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庆 朱任良 罗秋兰
摘要 目的:研究變应性鼻炎(AR)患者体质和证型的分布规律并探索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判定其体质及证型,研究体质与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AR患者其体质类型分布以特禀质、阳虚质及气虚质为多;中医证候类型分布以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及肺经伏热证为多。部分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气虚质与肺气虚寒证密切相关,阳虚质与肾阳不足证密切相关;阴虚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痰湿质与脾气虚弱证及肺脾气虚证密切相关;湿热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特禀质与肺经伏热证密切相关;气郁质、血瘀质与各中医证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间密切相关,研究二者相关性为AR的预防、诊治和预后调护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鼻鼽;横断面研究;中医体质;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相关性研究;特禀质;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Constitution and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in 283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GUO Xiaoqing1,ZHU Renliang2,LUO Qiulan2
(1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405,China; 2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12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Chinese Medicine(CM) constitution and CM syndromes in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nd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Methods:A total of 283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who visited Guangdo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uly 2018 to December 2018 were enrolled.The cross-sectional study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ir CM constitution and CM syndrome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was explored.Results:The main constitutional type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re allergic constitution、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and 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while the main CM syndromes are spleen-qi deficiency syndrome,lung-spleen-qi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lung-meridian-accumulated-heat syndrome.Some CM constitu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M syndromes:qi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lung-qi deficiency and cold syndrome,yang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kidney-yang deficiency syndrome,yin deficiency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lung meridian heat accumulation syndrome,phlegm dampness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spleen-qi deficiency syndrome and lung-spleen-qi deficiency syndrome,dampness heat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lung meridian heat accumulation syndrome,and allergic constitu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lung-meridian-accumulated-heat syndrome.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qi-depression constitution,blood-stasis constitution and CM syndromes.Conclusion:CM constitu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M syndromes.The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provides a new idea for the prevention,treatment and prognosis care of allergic rhinitis.
Keywords Allergic rhinitis; Biqiu;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stitution; Syndrome types;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The study of relevance; Allergic constitution; Spleen-qi deficiency; Lung-qi deficiency
中图分類号:R276.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5.027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而发生于鼻黏膜的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1],该病起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鼻痒、打喷嚏、鼻塞及流清涕。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人口分布逐渐密集化,自然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居住环境及条件的改变等因素,人体接触到异气异味及变应原的机会增多,使得AR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据相关研究报道,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10%~40%[2],而在中国地区的发病率可高达17.6%[3]。由于AR起病具有反复发作、不易根治的特点,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关于AR的现代医学治疗,西医主要从抗过敏、抗炎、调节免疫等方面着手干预。当疾病发作时,药物能够及时阻断其过敏反应从而缓解症状,但停药后又易于反复,远期疗效差。但若长期用药又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这些都成为临床医生治疗AR所面临的巨大难题。
AR在中医学领域称作“鼻鼽”,与西医比较,中医辨证治疗此病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长期服用等优势。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AR的优势,本研究对283例AR患者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进行调查,观察其分布规律及二者的内在联系,以期为其临床治疗及预防调摄提供理论依据及新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AR患者283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判定其体质及证型,研究体质与证型间的相关性。性别分布上,男132例(46.6%),女151例(53.4%),男女性别比例为1∶1.14。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36.39±12.35)岁。本研究经过广东省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YE2018-051)。
1.2 诊断标准 依据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2015年颁布的《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文件。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16~70周岁,性别不限;初诊、复诊不限,知情同意加入本研究者。
1.4 排除标准 年龄在16周岁以下及70周岁以上且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或者合并有其他重大疾患的患者;难以配合调查研究的患者。
1.5 研究方法
1.5.1 中医体质判定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版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4]文件制定体质调查问卷。文件中将体质分为9种,以平和质为正常体质,其他8种为偏颇体质。调查问卷中每种体质下有包括7~9个条目组成的子量表,每个条目由5个不同程度的选项组成。根据研究对象的选择按照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及判定:1)计算方法:原始分=每项条目分值相加;转换分=[(原始得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2)转换分数最高体质类型为主要体质,其他体质为兼夹体质。本研究仅限于主要体质,兼夹体质不纳入研究。如果主要体质转化分数符合“基本是”或“倾向是”也判定为是。如果出现2种以上体质类型转化分并列第一,不能判定主要类型者予以剔除。
1.5.2 中医证型判定 参照《中医耳鼻咽喉科学》[5]及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颁布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及近10年文献所涉及中医证型为主参考标准制定证型调查问卷,设立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肺脾气虚、肾阳不足及肺经伏热5个证型。具体辨证标准如下:1)肺气虚寒证:主症:鼻痒、清涕、喷嚏、鼻塞。次症:易感冒;感受风冷易发作;恶风;咳嗽;痰稀或白;自汗;面色苍白;言语低怯;气短。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主症至少符合2项。次症至少出现3项。舌脉均符合。2)脾气虚弱证:主症同前。次症:纳呆食少;饭后腹胀;腹部怕凉;大便不调;四肢倦怠;消瘦;面色萎黄无华。舌脉:舌淡苔薄白,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脉弱。主症及次症均至少出现2项。舌脉均符合。3)肺脾气虚证:同时符合肺气虚寒证及脾气虚弱证标准的患者纳入此证型。4)肾阳不足证:主症同前。次症: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神疲倦怠;小便清长,夜尿偏多;大便完谷不化或出现五更泻;耳鸣;水肿。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主症至少符合2项。次症至少出现3项。舌脉均符合。5)肺经伏热证:主症同前。次症:遇热发作;鼻气灼热;咳嗽;痰黄;烦热;口干;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偏干。舌脉:舌质偏红,苔黄,脉数。主症至少符合2项。次症至少出现2项。舌脉均符合。注:中医证型分别由2名耳鼻喉专科具有中医临床医师资格证的医师独立诊断,不能统一证型者则交由第三名有资格证的中医师进行诊断,不符合上述证型者予剔除。
1.6 统计学方法 应用Execl表格录入原始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对研究对象的年龄采用(±s)来分析;对其体质及证型的分布采用频数、构成比及率来分析;体质与证型二者相关性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所有检验水平均取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R患者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283例病例,因只研究转化分数最高的体质类型,故每位研究对象只对应一种体质类型。患者体质类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特禀质73例(25.8%)、气虚质46例(16.3%)、阳虚质48例(17%)、痰湿质35例(12.4%)、湿热质36例(12.7%)、气郁质19例(6.7%)、血瘀质12例(4.2%)、阴虚质12例(4.2%)、平和质2例(0.7%)。以特禀质为最多。
2.2 AR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本次研究共纳入283例病例,其证型分布情况具体包括肺气虚寒证51例(18.0%)、脾气虚弱证71例(25.1%)、肺脾气虚证65例(23.0%),肾阳不足证35例(12.4%),肺经伏热证61例(21.6%)。本研究数据提示鼻鼽患者各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肺经伏热证、肺气虚寒证、肾阳不足证,以脾气虚弱证为最多。
2.3 AR患者體质与各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2.3.1 气虚质与AR各证型的相关性 定义气虚质为分类变量(标准为“是”为1,“否”为0),将气虚质作为应变量,证型中的肺气虚寒证、脾气虚弱证、肺脾气虚证、肾阳不足证、肺经伏热证作为自变量(标准为“是”为1,“否”为0),采用偏似然比向前法做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气虚质与肺气虚寒证有关,提示气虚质患者临床多见肺气虚寒证。见表1。
2.3.2 阳虚质与各证型的相关性 定义阳虚质为应变量,各证型作为自变量,方法同上。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阳虚质与肾阳不足证有关,提示阳虚质患者临床多见肾阳不足证。见表2。
2.3.3 阴虚质与各证型的相关性 定义阴虚质为应变量,各证型作为自变量,方法同上。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阴虚质与肺经伏热证有关,提示阴虚质患者临床多见肾阳不足证。见表3。
2.3.4 痰湿质与各证型的相关性 定义痰湿质为应变量,各证型作为自变量,方法同上。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痰湿质与脾气虚弱证及肺脾气虚证有关,提示痰湿质患者临床多见脾气虚弱证及肺脾气虚证。见表4。
2.3.5 湿热质与各证型的相关性 定义湿热质为应变量,各证型作为自变量,方法同上。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湿热质与肺经伏热证有关,提示湿热质患者临床多见肺经伏热证。见表5。
2.3.6 特禀质与各证型的相关性 定义特禀质为应变量,各证型作为自变量,方法同上。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特禀质与肺经伏热证有关,提示特禀质患者临床多见肺经伏热证。具体详见表6。
2.3.7 血瘀质、气郁质、平和质与各证型的相关性定义血瘀质和气郁质为应变量,各证型为自变量,方法同上。经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血瘀质和气郁质与各证型间无关,提示血瘀质和气郁质与临床证型分布无明显相关性。本次研究因平和质样本量较少,故未纳入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AR中医体质分布情况的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R患者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导,平和质分布较少,其中分布最多的体质类型属特禀质,其次为阳虚质和气虚质,说明AR患者的体质以特禀质、阳虚质和气虚质为易感体质。体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个体的正气是否充盛,决定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体质属平和质的人群因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故正气充足,故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机体抵抗病邪的能力较强,平素患病较少。反之,偏颇体质患者其阴阳气血多处于失衡状态,易受外邪侵袭而患病。本次调查研究对象为患病群体,调查结果也显示体质分布以偏颇质为主,故纠正机体的失衡状态是治病至关重要的一步。中医体质理论认为体质与疾病的产生、发病倾向有密切的关系,影响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特禀质作为9种体质类型中唯一的过敏体质,是指在先天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殊体质,此种体质的特点是在外在因子的作用下,生理功能和自我调适力低下,反应性增强,其敏感倾向表现为对不同过敏原的亲和性和反应性呈现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和家族聚集的倾向性[7-8],而AR属典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遗传及患者自身具有的过敏体质是此类患者的典型特征,因此AR患者体质类型分布最多的当属特禀质。至于阳虚质和气虚质,皆属偏颇体质。气虚质患者常元气不足,腠理疏松;阳虚质患者素体阳气虚衰,机体失于温煦。气阳虚衰,脏腑功能紊乱,卫外不固,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低下,不耐风寒暑湿之邪。一旦外界环境、气温等发生改变,极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而AR的发病又常常与外界环境的改变关系密切,且其发病具有反复性,多次反复的发作又会反过来亏耗人体的正气,加重患者的气虚及阳虚程度。特禀质、阳虚质和气虚质3种体质之所以会易发AR,其根源在于患者自身正气不足,御邪能力低下,给外邪以可乘之机侵犯人体。故AR患者治疗的根本在于纠正体质的偏颇,使机体趋于平和状态并维持正气充足的状态,如此方可减少疾病的发作。
3.2 关于AR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的分析 目前关于AR中医证型的划分缺乏客观统一的标准,但仍主要集中在肺脾肾三脏,临床调查也多显示以虚证为主。本研究依据《中医耳鼻喉科学》及《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及近10年文献所涉及中医证型为主参考标准制定证型调查问卷,设立肺气虚寒、脾气虚弱、肺脾气虚、肾阳不足、肺经伏热5个基本证型,在对283例AR患者进行中医证型的调查后得出脾气虚弱证为AR最主要的证型,其次为肺脾气虚证及肺经伏热证。王云娜[9]对360例AR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调查研究显示虚证分布最多,其中以肺、脾二脏气虚证为常见。邱宝珊等[10]对256例AR患者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显示其证型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肺气虚弱证、脾气虚弱证、肾阳不足证、肺经伏热证。宋卫军[11]、齐玮[12]对AR患者的中医证型调查结果也显示肺气虚寒证及脾气虚弱证为主要证型。本研究所得结果与上述文献报道结果基本一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改变,嗜食肥甘厚腻、久坐、压力大、多忧思等常常导致人们脾胃受损,脾气虚弱。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九窍皆有赖于后天脾胃之气的滋养才得以濡润通畅。若患者素来脾气亏虚,又或者因日常饮食、工作、学习等劳倦等损伤导致脾虚,致精气不能正常上输于肺,则肺失充养,肺气不足,卫表不固,容易感受风寒之外来邪气引起本病。再者,脾脏有运化水液的功能,脾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停滞壅滞于鼻窍发为本病。现代研究也证明,AR的发病与脾虚关系密切。鹿道温[13]在研究AR患者中医证型与变态反应学指标二者相关性研究中发现,肺脾气虚型患者其血清IgE水平最高;在其纳入的108例研究对象中,鼻分泌物涂片检查结果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患者的比例也较多,这更进一步证实了脾虚更易诱发AR的推断。熊大经[14]教授认为五官为五脏之外候,五官与五脏之间在生理病理上都密切相关,脏腑功能失调可循经反应于五官。熊教授据其多年临证经验提出“脾虚为鼻鼽(AR的中医病名)之宿根”,并把“培土生金、健脾益肺”确立为治疗AR的基本大法[15],从临床实践角度佐证了本次研究所得结论。熊教授还认为肺开窍于鼻,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而发病,由于岭南地区气候常年湿热,又地处沿海人们喜食海鲜等生冷食物,容易导致患者体内多湿热之邪存在,故人体感受外邪后易郁而化热,上犯鼻窍而成肺经伏热证。
3.3 关于AR中医体质与证型相关性的分析 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源于先天禀赋并在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是指在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的综合且较稳定的特质,与人体健康具有内在联系[16]。中医体质与人体疾病的发生及发病倾向有着密切的联系,影响着机体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17]。简言之,不同个体在发生同种疾病时,因个体体质的差异性,其疾病的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这些细微的不同之处则直接影响临床医生对疾病发病时证型的判断及确立。因此,体质决定疾病发病的证候,不同的体质必定会与不同的证型产生一定的关联。本研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83例AR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得出部分中医体质与证型间存在一定关联。
气虚质患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肺脾肾功能失调而致气的生成不足所形成。其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低下,不耐风、寒、暑、湿之邪气。气虚则机体温煦作用不足而见寒象,故AR患者体质为气虚质者多表现为肺气虚寒证。阳虚质患者素体阳气虚损,发病易倾向于产生痰饮水湿之邪,而痰饮水湿之邪的存在又会加重阳气的虚损。阳虚质患者体质的形成多因先天不足,肾阳亏虚所致,肾阳乃一身阳气之根本,先天既已不足,后天患病后产生的痰饮水湿之邪又易于消耗其阳气,故阳虚质患者多见肾阳不足证。阴虚质患者体内阴液亏损,其凉润、宁静、抑制等功能减退,机体会出现代谢相对增快,产热相对增多的病理状态,故阴虚质患者感邪后易从热化,AR患者发病则主要表现为肺经伏热证。痰湿质患者体内多有痰湿存在,其产生多因嗜食肥甘厚腻生冷食物,损伤脾胃所致。脾主运化水湿,脾气健旺则其运化水液功能正常,脾失健运,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又脾属土,土生金,脾失健运则亦影响肺之津液输布,故痰湿质患者多见与脾相关的脾气虚弱证及肺脾气虚证。湿热质患者因其体内多湿浊内蕴,兼有郁热,且湿邪黏滞,易郁而化热,故湿热质患者感受外邪后易化热,故其与肺经伏热证关系密切。特禀质是九种体质中唯一的一种特异性体质,其产生多与父母的体质及胎儿时期所处环境有关。特禀质患者多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其本质与现代医学的过敏体质大致类同,至于其产生的具体机制尚无法明确。本研究进行地区属岭南地区,其气候多湿多热。所谓“天人相应”,“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其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必然受到气候环境、地域环境的影响,故特禀质患者患病常表现为肺经伏热证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息息相关。至于血瘀质和气郁质,由于本研究时间有限,样本量较少,尚未发现此2种体质与证型间的关联性,这还有待于今后扩大样本量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方可明确。
3.4 小结 中医体质是人体所固有的特质,具有相对稳定性,但也并非不可改变;证候受外在因素影响较多,可迅速变化,但其变化与个体的体质间也具有一定的内在关联规律。王琦教授[18]在其“辨体-辨病-辨证”三辨模式中指出证候的产生是以体质为基础的,证候的性质也受体质影响,故他强调临床医生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应首当辨体。因此,临床医生在接诊AR患者时,应重视辨识患者的体质,先辨体再识证,二者结合,一方面可以提高临床辨证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另一方面,若患者就诊刻下症状并不典型难以辨证时,也可先辨识体质,依据体质与证型二者间的相关性对患者的证型做出预判,施以相应的方药。同时,体质除了禀受先天,还受到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具有可调节性。临床接诊患者时还可针对其体质给予相关的饮食指导、生活方式的建议,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调摄预防,增强体质,如此也可减少AR的发病。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年,天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51(1):6-24.
[2]Brozek JL,Bousquet J,Agache I,et al.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guidelines-2016 revision[J].J Allergy Clin Immunol,2017,140(4):950-958.
[3]Wang XD,Zheng M,Lou HF,et al.An increased prevalence of self-reported allergic rhinitis in major Chinese cities from 2005 to 2011[J].Allergy,2016,71(8):1170-1180.
[4]中华中医药学分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S].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6.
[5]熊大经,刘蓬.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18-122.
[6]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S].北京:中国中醫药出版社,2012:17-18.
[7]李玲孺,张惠敏,倪诚,等.关于支气管哮喘诊疗思路的探讨[J].中医药通报,2012,11(3):8-15.
[8]崔红生,姚海强,王济.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从体-病-证三维角度辨治过敏性哮喘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1):130-132.
[9]王云娜.360例变应性鼻炎的中医证型分析[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10]邱宝珊,王士贞,钟艳萍,等.变应性鼻炎证型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研究[J].中医杂志,2004,45(5):373-375.
[11]宋卫军,李湘,谢强.变应性鼻炎300例中医辨证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8):219.
[12]齐玮.变应性鼻炎发病相关因素及中医临床证型分布调查[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125-128.
[13]鹿道温,王明辉.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中医辨证分型与变态反应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1996,4(3):112.
[14]付雨,熊霖,陈炜,等.熊大经治疗鼻鼽经验[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9):567-567.
[15]黄桂锋,熊大经,谢慧.试论脾虚与鼻鼽的关系[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3):34-35.
[16]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
[17]邓金钗,郑小伟,陈圣华,等.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体质的分布特点[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3):945-947.
[18]王琦.中医体质学说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2):6-15.
(2019-03-19收稿 责任编辑:王明)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603667)——基于NF-κB信号通路对肺脾气虚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水通道蛋白5表达的影响探讨“培土生金”法干预机制;广东省中医院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青年临床项目(YN2016QL07)——变应性鼻炎和鼻咽癌的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作者简介:郭晓庆(1992.10—),女,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五官科学(中医药治疗耳鼻咽喉科疾病),E-mail:641286522@qq.com通信作者:罗秋兰(1981.07—),女,博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鼻-鼻窦疾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E-mail:doctorluoql77@gzucm.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