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以 TPACK框架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 TPACK框架的内容,接着分析了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容,然后分析TPACK框架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的影响,最后论述TPACK框架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关 键 词] TPACK;學前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50-0068-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当前教育正处于信息化改革的关键时期,教育也从最传统的1.0步入信息时代的2.0。为此,我国教育部适时推动了教育信息化改革,顺应了智能环境下我国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一、TPACK框架的概述
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被人们简称为TPACK,它是以PCK作为基础,融入TK新元素,在2005年首次被人们提出。 TPACK主要包含三大元素,它们分别是教学法知识(PK)、学科内容知识(CK)以及技术知识(TK),与此同时,TPACK同样包含多方面的复合要素,它们分别是整合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一般而言,TPACK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教师必须具备全新的知识。在推广TPACK过程中,教师是推广的重要因素,教师也是TPACK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与此同时教师也是教学课堂的设计者,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这必然要求教师积极参与到TPACK的落实之中。
2.TPACK涉及多方面的知识要素,例如,学科内容(TCK)、整合技术(TPK)以及学科教学知识(PCK),但是这三大要素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技术性的融合。因此,对于TPACK的学习和应用不能够仅从技术方面考虑,而是应当更多地关注技术环境之下的改革。
3.TPACK整合了多方面的要素而形成全新知识,涉及内容较多,彼此之间存在交互的作用。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
目前,学术界对信息化教学能力并没有权威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定义信息化教学能力。一些学者指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信息化管理之下借助信息技术从事教学活动的能力。一些学科指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具备信息化意识,同时也掌握了足够多的信息化教学技巧,可以将信息化教学理念融入自身的教学之中。还有一些学者指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合理安排教学环节,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综合不同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具备信息化意识,同时也具备信息化能力,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本文认为,教师信息化能力主要包含有信息化意识和态度、信息化交流能力、信息技术储备能力、教学信息化实施能力、教学信息化创新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二)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指高职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同时也具备信息化的交流能力,具有精湛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是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具备信息化教学意识,可以通过信息化收集教学资源并开展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三、TPACK框架对高职学前专业教师的影响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之间的广泛结合,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教学场所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这必然要求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优化各项教学活动,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完成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教学场景的布置,开发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素材资源,同时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取信息、整合信息的技术能力,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际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一般而言,TPACK框架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会受到以下几方面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加强技术无关元素的知识储备
一般而言,技术无关元素知识包含有教学法知识(TPK)、学科内容知识(TCK)以及学科教学知识(PCK)三方面的内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只有掌握学前教育的各项知识内容,并且可以根据各项知识内容自身的特点,基于学生综合能力,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教学目标,如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力、信息资料收集能力等,技术无关元素不仅仅包含知识元素,同时也包含其他方面的内容,可以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二)不断强化技术相关元素的能力养成
技术相关元素主要包含技术知识、技术教学知识、技术内容知识以及技术教学内容知识。在TPACK的大框架之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相关元素技能,以提高自我教学能力,如积极提升自身信息媒体技术使用能力等,这也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提高自我应用能力的重要基石。
四、TPACK框架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
(一)树立学前教育教师整合技术的态度
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学前教育教师对整合技术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前教育的质量。目前,高职院校依旧有一部分学前教育教师对技术整合方法并不透彻,这与教师的态度存在密切关系。2018年1月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全面提高职业院校教师质量,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并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意见》明确要求新时代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要适应新技术变革,开展有效教学。但是,当前很多学前教育教师对TPACK的知识了解非常陌生,甚至有一些学前教育教师没有听说过TPACK框架理论知识。为此,高職院校首先必须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普及教师TPACK理念,让广大教师了解到TPACK知识给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所带来的积极影响,让更多的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积极树立TPACK理念。
(二)加强学前教育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
1.突出实践课程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TPACK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育实践课程包含教育实习、教育见习等多种不同的课程,实践课程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TPACK的理解程度。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对TPACK的理解,高职院校应当充分挖掘实践作用,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实践应用技能,使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可以作出正确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平衡兴趣和努力,同时也可以平衡压力和创新,可以分析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兴趣,以便提升教学质量。
2.突出微格教学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TPACK。微格教学又可以被称作示范教学,有助于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知识更新,同时也可以促进技术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的相互融合。在微格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录制教学过程,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拍摄和录像,使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借助录像预习和复习学科知识,获得自我反馈信息。为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过程之中,可以有意增加示范课程的课时量,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将知识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而且可以帮助教师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有助于教师对整合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学科教学知识(PCK)、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TCK)理解和应用。
(三)重视学前教育教师技术知识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1.加强教师技术知识(TK)学习,重视教育技术类课程。目前,依旧有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并没有系统性地接受过教育技术类的知识学习,导致很多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技术知识水平相对较低。为此,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加强教育技术类知识的学习,不仅需要加强技术知识积累,同时还需要培养自己整合技术教学方法知识学习。为此,本文建议高职院校可以召集本校所有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进行集中培训,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教师TK知识学习,不断强化学前教育教师在技术方面的熟练度。
2.重视教师在特殊教育环境中的ICT(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选择。在TPACK的大环境之下,情境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这必然要求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根据不同的情境合理地选择ICT技术。在学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合理地选择ICT技术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根据不同情境选择合适的ICT工具可以避免学前教育教师使用技术的单一,同时也可以使学前教育教师熟练使用各项工具开展教学。
3.加强教师单一知识维度学习。单一知识维度决定复合知识维度的高度,在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时必须加强学科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培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教学法知识和学科内容知识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之后可以加强课程与实践之间的融合,以此更好地形成新的知识体系。
(四)完善教育评价环节,增强学前教育教师TPACK反思
在培养高职院校学前专业教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还需要注重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评价环节,评价环节应当始终贯穿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培育的始终。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评价环节应当结合理论,加强课程知识以及实践环节评价。在评价过程中,高职院校可以采用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高职院校可以从教师作业、教师考试、教师上课表现等方面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了解教师对TPACK的掌握程度。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创设情境,以考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在不同情境下将信息技术和理论结合的运用状况,以考验教师对TPACK的掌握程度。在实践环节中,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评价应当更加侧重于形成性评价。目前,高职院校对教师的评价,大部分是以报告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弊端就在于不能够直接反映出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成果,甚至有很多报告都流于形式。为此,本文建议高职院校在实践环节可以开展多元性的评价,让教师自我评价,同时也可以开展职业指导教育评价,以电子档案袋的形式记录教师每天的教学成果,为最终的评价提供直接依据。
五、结语
在TPACK的框架之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学前教育教师必须树立良好的整合技术态度,加强自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理念,提高技术知识在自身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同时高职院校还需要不断完善对教师教育评价环节,以增强教师对TPACK的反思,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刘伊.TPACK理论框架下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9).
[2]乔沛昕,魏冬雨,唐江凌.TPACK框架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J].广西教育,2019(3).
[3]周笑.基于TPACK的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9,17(4):89-92.
[4]魏轶娜.基于TPACK框架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调查[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397(10):73-77.
编辑 郑晓燕
①本文系山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课题“TPACK框架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课题编号:ZJXH2020Y12);2018年度山东省高校科研计划项目(人文社科类)课题“信息化教学背景下高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山东省部分高职院校为例”(课题编号:J18RB1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张晓菲(1986—),女,硕士研究生,济南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高职教学改革、学前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