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单元课”

2020-08-19 12:59杨田
神州·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程构建小学数学

杨田

摘要:单元课是“单元整体教学”中的第一课,是单元课程构建中的第一个环节,起着单元导航作用。随着单元课的不断实践和创新,單元课的形式不再单一,单元课的构建更加完善,单元课目标也不再拘泥于单纯的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是通过教师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感知课与课之间的联系以及单元知识的前后联系,提炼出核心问题,为学时课和整合课诊断学情,指明方向,搭好框架。

关键词:小学数学;单元课;课程构建

单元课,即以现行教材某个单元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设计。在进行某个新的单元学习前,以一堂课完成集体首学任务,初步感知某一单元的学习内容。这是一种领悟式学习,是教师带领学生初步概览单元知识脉络,形成整体印象,再共同确立下一步的学习目标和任务,提出需要深度研究的关键性问题,把以前复习课才会进行的知识整理和认知结构建立提前到单元学习之初。“单元课”也是龙泉驿区“三性教育课程系统”三大课型“单元课、学时课、整合课”中的第一个课型,三个课型一起给学生构建知识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过程。

一、单元课初级阶段——雾里看花,似懂非懂

数学单元课初期常常会因为教师理解不深,定位不准,时间仓促等原因,未能将单元课发挥出领航的作用,最终导致学生和老师的兴趣都不高,收获都不大。主要问题聚焦以下几点:

1、套用模式化的教学流程

不管做任何事情,如果缺乏深入的思考,就容易流于形式。单元课也是如此,课改下的单元课,还要再结合“首学,互学,群学,共学”四个环节,对大部分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因此,在本来就很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老师就一味的套用单元课的模式,缺乏知识间的联系,整个教学过程显的固化,长期以来,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单元课的趣味性,感觉单元课不重要,收获也不大。

2、设计无关联的课前“激趣”

新课导入前,一段关联不明显的故事,无关主题的一段视频,或者几张有趣的图片,好一些的就是引入以前学过的相关知识的教材图片,其实这些都不能为后面40分钟的学习起到激发兴趣作用。真正的激趣是课堂的难点,应该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并且让这种兴趣一直保持。而不是仅仅课前几分钟的导入,兴趣来得快也去得快。

3、忽视有价值的课堂质疑

单元课的预期目标是学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自己最想学习和掌握的问题,所以很多老师都将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内容,但是把质疑设置在感知完整个单元之后,对于中段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对于低段和高段都显得有点低效。学生的质疑大体可分为三类,第一类,可以在当堂的群学环节马上得到解决;第二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解疑依然存在分歧,或者理解不透彻的问题;第三类,暂时无法解决,需要学时课进一步深入研究。对于后两类的质疑,大多数年轻老师也许因为经验缺乏,不知如何机智的处理,就选择了直接回避,以一句“把这些问题留到学时课研究学习”这样形式化的口号一带而过,忽视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使学生只“学”不“问”,更不要说什么创新能力的培养了。

二、单元课的升级阶段——拨开云雾,多姿多彩

1、教师以身作则,加强对单元课的学习和实践。

只有教师自己先相信了单元课的价值,才能有底气有自信的让学生相信单元课是有意义的,而不是简单的阅读数学书。不管在校内还是校外,教师都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单元课的教研活动,学习优秀的单元课设计理念,深化自己对单元课的认知。在教师的学习过程中,也落实“四学”环节,群策群力解决平时在单元课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另外,教师在自己班级应该坚持每个单元都要上单元课,这样学生丛低段发展到高段的时候,就能独立感知每个单元的前后联系,提炼每一课的核心知识。

2、遵循学生发展,合理设置单元课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低段单元课目标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数学书的习惯,例如统一规定用“——”表示工具,用“△”表示方法,用“”表示知识点。学生独立阅读数学书的时候,带着任务去看,并进行一些勾画圈点,确保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有话可说,每个人孩子都有收获。除了阅读习惯,老师还可以先带领部分发展较快的学生尝试提炼每一课知识点,循序渐进的鼓励全班学生提炼主要知识点,并找到自己对本单元最感兴趣的内容。

高段单元课的目标除了以上所述,重点就应该培养学生学会找新知的生长点,初步感知单元间的前后联系,通过阅读数学书后,能在小组内初步形成本单元的知识框架,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方法。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不断交流,不断质疑,最后引导学生写出最想解决本单元的什么疑惑,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疑惑进行分类处理。

3、重视评价和引导,提高质疑能力。

教师首先要营造和谐的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提问的一般都是班级的优生,后进生和中等生最容易被老师忽略和边缘化。课堂不是几个学生的舞台,老师也不能沉浸在几个优等生的精彩表现中,必须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多鼓励后进生和中等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保护学生敢于质疑的能力。例如教学《生活中的大数》这个单元,整体感知完本单元后初步梳理自己的疑问,学生疑惑“为什么10个100就是一千”“8070这个数怎么读”“9千后面一个数是什么”等等,问题要么很简单,通过学生就能解惑;要么根本说不到主题,与本单元毫无联系,此时老师只需要给予鼓励就行;

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的基础之上,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重视学生所提问题的合理性和价值性。教师可以积极应用合适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引导与指导,例如“你提的问题很出彩,紧扣今天的课题”“你的疑惑很值得同学们思考”“你的疑惑紧紧围绕本单元的核心知识”“你有进步,能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疑惑”等类似有引导性的语言,让学生在质疑的时候不跑偏,不跑题,让学生提的问题更有思考价值。

综上,我认为单元课的正确定位应该是激发对单元课的学习兴趣,再预构建单元知识结构,明确学习目标,发现认知障碍,提炼核心问题,为学时课和整合课领航。

参考文献:

[1]金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J].祖国:建设版,2014.

[2]孙学武.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思考[J].数学大世界:教师适用,2010(4):48-48.

猜你喜欢
课程构建小学数学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模块化课程构建探析
“休闲体育”对重庆高校体育课程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