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君合 黄娇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父母选择进城打工改善生活,由于自身经济水平和其他考虑会将孩子留在家中,从而产生留守儿童,近些年来,留守儿童日益增多,国家日益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本文将浅谈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现状;对策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将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交由其他人照顾的儿童。他们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不能及时与父母沟通,产生诸多问题,是新兴弱势群体。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
学生处于小学阶段贪玩好动,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缺乏自制力,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心理,此阶段需要家长好好履行监护人责任,陪伴他们学习成长。但是父母不在身边,学生的主要监护人转变为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能很好的和学校老师沟通联系,不清楚作业的设置,不能很好的监督学生学习。加之大多农村的爷爷奶奶没有接触过良好的教育,知识储备比较匮乏,在小学生遇到作业困难时不能给予辅导,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降,慢慢的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不断降低。同时大多留守儿童因为缺乏有效的监管,对学习产生错误认知,认为不管学习好坏以后都不影响自己挣钱,所以他们变的更加贪玩,不好好上课,开始产生厌学情绪,慢慢开始逃课,最终辍学。
(二)品德意志淡薄,产生越轨行为
因为缺乏父母的监管,他们不能接受父母的道德教育,纠正他们日常的错误行为。隔代监护的爷爷奶奶的思想因为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很多时候他们会溺爱孩子,而学校的思想品德课缺乏针对性,所以很多孩子慢慢会产生道德问题。父母平时忙于工作,不能随时了解孩子的现状,也很少回家去看孩子,导致孩子对问题产生困惑时也不知道应该求助谁,在这个时候同辈群体的作用不断放大,但是他们都缺乏正确判断事物好坏对错的能力,所以容易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别的孩子的一些越轨行为慢慢的影响他们,慢慢变得暴躁,不服从学校老师管教,打架斗殴样样精通,不懂得感恩,得过且过,缺乏诚信意识,重视个人利益,忽略群体利益。
(三)生活自理独立,性格自卑孤僻
农村人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孩子缺乏父母的帮助,很多事情很早就开始学着自己做,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平时也会帮忙做家务活,自理能力强,生活独立。但是也是因为这样,会羡慕其他同学有父母在身边,可以得到父母的疼爱,而自己没有,严重者会产生嫉妒心理,不能正常和其他同学交往,与同学吵架。留守儿童和爷爷奶奶的年龄差异比较大,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身边的朋友大多也是留守儿童,他们不知道怎么疏解自己的负面情绪,觉得别人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慢慢产生自卑心理,尤其是在遇到委屈和挫折时,父母不能及时排解孩子的情绪,有些孩子本身就比较孤僻,这样情绪不断积压,慢慢的与人相处就更加困难,出现社交障礙,和老师同学不能进行正常交流,缺乏安全感,慢慢封闭自身,对人产生不信任情绪,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加强亲子交流,促进家庭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承担起自身的职责。家庭教育的缺失是农村留守心理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所以要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家庭教育不是指家长放弃外出打工,而是在外出打工期间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多与孩子进行通话,了解孩子每天的生活、学习状况,更加要注重了解孩子的情感与心理,让孩子感觉到尽管父母不在身边,但他们仍然牵挂着自己,增强自身与孩子的情感纽带。同时自身也要让孩子了解自身的生活,了解工作的辛苦,使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父母也要加强与孩子的第二监护人的联系,转变他们的思想,不要让他们溺爱孩子,要注重监督孩子学习,对孩子进行一定的管理,促进孩子进步。
(二)注重师生互动,建立良好关系
农村孩子很多家长平日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自身的学习,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老师的角色渐渐变得更加的重要,是他们的第二家长。所以老师要注重发挥他们对于学生的关怀,关注他们的日常表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最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在课堂中,老师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指路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解疑答惑。在课堂外,老师是学生的人生道路上的朋友,可以倾听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倾听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迷茫。只有老师和学生建立了这样良好的情感纽带,学生才能从心里接受老师,老师要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纠正。若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依赖,两者之间存在着隔阂,是无法建立有效的沟通的。这就要求老师要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注意学生的情感波动,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积极给予鼓励,化解他们的压力,在他们独自完成较为困难的任务时,要肯定他们,增强他们的信心。老师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增强自身的魅力,用自身的独特性感染学生。老师要擅长发掘学生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
(三)重视学校教育,加强实践活动
学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所以学习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管理的认识,改进学校的工作。学校要了解每一位留守儿童的情况,他们的家庭状况,父母打工地点,临时监护人情况,加强家校联系,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关注儿童的日常生活,定期向家长进行反馈学生的发展情况。加强品德教育,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注重音乐、美术、体育这些课程的开展,丰富他们的生活,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改善他们的情感生活,促使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陶星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新课程:小学,2015:178.
[2]王增鹏.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初探[J].文学教育(下),2019,465(0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