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刘晓慧
题记:点亦是终点,亦是起点,让我们从点开始,探寻数学的奥秘。
一、数学课程标准
《图形的周长》属于“图形与几何”教学领域中“测量”部分,在《数学课程标准》中其要求是:结合实例认识周长,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
二、教材分析
《图形的周长》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的。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根据图形的特征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学好这节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其他图形的周长、面积打下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找树叶的一周,找身边物体的一周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了课堂前测。有三个题目,第一题描出图形的一圈,班级一共45人。98.2%的同学能够正确描出一圈,只有1.8%的同学把第三个描错,原因打印误区,所以从生活实际来看同学们对于一圈还是能够理解的。第二题对于周长的前认知30.5%的同学写了不知道,69.5%的同学认为就是一圈的长度,结合第三题,60%的同学。
四、学习目标
1.通过指一指、画一画、说一说等操作活动,学生能准确指出图形的一周。借助生活中的图形,由图形抽象到几何图形,准确说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2.通过小组动手测量图形的周长,尝试说出测量周长的方法,计算出小组内图形的周长。
3.学生在尝试寻找测量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方法多样性,在交流讨论之后,体会方法最优化策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正确指出图形的周长是什么?并且知道如何测量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体会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周长,并且在探索测量方法的过程中能够体会数学方法的最优化。
学具准备:各种图形的纸片、毛线、尺子
五、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课前播放学生照片,询问看到自己的照片开心吗?希望大家能把这种开心的心情带到本节课的课堂上)教師和学生交流,课堂还有两种美的表现,教师引导举手是思考的表现、鼓掌是欣赏别人的表现。
(一)借助助学单,初识一周——火眼金睛
1.出示助学单,学生回顾小瓢虫爬行的路线。
2.出示树叶的实物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一周,然后另外找一个点再让孩子指一指哪里是一周,意识到一周就是从起点又回到起点。
3.找一找其他图形的一周,在找一找生活中的物体的一周。
[设计意图:借助助学单,提前让学生对周长有个初步的感知,通过在课堂上重温小瓢虫爬行的路线,让学生感受一周的长度就是从起点又回到了起点,接着学生通过找一找和指一指周围物体的一周,让学生充分体验图形一周的长度等活动,以辅助目标1的达成。]
(二)丰富想象,感知周长——奇思妙想
1.指一指
(1)将生活中的图形抽象出具体几何图形,比如壁画抽象出长方形,引导学生说出长方形一周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圆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引出图形的周长,说一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并且前面设计三个熟悉的图形作为铺垫,学生能够更加具体理解周长这一概念,在长方形圆形周长的基础上总结出图形的周长,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同桌互相说一说,达成目标2.]
2.辨一辨
认识了周长之后,让学生辨认几个图形是否都有周长,出示封闭的图形和不封闭的图形,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有周长,进一步理解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3.测腰围
老师想买一条裙子,谁能说一说需要测量什么?测量老师的腰一圈的长度就是老师的腰围,找学生测量一下,体会腰围和周长的联系,另外拓展买帽子测量头围。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老师的头围腰围,再次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还需要更加灵活一些。]
(三)操作测量,再识周长——能工巧匠
1.寻找测量周长的方法
(1)出示我们学校护植小队加护栏的情景,护植小队要给花坛加上护栏,但是他们不知道需要多长的护栏,你能帮他们测量一下吗?
(2)学生借助学具尝试测量计算,交流方法。
2.小组合作寻找测量方法
(1)小组合作,测量花坛图片的周长。(同桌合作用上直尺、线绳、)动手量一量、算一算,把数据写在纸片上。
(2)汇报方法和测量到的结果。交流时,按三角形、四边形、正方形、圆形的顺序交流。
(3)化曲为直思想方法渗透。花坛不是直的,如何测量?测量圆形周长需要注意什么?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将这个曲边转化成直直的线段,在数学上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化曲为直。
(4)结合交流,总结测量方法。生活中你都能测量哪些物体的周长?测量时需要注意什么?
(5)启发:那身上能找到周长吗?测量老师的头围、胸围、腰围。
小结:看来生活中要想知道图形的周长还需要选择正确的测量工具才行。
[设计意图:在引导学生探究不同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时,主要采取小组合作探究方式,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既是进一步对周长概念“数学化”的强化,也让学生体会到各种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以及优化计算。同时,也渗透了“数形结合”、“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与方法。]
(四)评价总结,寻觅周长——大开眼界
1.谈话:通过大家的努力我们学校护植小队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再来看看能不能帮助小动物解决一下问题。
2.出示问题。两条路一样长吗?
(五)回顾整理,完善认识。
1.回顾课堂表现,是否做到了举手、鼓掌等。回顾梳理。
2.微视频回顾梳理本节课的学习历程。
3.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