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声教学音高问题的解决办法分析

2020-08-19 19:14张琪舜雨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办法高校创新

张琪舜雨

摘要:在声乐演唱中大部分学生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高音破音、高音演唱吃力等等,在高校美声教学中音高问题一直是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因为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的不仅仅是老师的努力还需要同学们的高度配合,不仅要在课堂上加倍学习,课余时间也要付出辛苦才有可能解决美声教学中的音高问题。解决音高问题也应该循序渐进,不能一味追求快,否则可能会影响演唱方法,最终会导致不好的歌唱习惯。

关键词:高校;美声教学;音高问题;办法;创新;分析

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美声音乐艺术可以说是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作为我国美声演唱专业人员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教学质量、教学水平的高低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当前高校美声教学过程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解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高校美声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音高问题是当前美声教学过程中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如果音高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势必会影响学生美声演唱技巧的掌握以及美声演唱水平的提高,也就不利于我国美声专业人才的培养。今天本文就是基于此背景下展开对高校美声教学音高问题的探讨与研究,分析了造成音高问题的原因,并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解决办法。

1.造成音高问题的原因

1.1气息吸入的位置过深

气息吸入位置过深是造成音高问题其中一个原因。中低音声乐演唱可以采取气息吸入深这种方法,只有深吸气才可以支撑胸腔产生共鸣从而发出浑厚悦耳的声音,但对于高音来说却是恰恰相反的,如果气息吸入位置过深很可能导致气息不能灵活呼出,高音也就无法唱到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破音的现象,在高音演唱中气息吸入是关键,吸入过深、运用气息过急最终会导致声带承受不住压力也就造成了破音。

1.2无法灵活换声

无法灵活换声也是高音问题所在。在美声唱法教学中老师们也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大部分学生的唱法听起来的确是高音的唱法,但你总会发现他唱的特别吃力,高音也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这就是因为演唱者气息相对较弱,但究其原因还是演唱者不会灵活换声,而在演唱时高音越高越需要使用真假声转换的办法,如果演唱者不能灵活转换真假声那么演唱时就会特别吃力,也会造成破音。

1.3身体器官僵硬

保持自然的状态可以将身体器官的各项机能更好的发挥出来,高音演唱也不例外。有些演唱者天生一副好嗓子,因此而成就自己的人不在少數。但对于没有先天优越条件的演唱者来说后天的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演唱者身体、五官、声音都应该自然一些,只有自然的状态下才会使共鸣腔体运用的更灵活自如,如果过于僵硬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导致演唱的失误。只有歌唱通道畅通才是演唱持续的保障,只有身体各个器官、各个部位的协调配合才会使演唱者呈现出最佳的演唱状态,也会让歌声变得悠扬婉转、悦耳动听,与此相反身体各个器官无法达到自然最佳状态,无法协调配合,也会导致“高音卡在了嗓子里”的问题。

2、解决高校美声教学音高问题的创新方法分析。

2.1气息吸入位置以及如何使用气息

对于第一个气息吸入过深的问题我们可以这样去解决。演唱者在呼吸时应该采用胸腹式呼吸法。这种呼吸方法气息位置比民族唱法的胸式呼吸法稍低一些又要比腹式呼吸法稍微高一些,介于中间,这样演唱者就可以灵活运用腹部肌肉使用气息也可以借助较高的位置将气息轻而易举的呼出,这样演唱时就会灵活的吸气呼气,掌握好呼吸的方法才可以让演唱者在演唱时灵活应对高音。

2.2换声点的教学

对于换声的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应该为学生讲解真假声转换原理以及真假声运用与声带的关系,可以寻找一些声带的图片让学生对自己的声带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运用声带的每个位置,就可以灵活的在真声假声中转换。老师也可以进行示范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学生们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久而久之自然可以练成高音演唱的本领。

2.3借助外力放松状态

我们都知道身体各个部位的状态不仅会影响美观也会影响演唱效果,高音吃力、高音破音等,因此在演唱时演唱者一定要让自己保持最佳状态。应对这一类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搬琴”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如果想要搬起较重的物体就要用到双手和双臂的力量,而演唱者在演唱时恰恰用不到这两个部位,因此演唱者可以将自己的紧张情绪转嫁到手和手臂上,这样演唱时所需要的身体的其他部分就会有所放松,高音也就比较容易唱上去。另外要缓解演唱者的紧张情绪平时就是应该多多练习,在人多的场合,班级、学校等组织的各种活动中踊跃报名参加,一次一次的突破自己,再一个就是胸中有丘壑,只要自己本领到位也会相应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总之就是要勇于突破自己,相信自己,那么在任何场合也就可以应对自如了。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从声乐演唱中造成高音问题的原因出发,结合经验进行了相关的解决。然而,高音的解决在声乐的教学中所难也难,有的需要一年至两年的时间才能提升一至两个音位,而只要针对不同情况,准确的运用方法,我们也能够看到许多高音在很短时间解决的案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去探索,进而找到更加适合的创新举措,笔者也会在未来的教学中继续探索,争取总结出更多的方法为声乐教学的发展贡献一份绵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戴静颖.云南地方方言发音习惯对美声声乐学习的影响[J].音乐大观,2013,11:14-15.

[2]张建国.高校美声教学音高问题的解决办法分析[J].艺术评论,2013,1:189-190.

[3]康晓丽.中国传统声乐艺术特征的文化探析[J].音乐创作,2010,1:158.

[4]袁蕾.高校美声教学音高问题的解决办法分析[J].黄河之声,2019.08.16.

猜你喜欢
办法高校创新
最好的办法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