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课程思政”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是当前高校亟待攻关的重大课题。而上好大学“第一课”,特别是《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第一课,是“课程思政”的有效切入点,学生对其接触最早,印象深刻,影响深远,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课程思政;第一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再次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承担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任务,同时又是培养国家重要人才的主阵地。在此过程中,课程体系建设无疑是当中最为核心的关键性环节。“课程思政”的依据是课程所内蕴的价值性,总体目标是育人并以课程作为手段。它基于思政课程的价值属性,发挥高校各课程之间的协同作用,围绕培育时代新人的总体目标形成系统合力。发挥好这一作用尤为重要。
《礼记·大学》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立德树人、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其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学习和应用于生活,培养社会需要的人,说具体了,就是要培养社会发展、知识积累、文化传承等所要求的人。
《人体解剖学》课程是每个医学生都必须学习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生对其接触最早,印象深刻,影响深远。课程中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素质培养的素材,其最重要的教学媒介就是遗体标本,利用好这个教学过程,有利于引导学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一、加大顶层设计力度,推动思政教育与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有机融合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指引下,充分结合本学校实际情况、工作重点和人体解剖学课程特点,以现代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课程,努力发掘课程内涵,加大设计课程思政模块和相应的教育教学目标,打破学科、专业之间的界限与壁垒,交叉共享、交流互鉴,充分运用好人体解剖学教学这个主渠道,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更高层次上谋划与构建大思政格局,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与人体解剖学课程教学有机融合。
二、课程思政形式多样,推动大思政工作个性化发展
要根据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等,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拓展多样性的实践教学方式,抛弃过于传统、形式单调的授课方法,积极采取外出参观学习、社会实践调查等形式,将课堂向外、向广延伸,有效推动课程实践教学,真正做到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1.以人体解剖标本馆为依托,构建课程思政平台
进一步完善课程思政资源,加强承载体和承载形式建设。如建设“遗体捐献文化走廊”、“大体老师纪念园”等,以标本馆为平台,以课程中的“大体老师”为载体,加深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相关人文知识传递,到思政工作的“内化”,激发学生对生命和社会应当具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去思考做人之道和为人之道,面对将来从事的“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崇高事业,更应当抱着感恩之情,树立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意识。
2.真正上好大学“第一课”
上好大学“第一课”非常重要,不仅可以使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让学生在以后的教学中尊重自己、相信自己,更重要的,它是打开学生未来一段时间学好专业课程的钥匙,可以快速的引导学生进入专业学习角色。因此,“第一课”不再是单纯的新学习第一节课那么简单。
《人体解剖学》课程是医学生必修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奠定学习其它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重要基础,也是医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起点,其主要课程教学对象是进入医学院校的一年级新生,可以说,上好《人体解剖学》课程的“第一课”,无论对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第一课”上,除了要讲述基本概念、解剖学发展史、解剖学基本术语等书本上的内容外,教师要充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从第一次课开始注重解剖课的全程对学神给不断深化尊重生命、责任意识、认真态度的培养和教育,认真研究把握学生心理,对症下药,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学吸引力,唤醒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真正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
三、不断创新思政課程内容,推动思政进课堂可持续发展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长期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这从战略高度为我们指明了教育的方向。要不断更新观念,以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实际为前提,创新思政课程内容,把知识学习内化为素质提高,坚持思政课程在育人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坚持有效衔接、分层实施、循序渐进、整体推进,强化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支撑作用,充分挖掘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加强思想政治课与专业课程的同向融合,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和责任融入各类课堂教学中,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做实全学科育人,全面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过渡。
参考文献:
[1]高艳,杨春等,上好人体解剖学第一课,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增刊(2010)
[2]唐芳云.发挥“课程思政”培育时代新人的合力作用,思政课建设·大家谈
作者简介:金鑫(1981.6)男,汉族,籍贯辽宁鞍山,大学学历,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