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2020-08-19 12:59杨帆解丽萍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英语课程高职院校

杨帆?解丽萍

摘要:英语文学素养是素质化教育中英语学科教学的基础。基于此,文章对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指出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现状,并对相关提升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英语文学素养;英语课程

引言:

近年来,教育改革的深度落实下,素质型教育已经成为目前高职院校教育核心,文学素养则属于素质教育的重要承接载体。通过文学素养的建设与培养,可有效增强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及职业能力等。对于英语课程来讲,文学素养的融入可令教育本身实现多元化拓展,令教学形式脱离传统的书本化教育,并通过教学实践来增强学生知识掌握能力,对素质化教育的培养提供基础保障。

一、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当前,英语学科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随着国际化的发展,英语学科本身所起到的价值也在逐渐增加。考虑到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学生在接触英语内容时将受自身母语文化的导向影响,令学生本身无法对英语进行全面化解析。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则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令学习模式跳脱出传统的理论教育框架之外,以提高学生英语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素质型人才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一颗催他限度激发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令学生在英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中找到一个耦合点,将两种文化更好的进行融合,以在相关领域中发挥出实际效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二、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现状

当前,文学素养作为高职院校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同时文学素养本身的实现载体具有多样性,其可通过多种教育形式来彰显出文学素养本身的价值。英语文学素养来讲,高职院校在开展英语教学时,大多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过于以书本知识为主,其将局限学生本身的学习思维,同时也不利于英语课程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此外,英语课程文学素养培养模式较为单一,各类活动组织大多在课堂开展,且较为定性化,并不能依据学生自身的发展特性来建立与之对等的教学类活动,这样一来必然降低学生参与英语活动的兴趣,其是不利于文学素养培养工作开展的。为此,应对英语学科文学素养本身存在的意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现阶段英语教学大纲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特性,来建立起符合当前英语课程的相关教学任务,以最大限度激发出学生对英语学科本身的热爱,从而对英语文学素养的教学植入奠定基础。

三、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文学素养提升策略

(一)开展多元课堂活动,建构全方位文学素养培养体系

多元化课堂活动的建设是学生英语文学素养提升的基本途径,只有令学生整体英语课程产生足够的兴趣,才可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欲望,以此来对英语内容本身进行价值的深度挖掘。第一,教师应正确监督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行为,然后依据英语教学内容来设定相关的文学问题,此类问题设定需具有一定的导向性与通俗性,保证英语知识可有效承接文学素养的拓展。学生在解答问题时,可通过资料查询及互相探讨的来对英语文学问题进行多方面解析,这样一来学生在不断的探讨过程中衍生出与文学相关的更多内容,在教师的正确教学引导下学生对英语文化以及文学含义等,将形成一种基于学习观念上的认同感,进而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第二,开展与英语文学相关的阅读活动。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性,再建立相关英语阅读活动时,应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核心,文学内容的难度选定应以逐层增加为主,在对英语美文以及英语诗歌进行讲解,可以阅读活动为载体建立起多维度的阅读教学模式,令学生在解析过程中通过小组活动形式,文章内容进行分组解析。然后教室再通过建设整体的英语文化环境,来对学生形成一种导向,此类教学模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学的一种体验度,令学生真正融合到英语文学所建构的阅读环境中,以此来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建设课外自主学习模式,增强文学素养渗透功能

课外自主学习模式的建设,则是考虑到英语课堂本身存在的实现问题。整体建设内容用充分结合学校其他学科专业的设定以及学生作息时间等,令学生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关于英语文学素养的教学任务。例如可利用晚自习时间来播放与英语文化相关的电影与动画,然后教师针对播放内容来设定相关的学习任务,令学生在观看电影的同时,不仅仅是以娱乐为主,而是通过电影所建构的英语环境对英语文化进行一定程度的认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听力能力等。

此外,高职院校可建立与英语文学相关的第二课堂,通过将英语文化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链接,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型、导向型的英语教学环境。然后就是可依据此类内容来设定相关竞赛活动,例如英语表演类、英语实践类等活动的组建,令学生增强自身对英语的热爱之情,进而实现学生英语文学素养提升的有效性教学。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英语学科中开展文学素养的教育与培养,可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意识,令学生清楚认知到外语文化与母语文化中存在的共生点与耦合点,以保證在后续实践过程中,可更好的将文化知识进行有效切换。期待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承接学生教育培养的学校与社会可进行精准对接,建立可行性的文化式教学体系,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汤文益,王代娣.应用型高校文学素养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反思——基于S大学的实证分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2):85-93.

[2]林巧云.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以播音主持与广播编导专业学生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20,19(01):120-121.

[3]马飞,冯明明.浅谈文学素养对高职院校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农家参谋,2020(01):291.

作者简介:杨帆(1977-),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解丽萍(1978-),女,汉族,河北石家庄,副教授,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英语。

猜你喜欢
英语课程高职院校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学前英语课程的核心经验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医学人文英语课程的构建与实践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