参与与自身相关的各种决策[1]。Porter等(2015)将智能产品的概念延伸为智能互联产品,并指出智能互联产品需要三个核心元素:物理组件、智能组件和互连组件。商品智能化是我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新趋势[2]。李韬奋等(2017)通过实证分析得出,智能要素由实时监测、智能交互、自治性、优化能力和移动互联5个维度构成,其中自治性是最重要的维度,其后依次是实时监测、优化能力、智能交互和移动互联[3]。雷锦梅等(2019)则提出了加快从B2C向C2B灵活化定制场景转变、依靠购物环境对场景进行不断创新、各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各主体全方位协同创新的商业趋势[4]。综合国内外学者研究,将智能消费定义为“综合应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现代技术,以互联网为依托,对消费者的需求、偏好、习惯,产品流通规模、渠道等进行预测,提供多维度线上线下的优质产品和服务”。

(二)“三创”教育

2000年,武汉大学提出了“三创”教育理念,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将创新教育、创造能力、创业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010年,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熊慧萍教授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职院校的“创意,创新,创业”的新“三创”教育体系,与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职业教育的重点是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区域经济和工业发展的需要。2017年,教育部在“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中明确提出,完善“创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广泛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我国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标志着“三创”教育上升至国家层面。

“三创”教育并非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简单叠加,而是三者的有机结合。创意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是一个环环相扣的人才培养过程,从创意萌发到创新实践到创业孵化,创意、创新和创业精神的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新创业链条。通过完善“三创”教育课程体系、提升“三创”教育师资力量、搭建“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等有效举措,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探索有机结合,在企业运营、产品开发、工商税务、投融资等方面助力大學生创新意识和创业企业团队的不断成长,不断完善升华“三创”教育。

(三)“互联网+”环境下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的提出

“互联网+”环境下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的设计目的,是要实现对大学生利用“互联网+”中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创意思维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业实践的提升。赵军等(2016)运用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云平台的”IAAS(网络基础设施层)、PAAS(平台层)、SAAS(服务应用层)三层架构[5]。张崴等(2018)以“三创融合”的众创空间建设模式为指导,建设科技创新创业为驱动的国家级众创空间示范基地大连理工大学π空间[6]。赵天鹏等(2019)基于工程培训和实践教育平台,实现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工程培训的有机结合,构建创新创业实验室及PDS(PLAY,DESIGN and STUDY)创客空间等“一教三创”实践教育平台,建设成为“一教三创”的现代工程训练实践教育平台[7]。

“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实践平台本质上是一个服务平台,根据用户的需求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训提供全方位全过程服务,涵盖了从创意思维的开发,到创新能力的提升,再到创新创业成果转化的整个生命周期。该教育实践平台实现对各类专业的集成和融合,包括课程资源、师资资源、企业资源、知识资源、成果(作品)资源等,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享受系统化的、个性化的、持久化的创意创新创业服务。“互联网+”环境下的智能消费“三创”平台是能实现对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并实现对各类教育资源的共享,构建新一代的智能消费模式。

三、“互联网+”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实践平台的建设举措

(一)智慧云大学生“三创”教育培训基地

智慧云大学生“三创”教育培训基地通过将基础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正式课堂,构建科学合理、层级分明、有机衔接的“三创”课程体系,以启发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意启蒙、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渗透贯穿到日常教学和专业培养中,实现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低阶到高阶,打造“创新创业文化传承—创新创业基础教育—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创业实践项目孵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适应智能消费场景,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素养,增强创业思维训练和创业能力。面向“互联网+”智能消费,财经管理类专业尝试将通识创新创业课程和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纳入正式课堂,实现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构建“三个一工程”的教学体系。经管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三个一工程”的正式课程学习,即: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学科前沿专题课程(专业创新课程);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创业管理基础课程(FME);每个学生在校期间都必须参与和主导一个商业计划,体验创新创业的过程,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

在教学方法设计方面,组建创业精英班,把PBL(问题导向教学法)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大学学习生涯,其突出体现在最后一学年,学生以创业团队学习的形式完成整个学年的创业实践。为保证顺利地进行PBL教学,一方面成立具有创业经验的师资队伍,另一方面成立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主体的项目小组,以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等形式及时通过网络化反馈教学。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强调实践性,需要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来提高创业能力,而其基本内容也必须以“实战型”创业活动开展为中心。根据创新创业实践课程的特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业实践为重点的原则,通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来设计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内容框架。一是课上创业实训。“课上创业实训”培训内容体系分为“十步走”,步步相扣,逐渐深入,缺一不可。第一步:创业意识培训。告诉学生什么是企业、企业经营的循环过程,认识企业失败原因及在创办企业中可能会陷入的困境,衡量自己是否适合创办企业并挖掘自身的创业能力。第二步:建立一个好的企业构思。通过头脑风暴法从自身能力和市场机会挖掘好的企业构思,并通过SWOT分析法进行验证,将企业构思变成创业计划。第三步:评估企业市场。了解智能消费环境下顾客的需求变化及竞争对手,运用4P原理制订企业市场营销计划。第四步:组织企业人员。明确选择职工的重要性,了解如何评估人员的需要。第五步:企业法律形态。告诉学生创办企业必须合法,认识企业最常见的法律形态,并选择其中一种。第六步:法律环境和责任。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并告知学生创办企业作为一个业主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第七步:预测企业启动资金。了解启动资金的类型及用途,能够合理估算出创办企业所需的资金。第八步:制定利润计划。了解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能够估算企业的成本和销售收入,并能够制定滚动式的现金流量计划。第九步:判断企业能够生存。把第一到第八步收集的信息构成创业计划书,评估自身的管理知识和创业计划,明确创办企业的行动计划。第十步:创业实践,即开办企业。了解企业的日常活动,并明确企业下一步行动。二是课下创业实践。把课上创业培训“10步走”的内容充分运用到课下创业实践活动中,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创业计划比赛、新企业在岗体验、创办新企业等活动,使学生了解创业过程。

(二)“互联网+”智能消费创意基地

“互联网+”智能消费创意基地的建设,主要引导大学生圍绕“智能消费”主题,借助企业力量根据新生代消费者的历史消费行为轨迹或根据其消费喜好进行消费引导,并建立共享大数据,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和数据支持,更容易获得符合新生代消费的商业模式灵感,从而协助大学将具有创意的创业项目立项。同时针对新生代的消费行为为“智能消费”提供数据支持,可以为其他“互联网+”智能制造或其他行业企业的研究提供便利,吸引更多企事业单位向“三创”教育实践平台靠拢。

创意基地的建设还可以分设不同的资源模块,包括:(1)创意空间,学生可以在创意空间里发布尚不成熟的“点子”(idea),以专业方向或工作室为基础,供学生、指导老师、专家从理念、技术等方面讨论交流,催生良好的创意,创意空间属于创新创业的输入端。(2)虚拟空间,通过虚拟项目演练的方式,让创客们模拟创业项目从孵化到成熟的全过程,在高度仿真的创业实践演练中真切感受创业文化,有针对性地塑造和打磨创业素养,使创客在正式进入市场前对创业过程及风险有全方位的了解。(3)共享空间,包括创新创业政策的解读、共享项目的制作、流程、技术等。(4)分享空间,将创业基地前期积累的丰富创意理念以及创业实战经验分享给智能消费创业产地,从而促进创业产地的快速发展。

(三)“互联网+”智能消费创业基地

“互联网+”智能消费创业基地致力服务于广州市大学生创业企业的孵化培育,将针对智能消费行业发展趋势、面向市场需求,构建“互联网+智能消费+创新创业教育”新理念,推动互联网、物联网与智能消费、创业教育高度融合,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创业项目孵化的产出基地。构建学校—院系—班级三级信息联络体系,及时发布信息、提供指导,引导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结合专业开展智慧零售运营与管理、会计技能、商务谈判、电子商务等学科竞赛,以及其他课外科技活动等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为学生申报、参与和完成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创业项目提供一站式平台和服务,以赛促学、赛学结合。并选拔创意较强、前景较好、与专业紧密结合的项目,重点立项和培育,提供师资、资金、实验室等支持,作为创业项目的雏形。

为适用市场变化需求,产业基地通过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财务融资管理服务、配套设施、创业场地、市场拓展、项目推介、市场拓展、路演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创业服务。同时构建线上线下的创新创业融资服务中心,通过主动引入天使基金、金融机构和创投企业,解决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缺乏这一迫切问题。产业基地还可以主动与消费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引进企业项目,使大学生充分利用企业充裕资源和平台进行项目推广和产品营销,并组织大学生到企业进行创业实践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新实践。

四、结语

“互联网”智能消费三创教育实践平台,将大学生创意、创新、创业思想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把智能消费发展战略、三创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大学生创业的自身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以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促进高校创业项目成果的转化,形成长效的“三创”教育体制机制,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McfarlaneD.,Sanjay S.,Jin L.C.The Intelligent Products in Manufacturing Control and Management[C].15th Triennial World-

Congress,Barcclona( Spain),2002.

[2]Porter M.,IgnatusA.,ChandrasekaranN.How Smart,Connected Products are Transforming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Review,2015,40(4):38-69.

[3]李韬奋,郭鹏,杨水利.智能消费产品的关键智能要素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7,29(2):106-113.

[4]雷錦梅,刘婷.智能零售与中高端服务消费的协同发展探索[J].商业经济研究,2019(22):29-32.

[5]赵军,杨克岩.“互联网+”环境下创新创业信息平台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16,34(5):59-63.

[6]张崴,李航,陈奡册,等.基于“三创融合”的高校众创空间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20(10):72-75.

[7]赵天鹏,耿阳婕,杜媛英.基于构建“一教三创”工程训练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3):134-136.

编辑 王亚青

①本文系广州市高等学校第九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现代服务业的高职财经类创业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2017F37)资助,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彭景颂(1988—),女,硕士,讲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创业教育。

猜你喜欢
消费互联网+智能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智能烹饪机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超智能插秧机
消费舆情
信用消费有多爽?
自由光2.4L专业版+智能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