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艺体生历史线上教学的有效策

2020-08-19 07:49略古梅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线下历史教师

略古梅

2019年末,“新冠”疫情肆虐。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全国中小学陆续开启了“线上教学”模式。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教师,从2020年2月11日到5月9日,按照学校的安排,本人开展了将近三个月的线上教学,感触良多,难以忘怀。通过对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浅显的分析比较,本人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教学的内在本质。

一、什么是线上教学呢?

线上教学,目前还没有专业的定论,在本人看来,应该指的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学习行为。在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和学生通过一台电脑,或者一部IPAD,甚至一部手机,就可以开展“屏幕”对“屏幕”的教学活动了。

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较,明显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比如:

1、课堂环境的不同。线下教学时,老师和学生可以在教室里面对面地交流,非常方便、直接。而线上教学时,老师和学生只能在网上交流,“屏幕”对“屏幕”。本人使用的是腾迅课堂极速版,起初使用非常生疏,但是后来就能够比较熟练地使用“画中画”、“签到”、“画笔”、“评论区”等功能,终于成功转型成为十八线“网红直播”了。

2、课程节奏的不同。线下教学时,本人根据教学安排,基本上是按照一节课完成1课时教学任务的节奏,而线上教学时,考虑到学生的不适应、以及这种网上交流的隔阂,所以本人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有意识地放慢了教学的进度,再加上每节网课都会先给学生详细讲解课后作业,这样基本上是按照两节网课完成1课时教学任务的节奏。

3、教学环节的不同。线下教学时,本人是按照“情境导入——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课堂练习——布置作业——课后反思”这样的六个环节进行常规教学,而线上教学时,为了更好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本人特意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把“课堂练习”这个环节渗透到了“师生互动”中,每学习完一个子目就会进行一两道选择题的课堂练习,对知识点进行碎片化处理,这样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

4、检测手段的不同。线下教学时,本人一般布置书面作业进行检测,批改作业时对学生的错处也只能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而线上教学时,本人使用了微信里的“每日交作业”小程序进行线上检测,它的答题卡功能,不仅可以自动批改选择题和填空题,还可以自动反馈出学生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比例等数据,帮助本人在课堂上能够对学生的作业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不同,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三、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比较,有更多相同的地方。

上述列举的课堂环境、课程节奏、教学环节、检测手段等不同,在本人看来,其实只是手段、技术等外在条件的改变。在将近三个月的线上教学中,本人更深刻地认识到,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内在本质是相同的。

1、受众相同。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教授的都是同样的学生。深圳市盐港中学以特色教育为理念,本人教授的高一学生,均是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生,学习基础比较薄弱。

2、教材相同。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高一历史教学中都要使用人教版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一开始使用的是电子版本,后来学校发动教师给每一位学生都邮寄了教材,方便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3、内核相同。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有效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①,尤其是在看不见摸不着的“屏幕”对“屏幕”的线上教学中,教授的又是学习基础比较薄弱的美术、音乐、体育等特长生的时候,教师更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

4、目的相同。不管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都要落实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即:要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培养学生形成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树立学生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②。

四、抓住内在本质,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的有效教学,同时落实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呢?

本人认为,艺体生历史线上教学应该开展如下的有效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激励中学习。疫情中学生必须居家学习,离开了熟悉的人际环境,再加上比较紧张的防疫气氛,学生的心情无法避免地会低落、会烦躁甚至会抑郁,线上教学期间教师应该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在激励中学习。比如本人在每节网课前,都会提前5-8分钟进入腾迅课堂,播放一些正能量的视频,例如歌曲《出征》、《白衣长城》、英语演讲《WeAreAllFighters(我们都是战士)》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心怀感恩、关爱他人、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热爱祖国等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這些视频播放效果非常地好,用学生在评论区里的话来说,就是“看了热血沸腾”。接着本人会展示作业完成优秀的同学表扬名单,并附上鼓励性的寄语来激励大家,让学生们即使在居家学习中,也要学会自律,懂得约束自己,努力在当下,相信终有一天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会得到回报,“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③。在这种激励的学习情境中,学生们每次都能以高昂的情绪开始网课的学习。

2、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高一下学期学生要学习的是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这本教材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比较枯燥晦涩。为了更好地吸引学生兴趣,本人精心准备了很多的素材。例如在学习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时,本人就是在周杰伦的《青花瓷》MTV的情境中导入新课,在师生互动中展示了各种手工业产品的图片和材料,如国之重宝“后母戊鼎”,如“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素纱单衣,如陆龟蒙《秋色越器》中描写青瓷的诗句,如拍卖价格高达几亿人民币的珐琅彩瓷器,等等,这些都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感受、体会历史。而在展示意大利画家的《群神宴》油画时,美术班的学生更是兴趣盎然,他们注意到画家把来自中国的三件青花瓷器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更深刻地感受到当时欧洲人对中国瓷器的格外珍视,而正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才能创造出这些灿烂高超的手工业品,从而进一步树立起学生对中华文明的高度自信,增强了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在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本人可以提前布置一些学习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以引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任务设计的核心是‘驱动,是将枯燥、单调、生疏的知识学习,变成学生喜欢、有挑战性的、学生熟悉的、乐于去做的事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发展技能,学习产生学习知识、提高技能的需求,学习就有了认知驱动”④。历史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虽然有些枯燥晦涩,但这本教材里面的部分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在这些学生熟悉的基础知识之上,教师再设计一些拔高1-2个水平、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就可以驱动学生去主动的学习。例如在学习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本人就提前设计、发布了几项学习任务,其中有两项任务,一项是以表格的形式填写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几个关键阶段和标志,另一项是回答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了,但这两项任务在高中教材里面并没有现成的答案,难度适当的提升反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驱动学生去主动地归纳、总结、思考,甚至去网上查询。最后微信小程序“每日交作业”上反馈上来的任务成果中,学生完成的数量和质量都非常令本人满意,在课堂上展现的优秀任务成果里也不乏平时学习历史不认真的学生。学生在主动中学习,既能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信心,也培养了一定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4、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布鲁纳认为:“对于一门学科来说,没有什么比它如何思考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事情。……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才可能导致有意义的学习。⑤”依据布鲁纳的理论,学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体现出获得知识的过程,这样才能实现有意义、有价值的学习。本人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在讨论区中参与讨论,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学习第5课《新航路的开辟》时,本人通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的引文设计了一个问题探究——“新航路的开辟给人类带来的是曙光还是灾难?”,学生在讨论区积极讨论,后来还“举手”登上“讲台”展开了辩论,最后大家一起对双方的观点进行点评。通过本人的引导,学生培养了认识事物要一分为二的历史唯物史观,训练了作为小论文应该怎么解答的能力,还学习了用多元史观来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在探究中得到了提升,实现了有效教学。通过这样的探究学习,学生体会到获得历史知识的过程,提升了历史学科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疫”路同行,勤心耕耘,在强大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本人的线上教学虽然也存在着一些短板,但依然进行了有效教学,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原因就如布鲁纳所说的:“教一门学科,不是建造有关这门科目的一个小型图书馆,而是使学生亲自像一名历史学家一样进行思考,使知识的获得过程体现出来。⑥”本人归纳的艺体生历史线上教学的有效策略,同样也适用于线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和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在激励中学习、在兴趣中学习、在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学习,让學生经历学习过程,就能实现有效教学,从而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原则,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等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深圳市盐港中学)

猜你喜欢
线下历史教师
重回线下
线上与线下混合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新历史
美育教师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ONE⁃MAN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