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迎
古人说:“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建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以“中国之制”成就“中国之治”。
一、树立“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全局观,有利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1.坚持全国一盘棋,是坚定维护核心、整体谋划的具体实践。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始终坚持、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的重大原则。纵观社会主义发展历程,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苏共放弃了集中统一领导原则,巴黎公社遭到灭亡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而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之一是布尔什维克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战胜了各种错误思想和分裂力量。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创造出一套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制度体系。无数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守好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治国理政才有方向、有章法、有力量,才能更好推動社会发展。
坚持全国一盘棋,正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制度安排和具体实践。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这种优越性,汇聚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搏力量,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更加清晰,内在逻辑更加严密,充分发挥了党中央总揽全局、整体谋划的核心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2.坚持全国一盘棋,是强化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的生动体现。一方面,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当前,改革开放已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这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大局,是改革的重中之重;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整体推进,才能统筹协调,把握改革大局;重点突破,才能以点带面,激发改革动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正是盘活改革“一盘棋”的一项重要经验。
另一方面,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全面深化改革是立足全局进行部署的,目的是要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产生乘数效应。每一项改革既要考虑局部的具体情况,又要从全局统筹谋划,形成一体化发展合力。我们能够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取得非凡成就和累累硕果,也正是因为整体把握、全局在胸,才能做到无论棋局多么复杂、走势怎样变化,都能够灵活调动、随机应变。
3.坚持全国一盘棋,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当前,我们不仅面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还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无论是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还是国内发展稳定任务艰巨,抑或是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交织叠加,我们都必须坚持全国一盘棋,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
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面对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战疫如对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兵临城下,指挥越不能乱,调度越要统一。”党中央统一指挥,全国上下拧成一股绳,迅速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同步推进,医疗驰援和对口支援不胜不退,14亿人民群防群控,在最短时间集中最大力量阻断疫情传播;发展新基建、培育新消费、壮大新产业、建设新都市,我们用“四新”行动应对疫情冲击,保持经济稳定运行。这是我们党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成功案例,坚持全国一盘棋,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二、把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整体观,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找到最大公约数。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就是在协商中凝聚共识,从根本上说是尊重民意诉求,满足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们党因初心而生、因使命而兴,党承载的初心使命代表了各方面的利益诉求,找到人民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就找到了人民群众最广泛利益的“平衡点”和最能激发社会内生动力的“关键点”。2020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共补充修改89处,其中2/3涉及民生和就业,更好反映了人民的心愿与心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党中央要求各级政府以人民利益为上,以万家疾苦为重。每出一策,都考虑是否有利于千家万户、有利于民生。
2.画出最大同心圆。同心圆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全国各族人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画好党和人民的最大同心圆,一要体现在顶层设计上。党中央作为未来中国经济巨轮的“舵手”和“总设计师”,将国家的方针政策具体化,从全局的角度对各项任务统筹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这是党心、民心重合而成的同心圆。重合面积越大,同心圆就越大。二要体现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党章明确规定,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多听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并把他们的建议体现在具体的治国理政各层面的工作中,进一步优化落地,是画好最大同心圆的核心。
3.凝聚全员向心力。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有共识还不够,还必须凝聚全员向心力,用亿万人民集体智慧点亮复兴的神灯。近年来,“复兴号”领跑世界,“嫦娥四号”着陆月背,石墨烯和5G技术领先全球,科技事业密集发力,各行各业的人才脱颖而出。凝聚全员向心力,就是把人才资源汇聚起来,做到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具凝聚力和向心力的民族,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民主集中制保障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人民代表来自人民;每年“两会”,都是一个察民情、听民意、汇民智、利民生的过程……我们的制度在各个层面都反映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绝对优势。
三、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的长远观,有利于提高国家治理效能
1.集中力量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正确研判形势,历来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新中国建立初期,毛泽东同志十分清楚,中国取得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独立自主的国民经济体系,于是全党上下克服一切困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贫穷落后面貌。20世纪六七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全国“勒紧裤腰带”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下研制成功“两弹一星”,保障了国家安全。进入新时代,中国北斗克服国外技术的封锁瓶颈,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跨越式发展道路,惠及全球半数以上的国家。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集中力量做什么,中国从“现代化的迟到国”一跃成为“现代化的视觉中心”,靠的正是集中力量科学研判,把握國际国内发展形势,明确方向砥砺奋进。
2.集中力量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够有力应变局、平风波、化危机,离不开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一显著优势。一方面,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危机和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对我们的社会生活秩序、经济发展形势、就业民生状况等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与此同时,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出现了逆势成长,网络购物、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这表明,新动能较快成长的势头没有改变,我们完全可以把短期压力转化为转型升级的动力。
另一方面,要用长远的眼光看待危机和变局。我们拥有潜力足、韧性强、回旋空间大、政策工具多的巨大优势,更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数量众多的市场主体和人才,超大规模的内需市场,以及潜力巨大的投资需求。我们具备应对一切挑战的实力和条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3.集中力量坚持求真务实、强化责任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方面,要聚力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我们应该看到,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要防范各种可能的“灰犀牛”和“黑天鹅”,必须做到“备豫不虞,为国常道”;要根除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必须自力更生,紧紧牵住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补、堵、强”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权宜之计,而是理顺关系、强化责任,强调的是长远性和系统性。
另一方面,要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古往今来,无论通达美好梦想,还是成就壮丽事业,坦途只有一条,那就是一往无前地实干。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实干才能梦想成真。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决心落实各项制度和政策;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好的蓝图一干到底;要以“水滴石穿”“愚公移山”的精神持之以恒转变作风。
作者单位: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
责任编辑:朱 健