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爱计划”爱心大使李梓: 带着初心,用心感知

2020-08-19 12:56张慧娟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8期
关键词:李梓画面感用心

张慧娟

“种爱计划”是由婚姻与家庭杂志社与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通过与留守儿童进行书信往来,提供精神陪伴,以及孩子们所需要的关于家庭教育、儿童心理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课程及帮助。

李梓:

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深研儿童心理学课程,家庭教育指导师,心理健康辅导师,沙盘游戏指导师,儿童情商教育指导师。关爱留守儿童“种爱计划”爱心大使,婚姻与家庭幸福研习社特聘专家,中国网、网易《榜样妈咪》直播栏目特约育儿嘉宾。

用心感知,才能有更多心灵和心灵的碰撞

在加入“种爱计划”之前,李梓已经做了六七年的公益,那时候,她经常一个人跑到福利院或者孤儿院,去陪伴孩子们,给他们讲故事,和他们做游戏。李梓以前在媒体工作时,采访过福利机构,用她的话说,也许因此缘分“落定”,于是她有了要为孩子们做点什么的初心。

“任何一个孩子,对温暖和爱的渴望都是强烈的。当他的这份强烈渴望在你身上得到回馈的时候,也许就会生发出奇迹来。”福利院或者孤儿院里,有很多患脑瘫、唐氏综合征的孩子,那些孩子的智商常常只有两三岁,甚至谈吐不清、行动不便。在很多人眼里,根本无法和这些孩子沟通和交流,但李梓却清楚地记得,她第三次去一家福利院,陪孩子们玩了大半天,准备离开的时候,竟然有孩子帮她拿起水杯,甚至还有孩子帮她拧紧盖子。那一刻,李梓突然觉得,眼前站着的并不是智商只有两三岁的孩子,而是一群懂礼貌,又特别体贴人的小天使。

只去了三次,李梓就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这让她深刻地意识到: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爱能萌生出一切,是有道理的。”

加入“种爱计划”对于李梓来说,算是初心的延续。担任“爱心大使”,对于李梓来说,不只是荣誉,还是一份期待,让她更努力地想把内心的爱付诸行动。做公益的过程中,李梓常常会遇到许多能够同頻共振的人,“志愿者内心都有一束火苗,那束火苗不停地发出光和热。”她觉得孩子们也是“火苗”,他们身上有一些东西激发了她的动力和能量。“做公益的过程,是彼此互通、彼此给予的。”

给留守儿童回信的时候,李梓就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我读到孩子们的信件时,就会跟着他们到另外一片天地。他们跟我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他们有着自己所经历的那份美好或者小烦恼;他们有着自己对于生活的丰富感受或者是丰富的情感认知。我有时候想,那也许是我小时候不曾有过的体验和感受。”

“我在给孩子们回信的时候,常常会迸发出美妙的语言,或者跟艺术有关的灵感,让我想到一首曲子,或者是一幅画……”

那天,李梓给自己沏了一杯茶,点了一炷香,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屋里读孩子们写来的信。天气有些阴沉,但李梓的内心却异常明朗和温暖。她把孩子的信反反复复读了好几遍,在音乐里感受着孩子的世界,感受着孩子所经历的一切,想对他们说的话一点点涌到心口。

有时候,音乐和文字就像是双胞胎,在音乐里,文字能自然生发。“我在教学里也经常使用这样的方式,让孩子们创作一首诗歌或者小短文的时候,你会发现,音乐的效果特别明显,在音乐中,孩子们的思维不断活跃流动起来。”

孩子信里的文字并不多,但李梓的感受却非常丰富。“只有当你真正安静下来、沉淀下来的时候,才会有那样的感知;也只有在那样的状态下,你才能够让对方感受到你内心的柔软、平和。”当我们用心去感知对方的时候,对方也一定有同样的感知。

谈到感知,她引出另外一个话题:并非所有的志愿者都是教育工作者或者心理咨询师,在暂时还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给留守儿童回信?李梓说,当一个人完全沉静下来、用心去感知一件事的时候,一切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即使暂时不具备专业技能,也一样能写好回信。

“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一方面是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是用心,用心才会有更多的感知,才会有更多心灵与心灵的碰撞。”

了解孩子比帮助孩子更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是通过语言来感受的,而是通过‘画面感,画面感越强,孩子的感受越强。”为什么?因为通过语言或者文字“教育”孩子,他们只是在吸收,却并没有思考。但通过描绘画面和场景,他们往往会自然而然地沉浸其中,并生发出自己的思考。

李梓举了个例子,她在给孩子们上情商课、讲抗挫力的时候,并不会直接告诉孩子们抗挫力是什么?而是在课堂中设计一些小游戏,有的孩子在游戏中遇到问题的时候选择了放弃,但有的孩子却选择想办法去解决?面对孩子们的不同选择,李梓会告诉他们,不同选择的结果是什么,孩子的收获又是什么?让孩子们自己在其中寻找答案。这就是通过游戏给予孩子们画面感。

“通过书信的方式跟留守儿童进行交流,一样需要画面感。虽然不能跟孩子们进行现场游戏互动,但我们可以通过语言增加画面感。孩子们其实是很智慧的,当你给到他足够的引导时,他们的智慧就像泉涌一样,带给人很多惊喜。”

李梓期待以后能有更多的机会跟留守儿童进行线下互动,她认为音乐和绘画会是很好的互动方式。“很多孩子也许并不善于表达,但我们可以试着让孩子画出来,在了解孩子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唤起他们内心的渴求。”

李梓曾经接触过一个叫筱雨的孩子,她跟妈妈并不亲近,平时也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妈妈认为她是性格平和、没什么想法,但给筱雨上过课的李梓并不这么认为,她决定通过绘画的方式,更多地去了解筱雨,并让她试着打开自己。

让筱雨画第一幅画的时候,李梓并没有给她设定主题,只是让她画一画“最近的心情”。李梓清楚地记得,筱雨的那幅画上全是倾斜的、密密麻麻的黑色雨点。“孩子,为什么画了这么多雨点呀?”“因为我的心情在下雨啊。”“为什么雨点是倾斜的呢?”“因为我的心情就是这样的啊,我不开心。”“为什么不开心呢?”

……

在与孩子交流之后,李梓得知,筱雨是家里的老三,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还有一个弟弟。由于家里重男轻女,加上又处在老三这个位置,筱雨在家里并不被重视,甚至是被父母忽略的。“如果你直接让她讲自己的故事,她一定讲不出来,也不愿意讲。”但通过绘画,李梓有机会更多地了解筱雨。后来,又通过几次设定主题的绘画,跟筱雨和她妈妈进行沟通,慢慢地,筱雨开始可以跟妈妈交流了,母女疏远的关系开始破冰。

“留守儿童中,也有很多孩子是不善表达,甚至是不愿意表达的,我们可以通过绘画的方式,去了解孩子,尝试让孩子慢慢打开自己。其实了解孩子比帮助孩子更重要。”李梓感叹道。

采访完李梓,一直想着她说过的“初心、用心和感知”,这大概就是她一路走来,心里装着孩子们的原因。

猜你喜欢
李梓画面感用心
用心
爱的那一刻
A Healthy Lifestyle
巧设“主问题” 赋予古诗词教学画面感
美好的梦想
用什么写作
高中生物学课程中走得进出得来的“画面感”培养
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画面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用心,让家更有味
美丽的大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