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仕国
摘 要 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对农业种植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灾情、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制定针对性的减灾对策已经成为保障农业生产效益的关键。玉米作为农业种植的重要作物,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同时还能够为养殖产业提供饲料,是四川省农业种植产业的重要构成。由于特有的气候特征,四川省容易在春夏季节发生干旱、洪涝等灾害。基于此,从四川地区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减灾管理技术进行系统探析。
关键词 玉米;气象灾害;病虫害防治;优选品种
玉米种植的产量和质量与生产地区的气候、温度、降雨以及地理环境等自然条件息息相关。为有效控制干旱、暴雨等环境因素对玉米种植的影响,保障农民种植效益,农技人员应对玉米生长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控制,做好减灾技术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影响,为玉米的安全生产提供有力保障。
1 洪涝灾害的玉米减灾栽培对策
1.1 设置排水沟
为有效控制四川地区洪涝灾害对玉米种植造成的影响,应在玉米种植地势较低的地区设置排水沟,方便及时排出积水。同时,为提升排水效率、保证水流畅通,可以在地块周围进行深挖,避免因土壤水含量过高、玉米根系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下造成的烂根。如果发生连续降雨,建议在灾后放晴间歇用尿素0.5%+磷酸二氢钾0.2%叶面追肥,喷施时要确保尿素和磷酸二氢钾完全溶解混匀,避免因药剂施加剂量过多而造成叶片灼烧。通常需要连续施药两次,时间间隔7 d左右。
1.2 控制玉米倒伏
当玉米出现倒伏时,农技人员应根据倒伏的具体症状,分类进行技术处理。玉米倒伏情况包括根倒伏、茎倒伏、茎倒折。其中,根倒伏是玉米根系歪斜,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将茎秆扶直后,培土加固根系,可以选择竹竿进行再次加固。茎倒伏是指玉米茎秆中部和上部部分弯倒,处理方法应依照实际情况而定。如果尚未抽穗,且倒伏较轻,可暂时不予处理,天气放晴后植株会慢慢恢复生长;如植株已处于成株期,植株的倒伏状况严重,可以使用竹竿挑起,降低雨水对植株的压力。茎倒折是指植株的茎节出现折断现象,通常情况下,玉米倒折很难恢复,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可以将倒折茎秆作为青饲料使用[1]。
1.3 病虫害防治
如果种植地区连续降雨后温度上升,出现连续晴天,玉米倒伏,玉米种植田间的湿度提升同时透气性下降,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将大幅度提升。因此,技术人员应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对于细菌性茎腐病,在发病初期需拔出病株并销毁,施用农用链霉素、铜制剂等杀菌剂,防止病害蔓延;青枯病防治的技术难度较大,一旦发现,应及时对种植区进行清理,禁止漫灌,降雨后需要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青枯病发生的可能性;纹枯病在植株感染初期可以采用摘除发病枝叶、清理患病区域以及使用井冈霉素药剂等手段进行控制。在病害预防阶段,可以采用嘧菌酯、丙环唑药剂兑水喷洒防治。
2 干旱的玉米减灾栽培对策
2.1 因地制宜,合理设定减灾栽培模式
玉米种植在雌穗分化、灌浆阶段的水量需求、日照时间、温度条件与太阳辐射是影响种植产量、质量的关键因素。据调查显示,玉米日照时间处于14~16 h,夜间温度处于18 ℃较为适宜。在四川省,多数玉米产区较有利的温光时段为芒种至小暑。据相关播期试验结果,高产播期由东南至西北推迟。种植区域的水分供应依照因地制宜的原则,分区设置,构建针对性的减灾技术,可为玉米的稳定生产提供帮助。具体来讲,应确定玉米生产不同阶段的需水量、临界期,保证玉米种植的有效供水。据实践调查数据分析,四川省玉米种植需水临界期集中在6月,平均耗水量为4~5 mm·d-1,即20 d整体需要80 mm的供水量;应结合种植区域历史降水记录、近十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天气情况等因素,在玉米植株抽雄前20天,依照玉米种植熟期倒推出处于适宜降水阶段的播种期。从宏观角度对玉米种植进行规划布局,为玉米处于需水临界期的供水提供保障。一个地区须根据具体情况建立一套或几套玉米雨养栽培模式,经生产实践检验,不断补充完善,加强天气监测、预报,对气象因子表现异常的情况进行重点分析,启动应急方案,对玉米生产进行科学专业指导,保证玉米种植的稳定性。
2.2 合理选育抗旱、抗灾的优良玉米品种
优秀玉米品种的引进与培育是保证玉米生产稳定、高效的重要方式。对引进的高产品种进行本土化培育,可以有效挖掘玉米遗传增益潜力,对于提升玉米种植抗逆性、抗旱性、抗灾性等有着重要的支持作用。通过近几年玉米区域性种植试验,杂交玉米品种的遗传增益能够达到40%以上。对取得优良试验种植结果的杂交品种进行合理推广,将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是现代减灾栽培的有效对策,同时也是保障种植户玉米生产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为保证品种布局科学合理,应加强对新品种的引进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玉米生产的整体品质和产量。耐旱性等品种抗逆性是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同杂交种的耐旱性存在差异,通过试验示范摸清品种特性,可以在品种、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发挥生产优势。在选择杂交品种时,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抗旱、抗病性能的种子。我国不属于玉米种植原产地,因此玉米种植类型与结构相对单一,目前育种上利用的外来育种素材多来自美国玉米带,耐旱遗传种质稀缺。合理引进、筛选、利用玉米耐旱种质,是有效提升四川地区玉米抗旱能力的重要选择[2]。
2.3 提升玉米种植机械化水平,规范田间管理技术
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与不断革新为集约化、自动化农业产业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玉米种植领域,应用自动化机械设备与信息控制系统开展玉米种植与田间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对玉米种植的全过程进行动态监管,对气候变化情况进行实时反馈,为减灾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还可以有效降低玉米种植的人力成本,实现增产增效的技术应用目标。除此之外,在田间管理时,不同地点,不同品种有产量随氮、磷肥用量而增加的,也有呈抛物线变化的,这与土壤地力关系极大。为对灾害进行预防与控制,应结合现代监测技术,对土壤肥力进行监控,合理施加基肥,及时追肥,从而有效提升地力,降低旱涝灾害对玉米生产的不利影响。
2.4 科学控制田间灌溉
为落实减灾栽培目标,除了做好田间施肥管理、适当增厚土壤层以外,还应规范玉米覆盖栽培技术的实际应用形式,在指导玉米地膜覆盖种植工作的同时,农业单位应大力推广稿秆物夜盖,既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墒抗旱,又能提高地力,达到稿秆还田的效果。经试验发现,近几年抗蒸腾药剂的合理应用有效提升了玉米抗旱性能。例如,将旱地龙兑水后,喷洒在叶片上,可以有效提升大气孔的阻力、叶水势与光合速率,实现节水增产的目标。旱地龙作为腐植酸类药剂,生产资源较为丰富,无毒副作用,且经济成本较低,目前在四川、新疆等地区应用范围广泛。
3 结语
玉米作为高产粮食作物,具有经济效益高、环境适应性强等优势,在四川地区农业种植产业占据较大的比重。受种植地区气候变化与地理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为保证玉米生产的品质与产量,运用减灾技术措施對干旱、洪涝等灾害进行控制已经成为新时期保证玉米种植产业整体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张振忠.寒地玉米抗旱减灾生产技术试验研究[J].种子世界,2012(8):25-26.
[2] 张红丽,张强,刘骞,等.中国干旱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491.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